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金属胁迫下红壤性水稻土氮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的耦合作用机制

包邮重金属胁迫下红壤性水稻土氮转化和微生物群落的耦合作用机制

1星价 ¥45.2 (6.6折)
2星价¥45.2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66708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35
  • 出版时间:2024-01-01
  • 条形码:9787511667083 ; 978-7-5116-6708-3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江西省泰和县仙槎河污灌区, 以重金属铜和镉污染下的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 结合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重金属添加模拟实验, 利用常规生化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 从格局-过程-机理三个层面, 全面阐明了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和氮转化过程对重金属污染的响应特征, 揭示了重金属胁迫条件下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红壤丘陵区土壤健康和土壤生产力的保持, 并可为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设计 2.3 研究方法 第3章 水稻土Cu和Cd协同污染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稻土Cu和Cd协同污染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稻土Cu和Cd协同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潜在功能及酶活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水稻土Cd和Cu协同污染对土壤氨转化过程的影响及微生物驱动机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郭一帆,1995年12月生,山东枣庄人,博士。2018年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20年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获农学硕士学位;2023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23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做特别研究助理。主要从事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和土壤氮循环的环境效应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和中科吉安生态环境研究院院长基金。发表论文12篇,其中**作者SCI论文4篇。获2022和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奖学金一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