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心理学

包邮成长心理学

1星价 ¥41.7 (7.1折)
2星价¥41.7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1764878
  • 装帧:软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111764878 ; 978-7-111-76487-8

本书特色

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越孤单,越迷茫,越不快乐......
成长不是在真空环境下发生的
不只是你自己一个人背负的重担
还关乎原生家庭、与他人和社会环境关系

成长也不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拂去一些雨滴,揭去一些遮蔽,消融一些阻碍
让真我的心灵世界得以舒展和滋养

如果一个人的自体是内聚的,他会从整体上看自己,不会因为一些局部的不完美就对自己全盘否定。

勇气就像一枚钱币,它有两面,一面是坚持,坚持良知和良心;另一面是接受,接受所遭受的痛苦,接受发生令人 畏惧的负面后果的可能性。
当自我具备足够的勇气时,他就不是本我、超我和现实的仆人,而是更像一个领导者,有智慧,能审时度势,既面向 未来,也了解历史。

超我发展成熟之人,不会把物质的富裕看成单一的或者*重要的目标,而是抱有更开阔的价值追求。比之于一个认为生活就应该更大限度地拥有快乐和幸福的人,一个相信不如意和痛苦本来就该是生命体验的一部分以及相信生命价值在于自强不息的人,一定会更少地活在内在的心理冲突与纠结中。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是美丽的、可爱的、有价值的,有时候突然又觉得自己丑陋不堪、糟糕至极、不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竟如此低价值?
为什么在绝大多数时间,我只能展现“积极进取”“坚强隐忍”的自己,内心的负面脆弱的感受和情绪是不允许存在的,我竟如此割裂?
为什么我努力按照别人给出的框架和轨道去活,奉父母之命成婚生子考公……*终活成了别人的样子,而我慢慢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我为什么而活,我竟如此空洞虚无?
……
当我们谈自我成长的时候,其实是在谈论人格的成长。
在人格发展起点上,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关系是碎片化的,它们之间的冲突需要逐步解决,以达到三者关系的平衡与完整。这种平衡与完整,意味着一个人需要解决内在的大量冲突和纠结,同时,有能力相对较好地共情和理解他人。
而且,人格的发展并不是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的,是在不断变化和不确定的“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的。社会本身的发展状态、它的健康文明程度,以及它是否平衡与完整,也为成长于其中的个体的人格发展奠定了基调,设定了阈限和边界。

目录

前言第1章 何为成长 / 3推动成长的三种动力 / 5人格能达到的境界:先哲的观点 / 6人格成长的阶段性 / 8变化时代中的成长挑战 / 13成长的主题 / 17人生目标 / 17亲密关系 / 18亲子关系和社会关系 / 19如何思考、做决定和行动 / 20提高创造性 / 21第2章 成长的方向:人格的健全与成熟 / 25人格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结构 / 26前言第1章 何为成长 / 3推动成长的三种动力 / 5人格能达到的境界:先哲的观点 / 6人格成长的阶段性 / 8变化时代中的成长挑战 / 13成长的主题 / 17人生目标 / 17亲密关系 / 18亲子关系和社会关系 / 19如何思考、做决定和行动 / 20提高创造性 / 21第2章 成长的方向:人格的健全与成熟 / 25人格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结构 / 26本我与自体的发展 / 29超我的发展 / 30自我的发展 / 32自体、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发展 / 35人格成熟、人格健全和人格障碍 / 38人格的初步成熟与选择 / 38人格健全但不太成熟 / 44人格障碍 / 45第3章 自体的成长 / 51内聚的自体和自体的需求 / 57镜映需求 / 64理想化需求 / 69孪生需求 / 70自体在关系中成长 / 74理想化和完美化的破灭 / 79孪生移情的理想化受挫 / 80多种多样的关系 / 82身体上的王子,情感上的孤儿 / 84成长的“垂直分裂”问题 / 86第4章 自我的成长:防御机制、应对方式与沟通能力的发展 / 91自我与防御机制 / 93成熟的防御与不成熟的防御 / 96多样的防御与单一的防御 / 98从防御机制到应对方式 / 99四种防御机制 / 102两种常见的应对方式:制订计划和随机应变 / 110共情与沟通能力 / 111施惠者偏差 / 112共情能力 / 117主体间沟通能力 / 124第5章 自我的成长:智识的发展 / 129“仿佛有道理”:我们思维的惯常状态 / 131与他人的意见保持距离:拥有智识的**步 / 133权威的有限性 / 133群体思维 / 136群体思维与暗示性 / 138多数人的意见与少数人的意见 / 140经验的价值 / 144玄学的困境:警惕原始思维的迷障 / 146萨满思维的荒谬性和创造性 / 146隐喻的陷阱 / 150隐喻的价值 / 154逻辑推理和数字的魔术:警惕现代思维的偏狭 / 155数字魔术与科学精神 / 159警惕语言的暴力:发展智识应警惕的交流方式 / 162反问 / 162诱发恐惧感 / 164诱发内疚感 / 166诱发缺乏根据的希望感 / 168诱发对后悔的恐惧 / 170开放性思维与有效的争论 / 171第6章 自我的成长:勇气和节制力的发展 / 177自我与勇气 / 180勇气的类型 / 182勇气的实践 / 193自我与节制力 / 196勇气的培养 / 198有意引入不确定性 / 199挑战心理舒适区 / 201和有勇气的人在一起 / 203培养勇气的练习策略 / 204第7章 自我的成长:超脱性与正义感的发展 / 209自我中心的悖论 / 210意义感的悖论 / 210“美好生活”的悖论 / 215超脱的两种方式 / 217幽默感 / 217对生活的超然态度 / 218公平感与正义感 / 220第8章 超我的成长 / 225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性 / 228道义内容的相对性:文化和亚文化冲突 / 233网络时代的亚文化冲突 / 239文化成长 / 240疗愈超我和超我的疗愈作用 / 243疗愈超我 / 245超我的疗愈作用 / 246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訾(zī)非,男,1970年生,安徽滁州人。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心理咨询与治疗自由执业者与自由作者。199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1996年任教于安徽农业大学。1996-2003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和佐治亚大学求学。2003年5月毕业于佐治亚大学教育心理系托兰斯创造力和资优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2003年5月-2005年5月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2005年7月-2022年11月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教师、副教授。2022年12月辞去教职,建立自己的工作室:訾非工作室。訾(zī)非,男,1970年生,安徽滁州人。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心理咨询与治疗自由执业者与自由作者。199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2-1996年任教于安徽农业大学。1996-2003年留学美国,先后在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和佐治亚大学求学。2003年5月毕业于佐治亚大学教育心理系托兰斯创造力和资优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2003年5月-2005年5月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2005年7月-2022年11月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教师、副教授。2022年12月辞去教职,建立自己的工作室:訾非工作室。訾非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长期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和咨询师督导工作,理论取向为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整合范式,建构了感受分析咨询模式。出版学术著作《完美主义研究》(2010)、《感受的分析》(2012/2017)、《审美心理学》(2021)。《人格研究方法》(2021,与谷传华、黄飞合著)。译著《心理勇气》(2009)、《精神分析治愈之道》(2011)等。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訾非也在文学艺术与表达性心理治疗等方面有一些探索,出版诗集《七月菜畦:訾非诗选》(2012),文集《G弦之歌》(2022)、心理人类学小说《悬浮于风》(2023)等。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有成长的烦恼,欢迎写信给訾非:fei_z@aliyun.com封面插画:訾慧默,学心理的插画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