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革

包邮不完美之美:日本茶陶的审美变革

1星价 ¥56.4 (7.2折)
2星价¥56.4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533322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522533322 ; 978-7-5225-3332-2

本书特色

1. 知名茶人李启彰老师器物美学经典代表作。 2.透过日本茶陶的演变史,深度探索日本茶陶审美观,并创造性地提出“觉知审美”这一深入理解一件器物的法则。 3.收录近百幅精美手绘日本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茶陶器物图。

内容简介

一本以中文探索日本茶陶审美观的书籍。作者希望借由“觉知审美”来剖析及挑战几个日本业界不愿碰触的议题,包括“一乐、二、三唐津”排行的私心,落款长次郎的作品却非其手作的探究,以及乐烧十五代直入的盲点等。并在综合诸多史料后,对千利休切腹的关键因素,中日陶瓷审美的历史差异,井户茶碗的身世之谜等议题,提出与主流相异或崭新的看法。 日本的陶瓷审美放诸全球,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并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东、西方的陶艺创作。作者希望读者们能借由本书,进行一次性的浓缩研究,不仅对审美变革前后的日本陶瓷史有所了解,更能共同探索日本茶道与禅相融合的审美精髓。依此培养出不论是面对古文物或是现代作品,都能了然于胸的鉴赏能力。

目录

第1章 桃山时代之前,审美变革的背景 中日茶历史对照简表/003 唐物至上主义/004 会所茶VS草庵茶/005 日本茶人的独特审美/012 第2章 王者井户茶碗的登场 高丽茶碗为何能翻转地位/018 东洋陶瓷系简谱/023 高丽茶碗的特色和种类/026 **期:十五世纪后半~十六世纪前半/028 云鹤狂言袴、井户、三岛、刷毛目、粉引、割高台 第二期:十六世纪中期~十六世纪后半/036 熊川、坚手、雨漏、荞麦、柿蒂、鱼屋 第三期:十七世纪初期~十八世纪前期/044 御所丸、金海、彫三岛、伊罗保、御本立鹤 茶陶故事1 横滨美术馆,初见井户茶碗/047 丰臣秀吉对茶道的影响/052 中日茶碗相较,历史发展的两个缺憾/054 庶民的共鸣、禅语及器物的审美交集/057 第3章 村田珠光、武野绍鸥与千利休的世纪审美观 村田珠光,“茶禅一味”的开山祖/062 茶陶故事2 天下*美的不解之谜,三只曜变天目茶碗/066 茶陶故事3 万里寻根的青瓷茶碗/070 武野绍鸥,承先启后“侘茶”的巨匠/072 千利休,集草庵茶为大成/075 第4章 乐烧,称霸的背景及美学传承 千利休与千家十职的渊源/082 乐家与千家的绵密关系网/084 乐家·三千家系图/087 乐家传承十六代的美学观/090 柳宗悦对“无为”之美的坚持/93 无为之美的当代意义/114 抽丝剥茧长次郎的美学/116 第5章 萩烧,向高丽茶碗致敬的魅力 萩烧主要作家系谱图/123 萩烧传承至今的主要系统/125 透视萩烧的七种面貌/127 高丽茶碗、古萩与萩烧的比较/132 第6章 唐津烧,陶瓷器的文艺复兴 唐津烧发展的滥觞及起伏/148 古唐津窑址分布图/149 茶陶故事4 从嫌恶唐津烧到唐津烧*大的藏家,出光佐三/152 四百年来,近乎一脉独存的中里家/154 古唐津的五大特色与鉴赏/156 第7章 向传统致意的当代陶艺家 百万分之一的美/172 当代陶艺家的挑战与成果/176 话语权及“一乐、二萩、三唐津”排序更新的省思/200 第8章 跨越五世纪的身世之谜:井户茶碗 申翰均的井户茶碗“祭器说”/208 李朝陶工的哀与美/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启彰中国茶文化“岩陶茶空间”发起人、器物艺评家、资深茶人;《器与美》《茶日子》作者及《茶与美》译者。理科出身,专研茶叶安全、茶叶与中医经络关联的养生议题,并深度探究中日之生活美器。擅长同时以理性与感性分析茶与陶的内涵与美感。以分享“安全饮茶”与“茶陶之美”为后半生的志业。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