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专全集(全四册)

包邮黄专全集(全四册)

1星价 ¥735.0 (7.5折)
2星价¥735.0 定价¥9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72890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384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208172890 ; 978-7-208-17289-0

内容简介

本书是黄专先生生平艺术史论与艺术批评的编年文集,拟分三卷,卷一“论当代美术”,卷二“论当代美术家”,卷三“论美术史”。作为艺术史家,黄专教授的艺术研究涉及古代和当代两部分。他格外重视艺术发展中“史料”或说“文献”的作用,尤其是对理解历史所起到的作用,致力于处理历史与当代、文物与文献的关系,向读者全面展示中国艺术的发展面貌。

目录

卷一《超越与对话:论当代美术(上册 论文)》前言 黄专的“思想档案” 巫鸿八十年代以来美术理论发展综述波普的启示面对历史:超越与对话——当代青年美术思潮述评现代摄影艺术的文化——语言品质事件:作为摄影的存在方式中国现代美术的两难关于艺术史与艺术批评分界问题的通信纪实摄影的人文主义传统及其价值——兼评玛丽·艾伦·马克的摄影进入九十年代的中国实验水墨画超越新生代当代艺术品的收藏是一项开拓性的文化使命——关于深圳美术馆收藏取向的建议卷一 《超越与对话:论当代美术(上册 论文)》 前言 黄专的“思想档案” 巫鸿 八十年代以来美术理论发展综述 波普的启示 面对历史:超越与对话——当代青年美术思潮述评 现代摄影艺术的文化——语言品质 事件:作为摄影的存在方式 中国现代美术的两难 关于艺术史与艺术批评分界问题的通信 纪实摄影的人文主义传统及其价值——兼评玛丽·艾伦·马克的摄影 进入九十年代的中国实验水墨画 超越新生代 当代艺术品的收藏是一项开拓性的文化使命——关于深圳美术馆收藏取向的建议 谈文化理想主义——关于第二届广州双年展的学术主题 再谈文化理想主义——建立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检讨和关于第二届广州双年展的说明 摄影图像在中国大陆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作用 “新介入”的文化态度 世纪末亚洲艺术家的文化主题 《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序 通过批评争取解放 通过知识获得解放,通过批评争取进步——也谈艺术批评学科的规范化和本土化问题 重返家园:当代水墨画的文化支点 九十年代中国美术批评中的三大问题 第三世界当代艺术的问题与方式 我们艺术中的悲观主义 中国画的“他者”身份及问题 作为文化问题的“观念水墨” 视觉的力量 图像就是力量 中国当代雕塑艺术的公共性——“第二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学术策划报告 影响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九件大事 “那是为了你好”:艺术对物质主义时代的反应——关于“社会:上河美术馆第二届学术邀请展” 超越未来:亚太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共处——记第三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 关于“居住改变中国”展的基本构想 建立中国当代艺术公共化制度的基本前提 什么人算是批评家? 中国美术文献研究的学科定性及命名 作为公共领域的中国当代艺术 被移植现场的三个维度 方法与属性:中国录像艺术的历史和问题 关于行为艺术讨论的一点意见 没有坐标的运动——中国观念艺术二十年 青年如何“过渡” 自由主义的困境 图像就是力量 重塑“东方性” 关于“居住改变中国”概念的说明 深圳地铁华侨城段壁画策划备忘录 《作品与展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编者序 起飞与移墙 创造历史:对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现代艺术的精神祭奠 江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生态描述 山水画走向“现代”的三步 中国前卫艺术还有别的选择吗? 抽象是一种关于自由的表达 我们艺术中的集体主义幽灵 作为思想史运动的“八五新潮美术” 作为思想史运动的八十年代中国现代艺术 什么是我们的“国家遗产” 消费时代的“物”与“人” 艺术是一种工作 自序:只有思想是重要的 当代何以成史 威尼斯的怀旧神话 关于OCAT 的未来—为Art and Living 杂志(亚洲版)撰写的短文 一种历史化的波普主义——两个个案 无所遁形 《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序 关于一张旧照片的注释 《全面对话:OCAT 关于当代艺术的十一个讨论》序 丹托走了 挥之不去的主体 《世界3》总序 《超越与对话:论当代美术(下册 访谈、演讲及其他)》 演 讲 中国当代艺术的外部批判 差异性共存:亚太地区当代艺术的新现实 我们需要一个图书馆吗?——一次关于图书、知识与艺术的讲座 “国家遗产”的理念与方法——在哈佛大学“中国的红色遗产”国际研讨会上的主题发言 实验水墨问题和图像科学—在“水墨时代”学术论坛上的发言 我们应该重蹈现代主义覆辙—在何多苓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从问题到思想:个体、“玩笑”与艺术的政治 —黄专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的演讲 与策划为敌:一个艺术终结论的替代方案——在“脚踏无地:变化中的策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当代艺术史研究中的文献学问题——在南京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信息管理论坛”上的发言 从艺术史看德国表现主义——在广州红专厂系列学术对话上的发言 访 谈 谁来赞助历史 经验·身份与文化判断 什么都行与什么都不行——黄专访谈 我做的是社会测试 从俄亥俄到耶路撒冷到深圳 关于传媒与艺术——对顾问黄专的访谈 黄专——一个冒险者的双重生活 “艺术就是弄假成真”——“柏拉图”和它的七种精灵展预备研讨会纪要 文化翻译与文化误读——黄专与谷文达对话录 走出集体主义的民主幻想 先锋城市需要先锋艺术 江湖——为中国当代艺术寻找一种精神归宿感 要警惕自己,不要做一个职业策划人 历史不能忘却,也不能被误读 被跨越的身体 自由主义与公共艺术——黄专、隋建国、邱志杰在线对话录 剧场、话语反控制与艺术人道主义 展览想呈现历史的复杂性 我是怎样做“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展的 西方艺术体制的衰落及我们的问题 非专业的哲学和非专业的艺术——舒群、黄专漫谈录 关于“万曼与中国新潮美术”的访谈 如何运用研究影响现实——AAA 访问黄专 王广义VS 黄专——中道与“施工精神” 在语词、意识与艺术之间——关于徐坦“可能的语词游戏”展策划以及丛书编辑的谈话 “历史是一种捕捉”——黄专谈OCAT 的出版项目 关于深圳当代艺术家发展情况的访谈 艺术史的紧迫性—黄专与莎拉·威尔逊的对话 “艺术史是我们安身立命的东西”——黄专与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史系学生的谈话 制造景观和颠覆景观——巫鸿、黄专、徐震对话录 一次理论冒险 艺术的自由在于它只为自己生产自己 我们为什么看不懂当代艺术 每平米的态度——关于王友身个展“每平米”的访谈 在独立艺术机构实践中寻找自己的逻辑 黄专:我们在干一件自不量力的事情 OCAT 研究中心:以民间方式推动开放性的艺术史研究 其 他 我看高居翰的遗产 如何自由地获取知识——与广州美术学院2014 级研究生的谈话 无光何路:一个思考苦难的“幽行者”——读《张志扬阅读经验引集》 卷二 《艺术行动者:论当代美术家》 杜安·麦可斯的启示——摄影艺术的局限与超越 魏光庆的模拟体验及我对它的阐说 林若熹的艺术实验 石冲作品中的原始性倾向 艺术传统与艺术潮流中的选择——唐一禾素描艺术浅探 关于青年画家沈小彤 范勃作品的心理现实和文化品质——兼评中国具象绘画的回潮 王天德的《水墨菜单》:“观念水墨”及其文化可能性 从文化中寻找艺术问题——简论周韶华 神圣的欢乐和逍遥的沉思——看崔进的近作 石冲艺术中的古典遗产与当代问题 许江:超越游戏的艺术 大尾象:问题与理想 “在视觉的深度中去推进……”—我看张小涛的近作 王广义:一种文化的乌托邦 《文化翻译:谷文达〈碑林—唐诗后著〉》序 “涂画的觉醒——王川油彩近作展”前言 《点穴:隋建国的艺术》序 持伞之手:方少华新表现主义绘画的精神和语言特质 《方少华:为伊甸园寻找无公害的苹果》前言 魏光庆:一种历史化的波普主义 观念艺术的信息能量 《图像的辩证法:舒群的艺术》序 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 张晓刚:一个现代叙事者的多重世界 冯峰:一个视觉搅局者 林天苗的《对视》:一种新型的性别美学 破执:汪建伟的历史和政治叙事 谷文达的水墨炼金术 谷文达的《中园》:一种独特的中国生态乌托邦 寻找油画语言的东方性——读欧洋油画近作 关伟的“魔咒”:一种与严肃有关的灵异游戏 一个观念主义的反题:论张培力 张春旸和她的表现主义绘画 废墟之后:杨国辛的《传说—江南》 当代艺术中的古典世界:论王广义 “图”与“画”之间的观念艺术——王鲁炎研讨会上的发言 突然想起顾德新 王广义:艺术家的“神圣之书” 岑龙和他的白银时代 王友身:无关空间的“每平米” 张晓刚:记忆的迷宫 用艺术完成的献祭 苏新平:时间的仪式 展望:雕塑如何对世界“构形” 卷三 《传统与流变:论美术史》 从文同看中国文人画的源起 饕餮与楚族 中国绘画“传神说”的哲学渊源 从文化价值体系看中国画的现实发展 中国文人画史上的“董巨逸轨” 李日华绘画思想研究 默默耕耘在中国画学领域里——美术史家阮璞与他的中国画学研究 潘天寿的艺术遗产及其意义——《潘天寿》序 潘天寿几幅山水画作品的象征寓意研究 考古学资源向艺术史资源的转换——读《楚美术图集》 阮璞画学研究中的实学传统 沙耆艺术中的两种传统 附录:《中国艺术史学史》讲义提纲 卷后语:诀别的话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黄专(1958—2016),艺术史学者及批评家,195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古代画论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OCAT深圳馆和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从20世纪80年代起,黄专积极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在其后30年中撰写了大量批评和理论性文字,身兼美术史教授、研究者、策划人和机构实践者,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学术研究与艺术活动,梳理艺术家个案,描绘中国当代艺术场景,以自己的工作记录、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其生平与著作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文献。作为一位卓越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具有超越时间的意义。 【编者简介】【作者简介】 黄专(1958—2016),艺术史学者及批评家,1958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8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古代画论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硕士生导师,OCAT深圳馆和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从20世纪80年代起,黄专积极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在其后30年中撰写了大量批评和理论性文字,身兼美术史教授、研究者、策划人和机构实践者,以不同的方式介入学术研究与艺术活动,梳理艺术家个案,描绘中国当代艺术场景,以自己的工作记录、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其生平与著作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文献。作为一位卓越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他留下的精神遗产,具有超越时间的意义。 【编者简介】 巫鸿,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学教授。196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2008年被遴选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2016年获选为英国牛津大学斯雷特讲座教授,2018年获选为美国大学艺术学会杰出学者,2019年获选为美国国家美术馆梅隆讲座学者,并获得哈佛大学荣誉艺术博士。成为大陆赴美学者获得这些荣誉的**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