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329612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4
- 出版时间:2024-06-01
- 条形码:9787303296125 ; 978-7-303-29612-5
本书特色
作为智能传播学课程的教材,本书主要面向对智能传播较为感兴趣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此外,本书也适用于对数字技术、新闻传播领域的新兴科技应用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尤其是想要更多地了解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技术发展的读者,可以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内容简介
该选题是以教材类丛书为设计目标,围绕智能传播的技术、应用以及实证研究展开,将智能传播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应用对象一一进行详细剖析,力图把技术原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掰开揉碎地讲清楚,同时,教材辅之以实证分析及学界的主要观点来进一步帮助读者明确智能传播在学界的研究内容。 该教材选题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融合特征,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分析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应用,符合党中央明确发展人工智能的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同时,当前市场上相关智能传播研究的教材较少,因此该选题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和性。
目录
**节 人工智能的含义与发展 / 一、人工智能的含义 /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 / 第二节 智能传播的含义与应用 / 一、智能传播的含义 / 二、智能传播的应用 / 三、智能传播的发展 / 第三节 智能传播学对大众传播学研究范式的挑战 / 一、智能传播下的机器行为丰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 二、智能传播下的机器行为拓宽传播学的理论边界 / 三、智能传播下的机器行为推动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四节 本书各章内容及结构框架 / 第二章 算 法 / **节 算法的含义与应用 / 一、算法的含义 / 二、算法在新闻业中的应用 /
三、算法在信息分发中的应用 / 四、算法在信息搜索中的应用 / 第二节 算法的技术原理 / 一、算法的基本原理 / 二、推荐算法的技术原理 / 三、机器学习的技术原理 / 第三节 算法的研究模式 / 一、基于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算法研究 / 二、基于网络数据挖掘方法的算法研究 / 第四节 算法的分析观点 / 一、算法对传媒生态的双重影响 / 二、算法数据霸权的控制与抵抗 / 三、算法错误/偏见的负面社会效应 / 四、“计算宣传”操控信息传播 / 五、算法“过滤气泡”的社会影响 / 六、构建算法规制的相关机制 / 第三章 社交机器人 / **节 社交机器人的含义与应用 / 一、社交机器人的含义 / 二、社交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 三、社交机器人的应用 / 第二节 社交机器人的技术原理 / 一、聊天机器人的技术原理 / 二、政治(垃圾)机器人的技术原理 / 三、社交机器人的识别技术 / 第三节 社交机器人的研究模式 / 一、用户如何看待社交机器人 / 二、社交机器人对人机互动关系的影响 / 三、社交机器人对信息传播系统与网络舆论的影响 / 第四节 社交机器人的分析观点 / 一、社交机器人对互联网空间信息真实性的挑战 / 二、社交机器人对人类情感欺骗的风险 / 三、对社交机器人的有效规制 / 第四章 虚拟数字人 / **节 虚拟数字人的含义与应用 / 一、虚拟数字人的含义 / 二、虚拟数字人的发展历史 / 三、虚拟数字人的应用 / 第二节 虚拟数字人的技术原理 / 一、虚拟数字人的基础技术支撑 / 二、常见虚拟数字人类型的技术说明 / 第三节 虚拟数字人的研究模式 / 一、虚拟数字人在健康传播领域的应用研究 / 二、虚拟主播的应用研究 / 三、虚拟偶像的塑造研究 / 第四节 虚拟数字人的分析观点 / 一、虚拟数字人的准人类角色 / 二、人机交互中的恐怖谷效应 / 三、虚拟数字人带来的认知挑战 / 四、虚拟数字人的多重风险与挑战 / 第五章 模式识别 / **节 模式识别的含义与应用 / 一、模式识别的含义 / 二、模式识别的发展 / 三、模式识别的应用 / 第二节 模式识别的技术原理 / 一、基于“匹配识别”思维的初阶技术 / 二、基于“结构识别”思维的高阶技术 / 第三节 模式识别的研究模式 / 一、生物模式识别研究 / 二、人脸识别研究 / 三、模式识别在文本中的实证研究 / 第四节 模式识别的分析观点 / 一、模式识别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 二、模式识别拓展用户体验的范畴 / 三、模式识别对隐私权利的挑战 / 四、评判模式识别技术的社会效用 / 五、模式识别的技术风险 / 第六章 深度伪造 / **节 深度伪造的含义与应用 / 一、深度伪造的含义 / 二、深度伪造的特点 / 三、深度伪造的主要应用 / 第二节 深度伪造的技术原理 / 一、深度伪造技术的实现步骤 /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深度伪造技术 / 第三节 深度伪造的研究模式 / 一、深度伪造流行的原因 / 二、深度伪造的识别 / 三、深度伪造的社会影响 /
第四节 深度伪造的分析观点 / 一、深度伪造带来信息真实性担忧 / 二、深度伪造引发信任危机 / 三、深度伪造对政治宣传的“入侵” / 四、深度伪造带来隐私侵权与性别暴力问题 / 五、深度伪造的建设性意义 / 六、提高对深度伪造法律监管的重视程度 / 第七章 机器写作 / **节 机器写作的含义与应用 / 一、机器写作的含义 / 二、机器写作的类型 / 三、机器写作的应用 / 第二节 机器写作的技术原理 / 一、数据获取 / 二、数据提取 / 三、模板训练 / 四、大模型写作 / 第三节 机器写作的研究模式 / 一、传播者视角的机器写作研究 / 二、受众视角的机器写作研究 / 第四节 机器写作的分析观点 / 一、机器与人类在新闻生产中的角色争锋 / 二、机器写作的技术优势与劣势 / 三、机器写作的伦理困境 / 第八章 智能采编 / **节 智能采编的含义与应用 / 一、智能采编的含义 / 二、智能采编的发展历程 / 三、智能采编的应用 / 第二节 智能采编的技术原理 / 一、智能采集环节的技术原理 / 二、智能编辑环节的技术原理 / 三、智能审核环节的技术原理 / 第三节 智能采编的研究模式 / 一、智能采编系统的分析 / 二、智能采编对新闻工作者的影响研究 / 三、智能采编对新闻业的影响:角色的转换 / 四、智能采编与新闻实践的融合 / 五、智能采编对受众的影响 / 第四节 智能采编的分析观点 / 一、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采编的概念重塑 / 二、智能采编技术创新采编流程 / 三、智能采编技术的问题与困境 / 第九章 智能语音 / **节 智能语音的含义与应用 / 一、智能语音的含义 / 二、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 / 三、智能语音的应用 / 第二节 智能语音的技术原理 / 一、语音识别技术 / 二、语音合成技术 / 第三节 智能语音的研究模式 / 一、智能语音助手下的人机互动关系 / 二、智能语音助手提高社会福祉的途径 / 三、智能语音助手的语音功能分析 / 第四节 智能语音的分析观点 / 一、智能语音的新内涵和外延拓展 / 二、智能语音技术促进人机传播的发展 / 三、智能语音技术的伦理困境 / 四、智能语音技术的伦理问题 / 后 记 /
作者简介
张洪忠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智能传播、传播效果测量、传媒公信力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和艺术学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基地重大项目,以及相关部委多项委托项目。发表英文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多篇为SCI、SSCI论文;中文学术论文140余篇,多篇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出版专著5本,参编图书近10本。
王袁欣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学士,北京大学传播学博士、美国西北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传播、计算传播、健康传播。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新闻传播学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曾获美国传播学会(NCA)第106届年会*佳论文奖。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3.1¥69.0 -
第二性Ⅰ//2021新定价
¥33.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