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教化的经学 刘沅经学思想研究

包邮面向教化的经学 刘沅经学思想研究

1星价 ¥52.7 (6.9折)
2星价¥52.7 定价¥7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013559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220135590 ; 978-7-220-13559-0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清代学者刘沅经学思想的学术著作。作者通过对刘沅的生平、学术背景及其经学研究的quan面分析,不仅详尽地梳理了刘沅经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还对其在经世论和教育论上的dute见解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揭示了刘沅如何将儒、道、佛三教思想融合。本书的研究填补了学术界对刘沅经学思想研究的空白,是研究清代思想史、经学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为想要了解清代后期四川地区学术特点,以及对经学有兴趣的学者和读者提供了参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巴蜀大儒刘沅(1768-1856)的研究专著。刘沅被后世尊称为“川西夫子”。作为一位生活于朴学昌盛时期的儒家学者,他却以宋学方法解经;作为远离当时学术中心的一乡善士,却为了“回归孔孟”,以一己之力完成对儒家所有经书的重新注解;作为一名胸怀天下的道德君子,他将毕生心血献给脚下的土地和普通士人民众,成为扬慈善、兴文教的一代师儒。 本书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能反映清儒刘沅学术思想的经学著作,来为刘沅及刘门的学术正本清源,并呈现刘沅经学思想的整体面貌以及挖掘出潜藏在各部经解中的一以贯之的解经理念和逻辑。本书亦对当前流行的几种对于刘沅及其学术的认知和看法多有辨析,也对刘沅“三教同源”的观念进行了义理上的深度剖析。

目录

目录 绪 言 **章 导论 **节 经学不离人伦教化 ——刘沅经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刘沅及其学说的研究史回顾 第三节 先行研究评述 第二章 刘沅学术思想的渊源及其命运 ——兼谈槐轩学走向衰落的几个原因 **节 引论 第二节 易学为主的家学渊源 第三节 与丹道结缘——命运与学术的转折 第四节 师儒身份,面向教化 第五节 学教并行,教代学兴 第六节 与主流相悖的思想主张 ——对理学的批判及对汉学的否定 第七节 蜀地学风的转向 第三章 刘沅经解著作概述 **节 经著概况 第二节 “恒”之释义 第三节 经书选择与参考底本 第四章 刘沅的解经原则及其背后的重要理念 **节 引论:经书与圣人 第二节 “以圣人之道定百家”的解经原则 第三节 清代经学汉宋关系的再讨论 第四节 刘沅经解原则背后的三个重要理念 第五章 刘沅经解体例的基本特点 **节 辨理精详 第二节 一体通贯 第三节 注重辞气 第六章 对宋明理学的反思与纠补 ——刘沅经解中的儒家义理与三教融通论 **节 明清之际理学的境遇与反道统思潮 第二节 身心性命之理 ——“先天后天说”框架下的理学本体论省思 第三节 存养省察之功 ——存心养性即存神养气 第四节 返归圣经,纠补理学 附 论 刘沅经解中的“亲民”与“师儒” 结 论 附录一 清处士刘止唐先生墓志铭 附录二 槐轩部分师友、后学的介绍与相关记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戴森宇,四川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硕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明清哲学、近现代中国哲学、中日思想比较、巴蜀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尤其重视探讨中国哲学话语的内涵和经典文本义理的再诠释。目前发表《“本体之寂”与“本然之寂”--中日比较哲学视域下的“寂”论》《道在亲民: 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兴衰主导因素的思想史考察》等论文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