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2458803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1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122458803 ; 978-7-122-45880-3

内容简介

《新能源材料》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今国内外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全书共11章,主要包括介电储能陶瓷、二次金属离子电池材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材料、超级电容器、热电材料、能源电催化材料、太阳能驱动的二氧化碳转化、压电光电子学及新能源应用以及储氢材料等前沿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进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内容丰富,数据和理论新颖,结构严谨,每章均设有大量思考题,并附有参考文献,便于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能源、冶金、化学、化工等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材。此外,本书也是从事新能源、热电材料、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储能、压电光电子学等领域研究与应用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绪论1.1新能源材料 0011.2新能源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002思考题 005参考文献 0052.1介电储能原理与分类 0062.1.1介电储能原理 0062.1.2介电储能陶瓷分类 0082.2介电储能陶瓷制备技术 0092.2.1传统固相法制备技术 0092.2.2流延法制备技术 0102.2.3等静压制备技术 0132.3BaTiO3储能陶瓷 0142.3.1BaTiO3的晶体结构 014第1章 绪论1.1新能源材料 0011.2新能源材料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002思考题 005参考文献 005 第2章 介电储能陶瓷2.1介电储能原理与分类 0062.1.1介电储能原理 0062.1.2介电储能陶瓷分类 0082.2介电储能陶瓷制备技术 0092.2.1传统固相法制备技术 0092.2.2流延法制备技术 0102.2.3等静压制备技术 0132.3BaTiO3储能陶瓷 0142.3.1BaTiO3的晶体结构 0142.3.2BaTiO3的铁电性能 0142.3.3BaTiO3的介电性能 0152.3.4A位掺杂BaTi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162.3.5B位掺杂BaTi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162.3.6复合掺杂BaTi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162.4BiFeO3储能陶瓷 0172.4.1BiFeO3的晶体结构 0172.4.2BiFeO3的铁电性能 0182.4.3BiFeO3的介电性能 0182.4.4A位掺杂BiFe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192.4.5B位掺杂BiFe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192.4.6复合掺杂BiFe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192.5Na0.5Bi0.5TiO3储能陶瓷 0202.5.1Na0.5Bi0.5TiO3的晶体结构 0202.5.2Na0.5Bi0.5TiO3的铁电性能 0202.5.3Na0.5Bi0.5TiO3的介电性能 0202.5.4A位掺杂Na0.5Bi0.5Ti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212.5.5B位掺杂Na0.5Bi0.5Ti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212.5.6复合掺杂Na0.5Bi0.5Ti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212.6Pb(ZrxTi1-x)O3储能陶瓷 0222.6.1Pb(ZrxTi1-x)O3的晶体结构 0222.6.2Pb(ZrxTi1-x)O3的铁电性能 0222.6.3Pb(ZrxTi1-x)O3的介电性能 0232.6.4A位掺杂Pb(ZrxTi1-x)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232.6.5B位掺杂Pb(ZrxTi1-x)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232.6.6复合掺杂Pb(ZrxTi1-x)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232.7AgNbO3储能陶瓷 0242.7.1AgNbO3的晶体结构 0242.7.2AgNbO3的铁电性能 0242.7.3AgNbO3的介电性能 0252.7.4A位掺杂AgNb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272.7.5B位掺杂AgNb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272.7.6复合掺杂AgNb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272.8NaNbO3储能陶瓷 0282.8.1NaNbO3的晶体结构 0282.8.2NaNbO3的铁电性能 0282.8.3NaNbO3的介电性能 0292.8.4A位掺杂NaNb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292.8.5B位掺杂NaNb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302.8.6复合掺杂NaNbO3陶瓷的储能性能 030思考题 031参考文献 031 第3章 二次金属离子电池材料3.1概述 0373.1.1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 0373.1.2锂离子电池的优缺点 0383.1.3锂离子电池面临的挑战 0393.2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组成 0403.2.1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0403.2.2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0413.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0413.3.1层状结构的LiCoO2 0423.3.2层状结构的LiNiO2 0433.3.3尖晶石结构的LiMn2O4 0433.3.4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 0453.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0463.4.1碳基负极材料 0463.4.2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0473.4.3合金型负极材料 0503.5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0563.5.1锂离子电池非水有机溶剂 0573.5.2锂离子电池电解质锂盐 0583.5.3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功能添加剂 0593.6锂离子电池隔膜 0603.7钠离子电池 0613.7.1钠离子电池的发展概况 0613.7.2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0623.7.3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0633.7.4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0653.7.5钠离子电池电解液 0683.7.6钠离子电池隔膜 069思考题 069参考文献 070 第4章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4.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0714.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优缺点 0724.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分类 0734.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组成 0744.4.1电解质膜 0754.4.2催化剂层 0764.4.3气体扩散层 0764.4.4集流体及双极板 0764.4.5膜电极的制备技术 0774.5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0784.5.1新型催化剂的开发 0794.5.2质子交换膜的开发 082思考题 083参考文献 083 第5章 太阳能电池5.1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 0855.2太阳能电池基本概念 0875.2.1太阳能电池的定义 0875.2.2太阳能发电的优缺点 0875.2.3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0895.3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0905.3.1太阳能电池的物理基础 0905.3.2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0945.4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0955.4.1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评价 0955.4.2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影响因素 0965.5硅太阳能电池 0975.5.1硅太阳能电池简介 0975.5.2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0975.5.3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1025.5.4非晶硅太阳能电池 1055.6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1075.6.1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简介 1075.6.2钙钛矿材料 1085.6.3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1115.6.4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1125.6.5钙钛矿基叠层太阳能电池 113思考题 115参考文献 115 第6章 超级电容器6.1概述 1186.1.1超级电容器的发展历史 1186.1.2超级电容器的特点 1196.1.3超级电容器的分类 1216.1.4超级电容器的应用前景 1216.2超级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1226.2.1双电层电容存储机理 1226.2.2赝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1236.3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1246.3.1碳基材料 1246.3.2金属氧化物 1296.3.3导电聚合物 1316.4超级电容器电解质 1326.4.1水系电解质 1336.4.2有机电解质 1336.4.3离子液体 1346.4.4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1346.5超级电容器的未来前景 134思考题 135参考文献 135 第7章 热电材料7.1热电效应 1367.1.1塞贝克效应 1367.1.2佩尔捷效应 1377.1.3汤姆逊效应 1387.2热电材料的性能表征 1397.2.1塞贝克系数 1397.2.2电导率 1407.2.3热导率 1417.2.4热电优值和转化效率 1437.3热电材料的优化方法 1447.4常见热电材料 1467.4.1Bi2Te3基热电材料 1467.4.2PbTe基热电材料 1477.4.3笼状结构材料 1477.5热电材料应用 148思考题 149参考文献 149 第8章 能源电催化材料8.1析氢电催化纳米材料 1518.1.1析氢反应及其反应机理 1528.1.2贵金属析氢反应电催化纳米材料 1548.1.3其他析氢反应电催化纳米材料 1568.2析氧电催化纳米材料 1638.2.1析氧反应的基本特征 1648.2.2析氧反应电催化活性理论 1658.2.3析氧反应的电催化机制 1688.2.4贵金属电催化析氧纳米材料 1698.2.5非贵金属电催化析氧纳米材料 171思考题 176参考文献 177 第9章 太阳能驱动的二氧化碳转化9.1概述 1809.2利用太阳能进行CO2和CH4的热化学转化 1819.2.1基于太阳能的干重整 1819.2.2基于太阳能的CO2转化为CO 1829.2.3用于两步CO2解离循环的CeO2 1829.2.4太阳能膜反应器 1839.2.5利用太阳能从CO2H2O反应中生成合成气 1839.3光热催化CO2与H2的转化 1859.3.1光热活化的机制 1859.3.2光热催化CO2还原的机遇和挑战 1869.4光催化和光电催化转化CO2 1879.4.1异相和均相光催化转化CO2 1879.4.2光电催化 1889.5电催化CO2还原 1899.5.1电催化CO2还原反应机理 1899.5.2电催化CO2还原工业化的一些探索 191思考题 191参考文献 192 第10章 压电光电子学及新能源应用10.1压电光电子学效应的基本理论 19310.1.1压电效应 19310.1.2压电光电子学效应 19410.2压电光电子学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19510.2.1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对PN结光电池的影响 19510.2.2压电光电子学效应对MS光电池的影响 19710.3压电光电子学在能源存储中的应用 19910.4压电光电子学在光电探测器中的应用 20010.5压电光电子学在光催化过程中的应用 201思考题 202参考文献 202 第11章 储氢材料11.1氢及氢能的特点及利用 20411.1.1氢的特点 20411.1.2氢能的特点 20511.1.3氢能的利用 20611.2储氢材料的定义与性能要求 20711.3主要储氢材料 20811.3.1物理储氢材料 20811.3.2化学储氢材料 21111.4储氢材料的应用 21511.4.1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21511.4.2高真空获得氢 21611.4.3氢气压缩与氢同位素分离 21611.4.4氢气回收与纯化 217思考题 218参考文献 218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艾桃桃,陕西理工大学教授,副校长。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评宝专家,科技部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评审专家,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2040技术预见”的调查评估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人才项目评审专家,重庆市、云南省、武汉市、河南省、广西、广东、西藏等省市项目评审专家。现为矿渣综合利用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陕西省治金渣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构型材料多功能设计与制造”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发展人才,陕西省普通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新星“百名优星”。主要从事先进结构材料构型设计与制造技术、能源化学与能源材料、冶矿渣资源创新与利用研究先后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发明奖三等奖1项,厅局级奖励2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1项,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专项项目2项等。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家火炬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等2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