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2424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42页
- 出版时间:2024-06-01
- 条形码:9787010242415 ; 978-7-01-024241-5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与当代文学的批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新媒体快速发展,文学批评日益彰显自由,提倡创新。媒介技术的融合、媒介信息的迅即、批评方式的开放等特征改变了原有文学批评的行为和主体构成,使其遵循的文学经典规定性、评判标准和话语秩序受到冲击。文学批评作为发展中的系统,新媒体营造的人文图景为其提供了更加开放和可提升的空间。文学批评在新媒体语境下出现了言说渠道媒体化、话语表达主体化、审美评价情绪化等新质。文学批评以自由的、体验的、更接地气的方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目录
绪论
节 什么是新媒体
第二节 什么是当代文学批评
第三节 什么是新媒体文学批评
章 新媒体与当代文学批评之新变
节 新媒体语境下研究者阐释思维的转换生成
第二节 新媒体语境下当代文学批评主体与批评方式的重组
第三节 新媒体语境下当代文学批评秩序的养成
第二章 当代文学批评主体的新媒体定位及认同
节 新媒体语境下批评主体之变
第二节 批评主体的立场、思维及话语
第三节 新媒体语境下批评主体的批评秩序、在场精神与主体性
第三章 新媒体与文学批评标准的轩轾
节 新媒体语境下当代文学批评标准的确立
第二节 学理性新媒体文学批评标准
第三节 应用性新媒体文学批评标准
第四章 文学批评的新媒体路径
节 文学批评类微信公众号之评议
第二节 豆瓣的文学批评
第三节 百度贴吧的文学批评形态
第五章 新媒体语境下的女性文学批评
节 女性文学批评的“中国经验”
第二节 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生长点
第三节 新媒体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实践
第六章 新媒体语境下文学批评样态的“审美共同体”
节 文学批评主体“需求”的层次与倾诉多声部
第二节 新媒体与电影批评
第三节 新媒体与戏剧批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巍,1975年生,文艺学博士,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辽宁省高等学校 科技人才(一层次人才)。 出版专著《远离罪恶》《中国女性文学精神》《读与看——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与图像》等。发表论文百余篇,被收入《文学评论》等核心期刊,并被《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 主持 社科基金、 、辽宁省社科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项目。 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成果奖;辽宁文学奖;辽宁文艺评论奖。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门
¥14.4¥4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