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的道德心 迈向教师的信条

包邮教学的道德心 迈向教师的信条

1星价 ¥50.1 (6.4折)
2星价¥50.1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53807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576053807 ; 978-7-5760-5380-7

本书特色

作为教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个任务不是令人生畏的负担,而是机遇。
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之后,我们再次感受教育之美丽与震撼! 成为一名教师,就意味着把自己定位成入世之人,追求维持人类世界的丰盈。
教学中*终的信条像*终的智慧一样,可能永远无法实现。但就像努力变得明智一样,为了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信条也值得追求。
好的教学意涵着丰富学生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理解,而不是使他们对这些的理解更加贫乏;好的教学意味着拓展学生的知识、洞察力和兴趣,而不是使他们狭隘;好的教学意味着深化学生思维和感受方式,而不是令他们浅薄。作为一名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在智识和道德的关注。好的教学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和课程在道德和智识层面的忽视或冷漠。

内容简介

好的教学意涵着丰富学生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理解,而不是使他们对这些的理解更加贫乏;好的教学意味着拓展学生的知识、洞察力和兴趣,而不是使他们狭隘;好的教学意味着深化学生思维和感受方式,而不是令他们浅薄。作为一名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在智识和道德的关注。好的教学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和课程在道德和智识层面的忽视或冷漠。
《教学的道德心:迈向教师的信条》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戴维·T.汉森(David T.Hansen)所著,该书延续并深化了《教学召唤》中的核心观点之一,即教学实践中*为核心的是作为教师的个人。汉森以他扎实的教育历史与哲学的学养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师教育实践经验以及教师的亲证,帮助我们思考和反思什么是好教学,谁可以从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等问题。当教师个人在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问题时,也就踏上了一条探索如何理解和重塑自我的道路,而这一道路,恰恰蕴含在拥有漫长历史传统的教学实践中。

目录

前言**节 教学相关的概念一、 关注手段(的教学概念)二、 关注结果(的教学概念)第二节 从实践中来的教学术语一、 传统的活力二、 教学及其修饰词第三节 全书的组织结构**节 作为教师角色的个人第二节 教学中的行为第三节 道德敏感性与教学一、 道德的存在(Moral Being)二、 道德的魅力(Moral Grace)三、 道德的在场(Moral Presence)前言 **章 概述:教学作为融合道德和智识的实践**节 教学相关的概念一、 关注手段(的教学概念)二、 关注结果(的教学概念)第二节 从实践中来的教学术语一、 传统的活力二、 教学及其修饰词第三节 全书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教学中的个人、行为和道德敏感性**节 作为教师角色的个人第二节 教学中的行为第三节 道德敏感性与教学一、 道德的存在(Moral Being)二、 道德的魅力(Moral Grace)三、 道德的在场(Moral Presence)四、 道德敏感性的动态第四节 结论:进入有意义的活动的世界 第三章 成长中的人:一个可以指导教师工作的形象**节 成长中的人的形象一、 直率二、 简单三、 自发性四、 天真五、 开明与豁达六、 目标的完整性七、 责任心八、 严肃第二节 结论:学习和成长的形象在教学中的位置 第四章 间接教学与教育环境的动力学**节 一种“有章可循的自由”第二节 杜威对卢梭教育方法的重构一、重新锚定教学重点二、环境中的教师三、环境与周围事物四、重活动,轻学习第三节 结论:间接教学的概念 第五章 营造教与学的环境**节 焦点讨论的背景第二节 于教室之内一、 开始二、 上半学期的课程三、 自我与兴趣四、 融合写作与焦点讨论五、 下半学期的课程六、 学生的领导力七、 学生的观点第三节 结论:间接教学的前景第四节 后记:质询参与 第六章 教学和传统感**节 “活”的传统第二节 传统的影响第三节 传统感的道德轮廓第四节 教学中传统的动态:问题与回答一、 “恶”的传统和实践的相关问题二、 应如何批判自己的传统?三、 教学中的“传统”是单数还是复数? 第七章 在教学中培育传统感**节 与传统对话第二节 参与传统的声音第三节 解读教学的过去和现在第四节 结论:作为指导源泉的传统感 第八章 理想在教学中的地位**节 理想的承诺与危险第二节 栖居于教学中的理想第三节 坚韧的谦逊:人格的理想第四节 践行坚韧的谦逊第五节 内外兼修第六节 结论:理想与教学实践 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索引主题索引关于作者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戴维·T. 汉森(David T. Hansen)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教育史与教育哲学系主任,曾任美国教育哲学学会、约翰·杜威学会主席。他先后获得芝加哥大学思想史专业文学学士、斯坦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文学硕士和芝加哥大学教育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汉森教授的学术研究侧重于教学和教师教育的哲学与实践、教育的道德和伦理层面、价值观教育等。代表作有《教学召唤》《教学的道德心:迈向教师的信条》《教师与世界》《重思教学召唤》等。 吕佳慧,首都师范大学讲师(2024.7至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2021.12-2024.6),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哲学,高等教育学和教育评价等相关研究,在《光明日报》《课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