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30469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644
  • 出版时间:2024-07-01
  • 条形码:9787100230469 ; 978-7-100-23046-9

本书特色

20世纪文学理论的不朽之作,解锁“言外之意”的文学密码。 哈罗德·布鲁姆作序推荐,著名文学批评家安格斯·弗莱彻的重要代表作,影响了无数作家和学者,开创了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文学理论新领域的巨著。 安格斯·弗莱彻六十年来都是我在批评上的关键向导……我把自己视作他的学生……他在专著和论文中所不断获得的批评成就,《讽喻》正是其丰厚的基底。 ——哈罗德·布鲁姆 ★著名文学批评家的成名之作,开创全新领域的经典研究安格斯·弗莱彻师从文学批评大师I. A.瑞恰慈,本书是其1958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一经发表就产生深远影响,将作者推上“20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的地位。作为弗莱彻批评思想的起点和基石,本书全面爬梳西方文学谱系中重要文学手法“讽喻”,是现代英语世界关于“讽喻”主题的首部系统性研究。 ★体大思精的巨著,涵括整个文学地图的“百科全书”本书以超600页的体量,旁征博引,几乎涵括整个广义文学史。从柏拉图对话录、亚里士多德诗学、弥尔顿、但丁、莎士比亚、福楼拜、雪莱、惠特曼,到伊索寓言、弗洛伊德、弗莱泽以及法国新浪潮电影、视觉艺术,无数作者与作品,在仿佛信手拈来的精心结构下,建筑成作者心目中具备充分阐释力的理论大厦。 ★2012年全新修订版,哈罗德·布鲁姆作序推荐此次引入的是普林斯顿大学2012年新修版。作者在生前对此书做了*后的修订,增补了一篇3万多字的新后记,概述自身的心路历程、关于讽喻“六重结构”的核心观点,以及之后几十年对讽喻的新思考。书前有作者好友、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所作的“一则私人前言”,文中称“我把自己视作他(弗莱彻)的学生”。

内容简介

从文明初兴直至当代,讽喻始终是人类意义表达的基本方式——文学、艺术、宗教、政治甚至商业广告中,它无处不见。讽喻究竟如何运作?我们又该如何在当下理解它?安格斯·弗莱彻的经典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精彩的回答。阅读此书,不啻于一次思想探险,在文学地图里一点点探幽那或许已被遗忘和忽视的风景。

目录

插图表 一则私人前言 致谢 引言 1. 灵力行动体 2. 宇宙式图像 3. 象征行动:进程与战斗 4. 讽喻式因果关联:巫术与仪式形式 5. 主题效果:矛盾感、崇高感和如画感 6. 心理分析式类比:强迫心理与强迫行为 7. 价值与意图:讽喻的局限 后记 2012 版后记 插图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安格斯·弗莱彻(Angus John Stewart Fletcher,1930-2016),美国文学理论家、批评家,纽约城市大学莱曼学院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英语文学和比较文学。《讽喻》(1964)是其**部专著,出版后成为20 世纪乃至21世纪文学批评的经典。此外,他还有《心灵的色彩》(Colors of the Mind,1991)、《美国诗歌新论》(A New Theory for American Poetry,2004)、《莎士比亚时代的时间、空间和运动》(Time, Space, and Motion in the Age of Shakespeare,2007)等著作。 李茜,生于重庆,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慕尼黑大学戏剧系,曾在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教于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领域包括当代剧场与表演、比较文学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