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文学评奖制度研究(1978-2019)

中国文学评奖制度研究(1978-2019)

1星价 ¥73.0 (6.7折)
2星价¥73.0 定价¥10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3474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3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522734743 ; 978-7-5227-3474-3

内容简介

本书在文学社会学视野下,将1978年以来的中国文学评奖制度放在现代性的框架下来研究。 自1978到80年代后期,现代化术语为整个国家和社会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想象,文学评奖在文学观和文学价值观的表达上具有某种共识。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的*后一次评奖是1987-1988年的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全国性文学评奖只剩下茅盾文学奖。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市场成为现代性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出现了众多的文学评奖。到21世纪,现实主义的再回归又为整合文学场中不同的价值体系和观念体系提供了个锚点,各类文学评奖呈现出某种同一性。 本书以茅盾文学奖作为个案,探讨评奖机制等方面与特定的现代性语境之间的勾联关系。

目录

绪言 **章 现代化语境下的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 **节 现代以来的制度分化与文学存在的困境 第二节 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建构的前提 第三节 现代化诉求与1978年文学制度的重构 第四节 现代化诉求下的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 第二章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后期的文学评奖 **节 1978年文学评奖辨析 第二节 群众推荐: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一) 第三节 专家评议:文学评奖的运作机制(二) 第四节 现实性:获奖作品的价值诉求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的文学评奖 **节 文学评奖内在理路的调整与转换 第二节 沉寂与萌生:文学评奖的另一番样态 第四章 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的文学评奖 **节 市场逻辑下的文学评奖 第二节 文学场逻辑下的文学评奖 第三节 宏观文化视野下的文学评奖 第四节 鲁迅文学奖:文学评奖架构上的新坐标 第五章 21世纪早期的文学评奖 **节 现实主义的再回归与文学评奖的样态 第二节 同一性与整体化:文学评奖制度的再建构 第六章 1978年以来文学评奖的衍化——以茅盾文学奖为中心 **节 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下的茅盾文学奖 第二节 文学场多元分化下的茅盾文学奖 第三节 “精英逻辑的弱化”背景下的茅盾文学奖 第四节 同一性诉求下的茅盾文学奖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范国英,女,1970年生,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到目前为止,出版专著《茅盾文学奖的文学制度研究》《新时期以来文学制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BU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育BU春晖计划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