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67200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08页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560672007 ; 978-7-5606-7200-7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如下:
(1) 将基础物理知识与新技术应用有机融合。每项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物理学的发展密不可分,本书努力将基础物理知识与现代高新工程技术相结合。全书每章均选取一个合适的关键物理知识点,阐明它们在高新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融合。
(2) 将基础物理知识向当今科学前沿延伸。在J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几十甚至几百年前就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其中有些内容不免与现实脱节。为此,本书在每章主要内容的后面增加了延伸阅读,努力将本章的基础物理知识向当今科学前沿延伸。
(3) 将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化资源有机结合。本书对每章中的关键点和较难的知识点都附有优秀教师的讲解视频,学生通过扫描知识点旁边的二维码可以随时观看讲课视频,另外在超星公司的学银在线平台开设了对应的“大学物理”在线开放课程,可供学生同步学习使用, 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效率和兴趣,同时为教师开展工作丰富了教学手段。
(4) 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为了响应J育部“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的号召,本书精心选择和组织教材内容,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全书在每章主要内容的后面都增加了“科学家简介”一栏,介绍与本章物理知识密切相关的国内外知名物理学家,介绍他们的学习环境、成长经历和学术成就。
(5) 将物理理论处理的问题实际化。本书在每章的课后题中,除了常规的思考题和练习题外,还增加了一些接近实际情形、难度稍大的提升题,这类采用物理知识处理的问题与生活中的实际结果更接近,使物理理论指导工科实践的意义得到彰显,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理论的兴趣。同时,本书提供了这类问题的详细解答过程,以及MATLAB程序实现代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方便地自主学习。

内容简介

全书包括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力学、热学;下册包括电磁学、波动光学和近代物理。本书除了介绍理工科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内容,还中间穿插物理学理论发展历史和物理基本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并选编大学物理知识向当今科学前沿延伸的阅读材料,同时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本书为上册。

目录

绪论 物理学导论 1 0.1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1 0.2 物理学的发展简史 1 0.2.1 物理学的萌芽 1 0.2.2 经典物理学的建立 2 0.2.3 近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3 0.3 物理学对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作用 4 0.4 矢量简介 4 0.4.1 矢量和标量 4 0.4.2 矢量的加减法 5 0.4.3 矢量的乘法 8 **篇 力 学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10 1.1 质点、参考系与坐标系 10 1.1.1 质点与质点系 10 1.1.2 参考系与坐标系 11 1.2 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 12 1.2.1 位置矢量 12 1.2.2 位移 13 1.2.3 速度 14 1.2.4 加速度 14 1.2.5 运动学的基本问题 15 1.2.6 质点运动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17 1.3 自然坐标系中的平面曲线运动 18 1.4 圆周运动的角量描述 20 1.4.1 角位移 20 1.4.2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0 1.4.3 圆周运动角量与线量的关系 20 1.5 相对运动 21 科学家简介 伽利略 23 延伸阅读 基本单位“米”“秒”概念的发展历史 24 思考题 25 练习题 25 提升题 26 第2章 质点动力学 28 2.1 牛顿运动定律 28 2.1.1 牛顿**定律 28 2.1.2 牛顿第二定律 28 2.1.3 牛顿第三定律 29 2.2 力学中几种常见的力 30 2.2.1 万有引力与重力 30 2.2.2 弹性力 31 2.2.3 摩擦力 32 2.2.4 万有引力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33 2.3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34 2.4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37 2.4.1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 37 2.4.2 非惯性系中的惯性力 38 科学家简介 牛顿 39 延伸阅读 从牛顿、三体到混沌:科学认知如何 从简单到复杂 39 思考题 41 练习题 41 提升题 43 第3章 动量、能量和动量矩 44 3.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4 3.1.1 质点的动量定理 44 3.1.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6 3.1.3 动量定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48 3.2 动量守恒定律 50 3.3 功、动能和动能定理 51 3.3.1 功的定义 51 3.3.2 质点的动能定理 54 3.4 保守力和非保守力做功与势能 56 3.4.1 几种常见力的功 56 3.4.2 势能 58 3.4.3 势能曲线 60 3.5 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61 3.5.1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61 3.5.2 功能原理 62 3.5.3 机械能守恒定律 62 3.6 能量守恒定律 64 3.7 质点的动量矩和动量矩守恒定律 64 3.7.1 质点对某一定点的动量矩 64 3.7.2 质点对固定点的动量矩定理 65 科学家简介 钱学森 69 延伸阅读 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70 思考题 70 练习题 71 提升题 72 第4章 刚体力学基础 74 4.1 刚体定轴转动运动学 74 4.1.1 刚体的概念 74 4.1.2 刚体的基本运动 74 4.1.3 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 75 4.2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力学基础 76 4.2.1 转动力矩 76 4.2.2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 77 4.3 转动惯量的计算 79 4.4 转动定律的应用 83 4.5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85 4.5.1 力矩的功 85 4.5.2 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动能 85 4.5.3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86 4.6 刚体的动量矩和动量矩守恒定律 88 4.6.1 刚体的动量矩 88 4.6.2 动量矩定理 89 4.6.3 动量矩守恒定律 89 4.6.4 动量矩守恒定律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 89 科学家简介 钱伟长 92 延伸阅读 从猫下落翻身到运动生物力学 93 思考题 95 练习题 95 提升题 97 第5章 机械振动 99 5.1 简谐振动的描述 99 5.1.1 简谐振动的定义 99 5.1.2 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 104 5.2 简谐振动的能量 106 5.3 简谐振动的合成 108 5.3.1 同方向、同频率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108 5.3.2 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109 *5.3.3 振动方向垂直、频率相同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111 5.3.4 振动方向垂直、频率不相同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 113 *5.4 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 113 5.4.1 阻尼振动 113 5.4.2 受迫振动 115 5.4.3 共振 116 5.4.4 共振现象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117 科学家简介 周培源 118 延伸阅读 非线性振动简介 119 思考题 120 练习题 121 提升题 123 第6章 机械波 124 6.1 机械波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124 6.1.1 机械波的形成 124 6.1.2 横波与纵波 124 6.1.3 波线和波面 126 6.1.4 描述波动的特征物理量 126 6.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128 6.2.1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128 6.2.2 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129 6.3 波的能量和能流密度 132 6.3.1 波的能量 132 6.3.2 平均能流密度矢量 134 6.3.3 平面波和球面波的振幅 134 6.4 惠更斯原理 136 6.5 波的干涉 137 6.5.1 波的叠加原理 137 6.5.2 波的干涉 137 6.6 驻波 140 6.6.1 驻波实验 140 6.6.2 驻波方程 142 6.7 多普勒效应 145 6.7.1 多普勒效应 145 6.7.2 多普勒效应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148 6.7.3 冲击波 148 科学家简介 邓稼先 150 延伸阅读 超声悬浮现象 150 思考题 152 练习题 152 提升题 154 第二篇 热 学 第7章 气体动理论 156 7.1 气体系统热运动的微观特征 156 7.1.1 气体系统的微观特征 156 7.1.2 气体分子热运动满足的统计规律 157 7.2 理想气体的压强 158 7.2.1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158 7.2.2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158 7.2.3 压强公式的统计意义及微观本质 160 7.3 温度的微观解释 160 7.4 能量均分定理 163 7.4.1 能量均分定理 163 7.4.2 理想气体的内能 165 7.5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166 7.5.1 速率分布函数 166 7.5.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167 7.5.3 速率分布的三种统计速率 167 7.6 玻耳兹曼分布律 170 7.6.1 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 170 7.6.2 玻耳兹曼分布律 170 7.6.3 玻耳兹曼分布律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171 7.7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172 科学家简介 玻耳兹曼 175 延伸阅读 物理学发展史上的悖论——四大“神兽” 175 思考题 177 练习题 177 提升题 178 第8章 热力学基础 180 8.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180 8.1.1 平衡态和状态参量 180 8.1.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81 8.2 热力学**定律 181 8.2.1 准静态过程 181 8.2.2 准静态过程中的功和热量 182 8.2.3 准静态过程中的内能 183 8.2.4 热力学**定律 183 8.3 热容量 184 8.3.1 热容量的定义 184 8.3.2 定容摩尔热容量 184 8.3.3 定压摩尔热容量 185 8.3.4 定压摩尔热容量与定容摩尔热容量的关系 185 8.4 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186 8.4.1 等容过程 186 8.4.2 等压过程 187 8.4.3 等温过程 188 8.4.4 绝热过程 189 8.5 循环过程 193 8.5.1 循环过程 193 8.5.2 热机的效率 193 8.5.3 制冷系数 194 8.5.4 卡诺循环 195 8.5.5 热力学循环过程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197 8.6 热力学第二定律 199 8.6.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 199 8.6.2 卡诺定理 200 8.7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与熵增原理 201 8.7.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201 8.7.2 熵与熵增原理 203 科学家简介 王竹溪 203 延伸阅读 从失败的永动机看科学探索的精神 204 思考题 205 练习题 206 提升题 208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