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15928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6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561592809 ; 978-7-5615-9280-9
内容简介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始创于1926年10月10日,是继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和清华研究院国学院之后,我国高校建立的又一重要的国学研究机构。它的创办,体现了厦门大学注重学术研究,兼顾中学与西学而以整顿国学为重的办学宗旨,也是初创时期的厦门大学对当时整理国故的学术潮流的积极回应。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是厦门大学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初创的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由当时的校长林文庆任院长,语言文学家林语堂任总秘书,语言学家沈兼士任研究主任。学院聚集了鲁迅、林语堂、沈兼士、顾颉刚、张星烺、孙伏园、陈万里、俄国人类学家史禄国、法国汉学家戴密微等中外著名学者。时媒体称其“大有北大南移之势”。厦门大学国学院建立时确立的研究理念是:“研究古学必得地质学、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等作为参考。”注意研究对象所蕴藏的区域,注意调查和研究“闽南各种方言社会以及民间一切风俗习惯”,并学欧西的科学精神,对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悉心研究。它虽然只存在短短几个月,但所开辟的研究领域已为厦门大学诸多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它所开创的学术传统则影响了一代代厦大学人。2006年,适逢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好时光里,厦门大学复办了国学研究院。为了展示20世纪80年代前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我们搜集整理了那个时期国学研究院研究教授们的部分著作,编辑出版《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一书。现在,厦门大学迎来了建校百年大庆,我们搜集散见于各种报刊著作中有关这一时期的国学研究院研究教授们的著述,整理成书,予以重新出版,定名为《20世纪20年代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学术集萃》。
目录
作者简介
陈支平,福建惠安人,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会长、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
-
乡土中国
¥18.5¥2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偏见
¥21.8¥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9.5¥39.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6.7¥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44.0¥50.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21.0¥4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