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史论

包邮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史论

1星价 ¥193.0 (7.2折)
2星价¥193.0 定价¥2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357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718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522735719 ; 978-7-5227-3571-9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且深入探讨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发展的学术著作。本书以百年来中国师范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旨在厘清师范教育制度和思想发展的线索,展现师范教育制度和思想变化的图景。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制度沿革史,下卷为中国百年师范教育思想演变史。通过对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深入研究,本书旨在为进一步理解和完善当下教师教育制度提供有益的历史镜鉴。

目录

导论 上卷 中国百年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 **章 清末师范教育制度的变革(1897-1911年) **节 清末师范教育制度兴起的历史动因 一 洋务教育发展的需求 二 维新教育开启民智的需求 三 清末“新政”的启动对新型教师的需求 第二节 清末师范教育制度的嬗变历程 一 清末师范教育制度的肇端(1897-1903年) 二 清末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1904-1911年) 三 影响及意义 第三节 清末师范教育培养体系的建立 一 “德才兼备”的清末师范教育培养目标 二 “定向型”清末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创建 三 “仿西尊古”的清末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确立 第四节 “拓荒立新”的清末师范教育管理体制 一 上下衔接的师范教育行政体制 二 分工明晰的师范学校管理体制 第五节 清末教师的资格聘任及奖励义务制度 一 清末学堂教员任用标准的规范化 二 清末学堂教员资格选聘标准的肇始 三 清末教员奖励义务制度 四 清末师范教育资格选聘与奖励义务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制度的变迁(1912-1949年) **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制度变迁的概况 一 移植与本土化师范教育制度滥觞 二 开放与独立型师范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 在停滞与复苏中师范教育制度的调整 第二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目的流变 一 “五 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2-1921年) 二 “七 项标准”的目标导向(1922-1926年) 三 “三 民主义”的教育宗旨(1927-1949年) 四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目的评析 第三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模式的变迁 一 “独立封闭”型教育体制的式微(1912-1921年) 二 “开放灵活”型教育体制的确立(1922-1931年) 三 “独立封闭”型教育体制的重构(1932-1949年) 第四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制度的变迁 一 政府本位的“单一型”课程体系(1912-1921年) 二 政府与社会并重的“复合型”课程体系(1922-1936年) 三 教育存在本位的“多样型”课程体系好新心本(1937-1949年) 四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制度评析 第五节 民国时期教师资格检定与培训制度的变迁 一 教师资格检 度的演变 二 教师培训制度的时代变革 三 民国时期教师资格与培训制度评析 第三章 革命根据地师范教育制度的演进 **节 苏区的师范教育制度 …… 下卷 中国百年师范教育思想的变迁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曲铁华,教授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史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第九批、第十四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第六届拔尖创新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东北师大教学名师,东北师大三育人标兵。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研究方向为教育史、教师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欧洲学会理事、中国欧洲学会德国分会理事。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至2000年获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博士生奖学金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进行博士学习,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自2004年至2008年,在中国驻德大使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德国问题研究、中国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