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40549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2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104054955 ; 978-7-104-05495-5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 **章主要概括总结了前人对“隐含作者”的研究, 深入探究此概念所引发的争论, 分析争论的焦点和问题。第二章主要讨论了文学中的主体问题, 本章从语言与人的主体性关系切入, 讨论文学交流过程中的主体问题。第三章重点考察哦了“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主要讨论“隐含作者”在读者的文学解释行为中的作用, 探讨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第五章为“隐含作者”与文学作品内部主体之间的关系。“隐含作者”构成了作品的基调, 此外还讨论了“隐含作者”与叙述者的关系问题。
目录
前言
绪论
节中外学界关于“隐含作者”的研究现状
节本书的研究角度与思路
章“隐含作者”概念的提出与讨论
节布斯“隐含作者”概念提出的背景与内涵
节隐含作者是否必要?
第三节对“隐含作者”理解的分歧
章文学交流中的主体
节主体与语言符号
节话语交流中的主体
第三节文学话语中的主体
第三章隐含作者与作者
节作者之死
节作者死亡,谁的诞生?
第三节作者与隐舍作者的关系
第四章隐含作者与解释的有效
节诉诸三种意图的有效保证
节隐含作者作为解释有效的保证
第五章隐含作者与话语内主体
节聆听隐含作者的声音
节隐含作者与话语内主体的关系
第三节不可靠叙述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车文丽,女,安徽舒城人,毕业于扬州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博士,现为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主持2022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视觉文化环境与大学生审美素养形成的研究”,2017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隐含作者研究”等四项省级课题。参与2011年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音乐叙事研究”,2014年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移动互联网数字阅读环境下文学传播研究:现状、问题与路径思考”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研究。在《江西社会科学》《扬州大学学报》《人民音乐》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7.6¥55.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6.4¥32.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9¥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4.0¥39.0 -
门
¥14.4¥4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茶,汤和好天气
¥8.8¥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随园食单
¥9.1¥30.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