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医临床经典概要(第3版/本科中医药类/配增值)

中医临床经典概要(第3版/本科中医药类/配增值)

1星价 ¥50.2 (8.5折)
2星价¥50.2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6776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117367769 ; 978-7-117-36776-9

本书特色

《中医临床经典概要》是高等中医药院校重要课程之一,本教材主要选取《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温病学的经典专著,即“四大经典”,阐述了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密切联系,构建起经典理论指导临床的实践体系。编写上沿袭了2版理、法、方、药与疾病辨治的大纲模式,结合教学实践及需要,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使教材更具系统性、逻辑性。增加了课程思政内容,使教材更切合时代特征。

内容简介

本书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四轮全国高等学校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之一。全书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名著中精选百余首经典方剂,重点介绍其临床运用情况。为了避免与本科教材及相关课程的重复,本教材不再诠释原文,也不再一般性地介绍方剂的功效、主治与方解。每方下列有[原文摘录]、[临证发挥]、[临床应用辩证要点与运用技巧]、[现代研究] 等项。本书方剂以类方或功能类似、相近者组合排列,部分方剂附有"类方比较",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同类方剂的异同之处。

目录

绪论 / 1
    一、中医临床经典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临床实践结晶 / 1
    二、中医临床经典各自特征与相互关联 / 7
    三、熟悉和掌握中医临床经典是中医基本功 / 8
    四、学习中医临床经典要注意掌握正确方法 / 9
上篇
**章 病因病机 / 12
  **节  病因 / 12
    一、六淫 / 12
    二、七情 / 13
    三、饮食失宜 / 14
    四、伏邪 / 16
    五、疫气 / 18
  第二节  病机 / 19
    一、外感内伤 / 19
    二、邪正与发病 / 20
    三、邪正与虚实 / 21
    四、阴阳失调 / 22
    五、气血失常 / 23
    六、升降乖异 / 25
    七、传变预后 / 27
第二章 诊察原则与方法 / 30
  **节  原则 / 30
    一、色脉合参,独处藏奸 / 30
    二、司外揣内,取类比象 / 32
    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 / 33
    四、诊法常以平旦 / 36
  第二节  诊法 / 37
    一、三部九候 / 38
    二、腹诊法 / 39
    三、目诊法 / 42
    四、辨舌验齿,斑疹白 / 44
第三章 辩证体系 / 49
  **节  辨证方法 / 49
    一、六经辨证 / 49
    二、八纲辨证 / 52
    三、脏腑经络辨证 / 55
    四、卫气营血辨证 / 61
    五、三焦辨证 / 64
  第二节  辨证体系构建 / 66
    一、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 / 66
    二、六经辨证与脏腑经络辨证 / 67
    三、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 / 67
    四、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 68
第四章 治则治本 / 71
  **节  治则 / 71
    一、扶正祛邪 / 71
    二、标本先后 / 72
    三、正治反治 / 72
    四、轻重缓急 / 73
    五、因势利导 / 73
    六、上病下取 / 73
    七、治未病 / 74
  第二节  治法 / 76
    一、八法 / 76
    二、复法应用 / 87
第五章 方药与调护 / 90
  **节  方药应用 / 90
    一、方药应用形式 / 90
    二、方药应用范围拓展 / 92
    三、药剂技术发明与进步 / 92
    四、经典方药应用特点 / 93
  第二节  调护之法 / 95
    一、服药方法与时机 / 95
    二、服后宜忌 / 96
下篇
**章 内科病症 / 100
  **节  外感病 / 100
    一、伤寒 / 100
    二、风温 / 102
    三、春温 / 104
    四、暑温 / 105
    五、秋燥 / 107
    六、湿温 / 110
    七、大头瘟 / 112
    八、伏暑 / 113
    九、烂喉痧 / 114
  第二节  杂病 / 115
    一、结胸证 / 116
    二、痞证 / 118
    三、蓄水证 / 120
    四、蓄血证 / 121
    五、奔豚气 / 123
    六、厥证 / 124
    七、咳喘 / 127
    八、肺痿 / 130
    九、胸痹 / 132
    十、失眠 / 133
    十一、中风 / 135
    十二、呕吐 / 137
    十三、下利 / 140
    十四、腹满 / 142
    十五、痿证 / 145
    十六、黄疸 / 147
    十七、狐惑病 / 148
    十八、历节病 / 149
    十九、百合病 / 151
    二十、消渴 / 152
    二十一、水气病 / 155
    二十二、瘕积聚 / 159
    二十三、汗证 / 160
    二十四、痰饮病 / 163
    二十五、吐、衄、下血 / 166
    二十六、瘀血病 / 168
第二章 外科病症 / 172
  **节  外科辨证要点 / 173
    一、辨阴阳 / 173
    二、辨脓肿 / 173
    三、辨疮疡 / 174
    四、辨瘙痒 / 174
  第二节  外科病证治 / 175
    一、阴阳毒 / 175
    二、肠痈 / 176
第三章 妇科病症 / 179
  **节  妊娠病 / 179
    一、妊娠恶阻 / 179
    二、妊娠腹痛 / 180
    三、妊娠水肿 / 182
    四、胎动不安 / 182
  第二节  产后病 / 183
    一、产后腹痛 / 183
    二、产后中风 / 184
  第三节  妇科杂病 / 186
    一、热入血室 / 186
    二、脏躁 / 188
    三、崩漏 / 189
    四、带下病 / 190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从事《伤寒论》教授30余年,教学经验丰富。参编过多部教材,担任主编、副主编。发表论文30余篇。《伤寒论》研究生教材副主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