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6260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6
  • 出版时间:2024-07-01
  • 条形码:9787117362603 ; 978-7-117-36260-3

本书特色

本书为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本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内容科学严谨,文字质量较好。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派别的基本思想,结合中医药特点,着重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关联性进行诠释和说明。由此,编写着重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①突出中医药特色。在每章专设一节内容,专门介绍中国历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这是以往同类教材少有的。②创新教材结构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别就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应用与实践,尤其在中医药领域的实践和应用两个层面集中展开编写。③教材内容体现时代特色。紧密结合当代中医药学发展和卫生事业改革中呈现出的哲学问题进行探索,并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新的研究成果,从而使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先进性特征。

目录

绪论 / 1一、哲学概述 / 1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 2三、中国古代哲学的特征 / 5四、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 7五、学习中国古代哲学的方法 / 10 **章 《周易》和阴阳、五行思想 / 12**节  《周易》/ 12一、《周易》的构成与性质/ 12二、《易经》的内容及其评价/ 13三、《易传》的内容及其哲学思想/ 16第二节  阴阳思想 / 17一、阴阳的渊源与含义 / 17二、阴阳的属性与关系 / 20第三节  五行思想 / 22一、五行的渊源与含义 / 22二、五行的分类与关系 / 23第四节  《周易》及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 / 24一、《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 24二、阴阳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27三、五行思想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28 第二章 先秦道家思想 / 30**节  老子“道”为万物本源的哲学/ 30一、老子其人 / 30二、“道”的基本内涵/ 31三、“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 32四、“静观”“玄览”的认识论 / 33五、“无为而治”的政治观/ 34第二节  庄子“道通为一”的哲学/ 34一、庄子其人 / 34二、以“道”为本原的宇宙观/ 35三、“道通为一”的认识论/ 36四、“无待”的人生哲学/ 37五、“恬淡”“虚无”的养生观 / 38第三节  道家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 40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 40二、尊生贵德 / 41 第三章先秦儒家哲学 / 44**节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 44一、孔子其人及其儒家思想 / 44二、“仁”学思想/ 45三、“天命”论思想/ 46四、“中庸”思想/ 47五、“生而知之”与“学而知之”的认识论 / 48第二节  孟子以“人性善”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49一、孟子其人 / 49二、人性本善论 / 50三、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 51四、“尽心、知性、知天”的认识论/ 51五、仁政学说 / 52第三节  荀子以“人性恶”为核心的哲学思想/ 53一、荀子其人 / 53二、“性恶论”与“化性起伪” / 53三、“天人之分”的自然观/ 54四、“隆礼”“重法”的政治主张 / 55第四节  先秦儒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 / 56一、儒家的“中庸”之道奠定中医阴阳平衡观念/ 56二、儒家“仁爱”思想促进中医伦理道德的形成/ 57三、儒医推动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 59 第四章 先秦墨家、名家、兵家与法家思想 / 61**节  墨家思想 / 61一、墨子哲学思想 / 62二、后期墨家思想 / 67三、墨学对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的影响 / 69第二节  名家思想 / 69一、惠施的“合同异”/ 69二、公孙龙的“离坚白”/ 70第三节  兵家思想 / 71一、孙子的兵家思想 / 71二、孙膑的哲学思想 / 73三、兵家学说对中医学的贡献 / 75第四节  法家思想 / 76一、前期法家思想 / 76二、韩非子的法家哲学思想 / 76三、法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 / 78 第五章 两汉哲学 / 79**节  黄老学派的哲学思想 / 79一、《论六家之要指》中的道家要旨/ 79二、《淮南子》的宇宙演化论/ 80三、《老子河上公章句》“身国同治”的思想 / 81第二节  董仲舒的哲学思想 / 83一、“天人感应”的天人学说/ 83二、“阳尊阴卑”的阴阳学说/ 85三、“深察名号”的认识论/ 86第三节  王充的哲学思想 / 87一、元气自然论 / 88二、“实知”“知实”的认识论 / 91第四节  两汉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 92一、两汉道学与中医学 / 92二、两汉儒学与中医学 / 94三、两汉的天地之学与中医学 / 97 第六章魏晋玄学和道教哲学 / 99**节  王弼的“贵无论”/ 99一、“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 100二、“得意忘象”的认识论 / 101三、“静为躁君”的运动观 / 102第二节  裴頠、郭象的哲学思想 / 103一、裴頠的“崇有论”思想 / 103二、郭象的“独化”论自然观和“无为”的政治观 / 104三、郭象的因果各自成体的形而上学 / 106第三节  道教哲学 / 107一、道教的形成和概况 / 107二、葛洪和陶弘景的道教哲学思想 / 109第四节  道教对中医药学的影响 / 111一、道教养生哲学 / 111二、道医对中医学的推动作用 / 112三、道医对中药学的推动作用 / 112四、道教经典对医疗实践的总结 / 113 第七章隋唐哲学 / 114**节  隋唐时期的佛教哲学 / 114一、佛教的创始与西典东来 / 115二、华严宗的哲学思想 / 117三、禅宗的哲学思想 / 119第二节  反佛斗争中新儒学的兴起 / 121一、韩愈的道统哲学 / 121二、李翱的哲学思想 / 124第三节  天人关系发展的新阶段 / 125一、柳宗元的元气自然观 / 125二、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思想 / 126第四节  隋唐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 128一、禅宗对中医学的启示 / 129二、“道统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 130 第八章 宋明理学 / 132**节  宋明理学的兴起 / 132一、宋明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 132二、理学的学术特点 / 133第二节  张载的气学思想 / 133一、“太虚即气”/ 134二、“气”与“性”/ 134三、气化流行 / 135第三节  程朱理学 / 136一、二程的理学思想 / 136二、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 / 138第四节  陆王心学 / 141一、陆象山的心本论 / 141二、王守仁的“心学”/ 143第五节  宋明理学与中医学 / 145一、气学理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 145二、理学伦理观对中医学的影响 / 145三、格物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 / 146 第九章 清代哲学 / 148**节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 148一、“太虚即气”“理依于气”的自然观 / 149二、“太虚本动”“气化日新”的辩证发展观 / 150三、“能必副其所”和“行可兼知”的认识论 / 152四、“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 153五、“日生日成”的人性论与理欲之辨 / 154第二节  颜元、戴震的哲学思想 / 155一、颜元的自然人性论和重习行的认识论 / 155二、戴震的认识论和对理欲之辨的批判 / 158第三节  清代哲学对中医学的影响 / 160一、清代朴素唯物主义对中医学的影响 / 160二、清代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对中医药学的影响 / 161 主要参考书目 / 163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