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编审足矣--周振甫编辑出版文选(精)/范军编选

包邮一编审足矣--周振甫编辑出版文选(精)/范军编选

1星价 ¥50.0 (7.1折)
2星价¥50.0 定价¥7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67481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2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101167481 ; 978-7-101-16748-1

本书特色

追寻前辈足迹,坚守出版初心

周振甫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前辈,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亲历者和参与者之典范。本书精心遴选周氏关于编辑出版的近四十篇文章,体现了他在编辑工作和学术研究上的贡献和成果,可为当代出版人提供有益的借鉴。本书的出版,也是对这位出版前辈的*好纪念。

回忆故人旧事,记述书林掌故

本书收录了周振甫与不同出版人物交往的掌故,比如,写开明书店的创始人章锡琛重视书籍的学术价值,宁愿亏本也要出版学术巨著,其中就有曾被商务印书馆拒稿的朱起凤《读书通》,后开明书店出版时改名为《辞通》;又如,回忆在夏丏尊的领导下学习编字典工作,首先就是要站在怎样帮助读者的角度上来考虑。书中还记述了徐调孚、郭绍虞、王伯祥、钱钟书等故人旧事,亦具有史料价值。

挖掘整理史料,保存珍贵文献

除了周振甫个人的回忆文章外,本书还辟出专章,分别收录了周氏担任《中国文学史》、《管锥编》、《谈艺录》(补订本)的责任编辑时撰写的审读报告和意见,以及访谈录、现存书信手札等。这些珍贵文献,真实展现了他对典籍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编辑工作的敬畏之心。


内容简介

周振甫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型编辑,其出版生涯历经民国时期开明书店、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华书局三个时期,堪称中国现代出版史上相当重要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周振甫的一生默默无闻地奉献于编辑工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对出版工作亦颇有见解。本书稿以“编辑忆旧”“经验脞谈”“审稿纪实”“出版杂议”“文心书简”为主题,精心遴选周振甫围绕编辑出版所撰写的文章近四十篇,既收录了不少与不同出版人物交往的掌故,也体现了他在编辑工作和学术研究上的贡献和成果,为当代出版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前言

我保存的周振甫先生三封信(代序)/徐俊

范军教授在完成《中国出版家·周振甫》(人民出版社,2021年8月)之后,又编选了《周振甫编辑出版文选》,让周振甫先生的编辑出版生涯和编辑思想得以完整呈现。我非常赞同范军先生对周先生编辑生涯的定位:学者型编辑的典型代表,传统文史普及的一代大家,共和国编辑的“大国工匠”(《中国出版家·周振甫》前言,6页),《周振甫编辑出版文选》作为周先生的“夫子自道”,更值得我们学习体味。
我1983年8月入职中华书局,1985年5月从古籍办到文学编辑室工作,就与周振甫先生同事。至今定格在我脑海里的周振甫先生,就是伏案笔耕的样子,正如那张网络上常见的黑白照片。那时候,周先生每周来局,从我身后书柜中间抽屉(他的信箱)取走信件,有时候我也会事先收拾归拢好,交到他手中。周先生每周都会收到不少读者来信,他都认真作答。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达,依靠书信的读编往来,现在已然是一件稀罕事了。《周振甫编辑出版文选》第五部分“文心书简”,所收就是周先生的信札,遗憾存札甚少,如果能将周先生书信手札搜集汇编,应该是*能反映周先生编辑出版工作的珍贵文献。

目录

目 录

我保存的周振甫先生三封信(代序) / 1

经验脞谈
对编辑工作的老生常谈 / 3
谈谈编辑工作 / 9
审稿举例 / 19
谈编校合一 / 32
我的编注生涯 / 38
编辑出版工作的感想 / 48

审稿纪实
对钱子泉师《中国文学史》的审读意见 / 59
《管锥编》选题建议及审读报告 / 72
《管锥编》审读意见 / 79
《谈艺录》(补订本)审读意见 / 139

编辑忆旧
纪念章雪村先生 / 153
作者的知音徐调孚 / 159
辛勤著述的郭绍虞先生 / 165
夏先生思想的点滴 / 169
从编字典看夏丏尊先生的为人 / 173
真诚的友情 / 183
纪念王伯祥先生 / 185
忆剑三先生 / 190
钱先生的教导 / 193
序《文坛杂忆》(初编) / 196
我和钱钟书先生的交往 / 198
太平洋战时上海同人生活的拾零 / 207

出版杂议
出版界之知更鸟 / 221
开明编刊的辞书及古籍 / 223
古代的编辑学 / 229
从《诗词例话》谈到我的学习 / 240
周振甫先生访谈录 / 253
值得纪念的事情 / 260
对《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的若干意见与建议 / 261

文心书简
致程绍沛(1971年11月11日) / 291
致冀勤(1989年12月16日) / 298
致俞晓群(1991年10月27日) / 300
致徐俊(1993年6月3日) / 304
致柴剑虹(1995年1月28日) / 306
致冀勤(1995年3月25日) / 307
致张世林(2000年2月7日) / 308

编后记 / 30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范军,湖北荆门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传播学博士点学科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兼任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编辑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期刊协会副会长。曾入选第五届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湖北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五个一批”人才、第二届“湖北文化名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批“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并获首届湖北出版政府奖(人物类)、中国大学出版社首届高校出版人物奖。学术成果先后获得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武汉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论文)等。

出版个人专著、主编和合作撰写著作20余部,在CSSCI来源期刊、《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有40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摘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