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3311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7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50331129 ; 978-7-5503-3112-9
内容简介
本书将以网络流媒体直播为研究视角,提出一种关于网络日常形象微政治的可能性与延展性。梳理今天日常之变化、展示之意味、形象在流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又发生着何种转变。从社会学、艺术学、传播学、精神分析的交叉学科角度去研究直播场景中的日常形象展示,探讨塑造形象背后的展演性社会,媒介化的日常政治意涵。希望本书可以作为一个展开的盆景式地图,显现出今天我们是如何上演我们的日常,又可以如何艺术地去想象和发明形象的面貌。
目录
绪论
**章 混合现实中的技术与日常
**节 技术——为了占领日常
一、流媒体的形态
二、被“隐去”的色情直播
三、中国网络直播的发展
四、手机摄像头的助力
五、流量、数据与通信技术
六、关系性漫视
第二节 日常——被谋划的平等
一、日常超市入口
二、一飞冲天的“中国式”直播
三、一镜到底的“日常”空间模块
四、公众空间的开发商
五、数字异化的平台
六、生产与消费的生态学
七、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八、被覆盖的自媒体We-Media
第二章 展演性社会的完成态
**节 情境的展示技术
一、身体管理学
二、民主化美颜
三、表演性的弹幕
四、围观的力量:情感共同体
五、铸“形”的人工配件
六、理想的自我表演
第二节 从观看到参与:情感体验的需求转向
一、心灵投射场
二、“主体”梦工厂
三、展演性社会——“景”观到“奇”观
四、被情感经验包裹的口语
五、展演性社会的三元结构
六、社交帝国:从未中性的展示
第三章 日常形象的政治
**节 抽象的形象生产者
一、美食主播形象的演变
二、“主播”与形象
三、主播形象的文本生产
四、作为商品的形象
五、客体化的形象
第二节 具象的形象发明者
一、形象的政治技术属性
二、政治的形象和形象的政治
三、野生的言说与形象
四、艺术中的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鸣谢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女性生存战争
¥29.9¥6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8.4¥39.8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6.7¥45.0 -
自卑与超越
¥18.1¥39.8 -
偏见
¥16.1¥56.0 -
书影三叠:人文学术访谈录
¥19.6¥58.0 -
咬文嚼字大赛场
¥12.2¥35.0 -
冬季里的春闱:1977年恢复高考纪实
¥25.0¥75.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3.2¥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3.0¥38.0 -
乡土中国
¥13.2¥26.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5.7¥39.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3.0¥49.0 -
生活的科学
¥10.0¥36.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14.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