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919393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4-07-01
  • 条形码:9787522919393 ; 978-7-5229-1939-3

本书特色

《社会心理学与生活》
推荐1:社会学心理学研究什么?社会心理学研究我们如何创造和改变环境,环境又如何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性格、影响我们的行为的科学。社会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应用学科,更是一门基础学科。
推荐2:学习社会心理学有什么用?社会心理学帮助你解读社会互动的复杂性,揭示群体心理的隐秘力量,理解社会如何塑造你的思想与行为,在群体中找到自我,拥有作出理性决定的能力与勇气。
推荐3:如何学习社会心理学?从生活现象出发,思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事实,以科学结论作尾;摒弃想当然的思维惯性,告别简单粗暴的诊断,结合具体的情境去理性解析人们的行为。
推荐4:这本书讲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世界上有真正的爱情吗?为什么无法按时完成任务?做出蠢事就证明我蠢吗?为什么我成了替罪羊?人生来就有充满暴力的一面?如何才能让别人喜欢我?……针对完全来自日常生活的问题,本书给你科学靠谱的解释。
推荐5:这本书是怎样讲述社会心理学的?图文结合,简单有趣,重要知识点可视化,文本采用关键词 问题 知识点的形式,10大主题x88个知识点,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必*入门书,一本书轻松掌握社会心理学。

内容简介

在庞大的心理学体系中,社会心理学是*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人是社会性动物,彼此之间相互连接、相互羁绊,每个人都是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人格与个性;通过社会知识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环境中生存。一旦脱离了社会和群体,失去与他人的交互,我们就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无法定义自己的身份和价值。学习社会心理学,有助于我们跳出固有的偏见与思维陷阱,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客观地认识到,我们的行为不总是由个人意志掌控,还与社会情境、他人密不可分。由此告别简单粗暴的论断,结合具体的情境重新审视个体或群体的行为,理解那些“匪夷所思”的生活现象。

目录

CHAPTER 01 人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吗? 01 社会化:为什么“狼孩”无法成为人? 02 镜中自我:每个人都是他人的一面镜子 03 社会比较:没有参照标准,便无法衡量自我 04 焦点效应:总觉得别人时刻都在关注自己? 05 透明度错觉:别人能看出你有多紧张吗? 06 自尊:他人对我们的自尊有什么影响? 07 自我效能:如何才能正确地提升自尊? CHAPTER 02 你确定完全了解自己吗? 01 认知失调:吃不着葡萄,为何说葡萄酸? 02 习得性无助:你认为命运由谁来掌控? 03 自我设障:阻挠自己获得成功的真相 04 信念固着:你是否做了思维的囚徒? 05 虚假普遍性:认为别人会像自己一样思考行事 06 虚假独特性:总觉得自己比别人更优越 CHAPTER 03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 01 规划谬误:拖延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 02 盲目乐观:过度乐观不是一件好事儿 03 情感预测偏差:准确预测未来的感受很困难 04 自我服务偏差:成功因为够努力,失败因为太倒霉 05 控制错觉:高估自己对事件的控制程度 06 达克效应:认识到自己无知,需要相当程度的知识 CHAPTER 04 是什么让人选择“随大流”? 01 从众效应:你会坚持自己的判断吗? 02 易受暗示性:人们对现实的看法未必是自己的观点 03 群体压力:多数人的观点带来的压迫感 04 群体规模:人数越多,从众越明显吗? 05 群体一致性:成为唯一的少数派并不容易 06 群体凝聚力:越认同某一群体,从众的压力越大 07 事前承诺:事先公开立场,可以减少从众 08 个体独特性:没有谁愿意和他人一模一样 CHAPTER 05 普通人距离“恶”有多远? 01 人格倾向论:做蠢事的一定是愚蠢之人吗? 02 服从实验:社会情境之下的“身不由己” 03 责任转移:无须承担责任,使人肆无忌惮 04 权威效应:权威人士的话更容易引起重视 05 距离削弱责任:人们会怜悯生动的、个性化的人 06 去个体化:为何网上的“恶评”会传染? 07 匿名性:没人认识我,有什么可担心的 CHAPTER 06 真的是“人多力量大”吗? 01 社会唤醒效应:只要他人在场,就会影响我们 02 社会懈怠:戳破“人多力量大”的谎言 03 旁观者效应:见死不救是因为冷漠吗? 04 集群行为:如何看待网络暴力的问题? 05 冒险转移:群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冒险 06 群体极化:“偏激的大多数”是怎么产生的? 07 少数派的力量:个体是怎样影响群体决策的? CHAPTER 07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一个人? 01 社会排斥:从小镇青年到冷酷杀手 02 接近性:异地恋到底难在哪儿? 03 曝光效应:别小看“刷脸”的存在价值 04 相似性:我们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 05 互补性:并非所有的差异都能形成互补 06 外表吸引力:以貌取人是难以避免的 07 首因效应:为什么**印象很重要? 08 晕轮效应:“滤镜”之下的爱情悲剧 09 匹配现象:你会选择和谁结成伴侣? 10 破绽效应:太过完美的人显得不真诚 11 吸引奖赏理论:你为何会被某些人吸引? 12 依恋类型:什么在影响你的亲密关系? 13 爱情三元论:完满的爱情长什么样子? 14 自我表露:你敢在TA面前做真实的自己吗? CHAPTER 08 偏见与歧视可以消除吗? 01 偏见:大脑为了偷懒设置的陷阱 02 刻板印象:亚洲女性与黑人抢劫犯 03 二次防御:如何区分误解与偏见? 04 歧视:无处不在的区别对待 05 种族偏见:乔治·弗洛伊德之死 06 性别刻板印象:女司机是“马路杀手”吗? 07 刻板印象威胁:负面偏见带给人的痛苦 08 无意识偏见:人们都不认为自己有偏见 09 确认偏见: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10 爱的偏见:被爱蒙蔽了双眼 11 内群体偏好:“我们”优于“他们” 12 污名意识:人们为何忌讳心理疾病? 13 公正世界信念:为什么会出现受害者有罪论? 14 接触假说:如何有效地消除偏见? CHAPTER 09 纯粹的利他主义存在吗? 01 社会交换理论:人们为何要帮助他人? 02 奖赏理论:给予的同时,也是在得到 03 心境与帮助行为:心情的好坏会影响助人吗? 04 互惠规范:为什么德国特种兵会被一块面包感动? 05 社会责任规范:应当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06 性别与受助:女性会比男性得到更多的帮助吗? 07 进化心理学:生命的本质是让基因传递下去 08 同理心:共情可以唤起利他动机 09 榜样的力量:友善的行为是可以传染的 10 时间压力:不去施救的路人是冷漠无情吗? 11 利他主义的社会化:如何才能增加帮助行为? CHAPTER 10 人类的攻击性是天生的吗? 01 攻击行为:人性中暴力的一面 02 本能理论与生物学理论:攻击行为是遗传的吗? 03 挫折—攻击理论:深夜怒砸ATM机的女孩 04 相对剥夺: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05 情境与攻击:那些令人厌恶的体验 06 媒体暴力:请让孩子远离暴力游戏 07 宣泄假说:打沙袋可以减少愤怒吗? 08 社会学习:攻击行为是可以控制的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杜华楠,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认知心理学和社会性认知。 业余通过写专栏和拍视频传播心理学靠谱知识,帮助读者运用心理学提高决策水平改善人际关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