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 初级中学(全2册)

包邮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 初级中学(全2册)

1星价 ¥22.7 (6.0折)
2星价¥22.7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21020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0
  • 出版时间:2016-06-01
  • 条形码:9787519210205 ; 978-7-5192-1020-5

本书特色

《中公版·2025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初级中学)》具有以下特色:
(1)配套试卷讲解
本套试卷配有试卷讲解,梳理考点,讲解解题方法。
(2)精选真题,洞悉考情
编者整理了近几年的10套真题,全面总结命题规律,严格依据真题命题特点编织,帮助考生从整体上把握考试难度,熟悉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的特点和命题趋势。
(3)深度解析,讲解细致
试卷的题目和答案均经过研发团队多次讨论和反复推敲,力求答案准确、解析透彻,引导考生在解题过程中理清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备考更轻松。
(4)模拟预测,冲刺备考
本图书除了10套真题外,还有5套标准预测试卷,帮助考生实战演练,冲刺备考。

内容简介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历年真题及标准预测试卷.初级中学》由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

目录

目录
2024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
2023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
2023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
2021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精选)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8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2017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三)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四)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五)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先后携带多种植物的种子进入太空漫游,后来经过播种、选择,培育出了多个高产、稳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种子的()。
A.遗传物质B.形态结构
C.营养物质D.生理功能
2.现有甲、乙、丙、丁、戊五种动物,其中甲和乙同纲,甲和丙同门,甲和丁同科,甲和戊同目,则可以判断与甲共同特征*少的是()。
A.乙B.丙
C.丁D.戊
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倍体生物都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B.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C.用X射线照射萌发的种子能提高种子的突变率
D.三倍体葡萄可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繁殖
4.绿叶配红花,绿和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中的哪个结构?()
A.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和液泡
C.液泡和叶绿体D.细胞质和液泡

教师资格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先后携带多种植物的种子进入太空漫游,后来经过播种、选择,培育出了多个高产、稳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种子的()。
A.遗传物质B.形态结构
C.营养物质D.生理功能
2.现有甲、乙、丙、丁、戊五种动物,其中甲和乙同纲,甲和丙同门,甲和丁同科,甲和戊同目,则可以判断与甲共同特征*少的是()。
A.乙B.丙
C.丁D.戊
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倍体生物都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B.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C.用X射线照射萌发的种子能提高种子的突变率
D.三倍体葡萄可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繁殖
4.绿叶配红花,绿和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中的哪个结构?()
A.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和液泡
C.液泡和叶绿体D.细胞质和液泡
5.为了使公路两旁种植的行道树更好地遮阴,栽培时应该注意()。
A.保护侧芽和顶芽
B.摘除主干和侧枝的顶芽
C.保护主干和侧枝的顶芽
D.摘除侧枝的顶芽
6.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
B.细胞凋亡仅发生于胚胎发育过程中
C.人体各组织细胞的衰老总是同步的
D.细胞的呼吸速率随细胞衰老而不断增大
7.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如果在花蕾期把豌豆花甲的雌蕊去掉,把豌豆花乙的雄蕊去掉,豌豆花丙不做处理,分别用塑料袋罩起来,扎好袋口。其结果是()。
A.甲能结果B.乙能结果
C.丙能结果D.甲、乙、丙都能结果
8.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来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这一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
A.组织培养B.发酵技术C.转基因技术D.克隆技术
9.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1
A.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
C.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物质分解产热
D.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10. “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其中某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2
A.催化该过程的酶为RNA聚合酶
B.a链上任意3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
C.b链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D.该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向RNA传递
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酶能降低细胞反应的活化能
C.所有的酶都具有专一性D.酶可以在细胞外起催化作用
12.下列关于教材中“检测生物组织中蛋白质、脂肪”“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的检测中加入0.1 g/mL的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B.检测花生种子中的脂肪时,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需在染色前加入
C.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不同色素带的移动速率不同
D.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颜色变化的快慢可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3.下列关于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果实的结构包括果皮、果肉、种子
B.种子中胚的结构包括胚根、胚芽、胚轴、胚乳
C.雌蕊的结构包括柱头、花丝、子房
D.单子叶植物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
14.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15.为更好地研究大棚蔬菜的生产状况,对一天24小时中测得的蔬菜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进行记录并绘制的坐标轴曲线如下图。当植物能够积累有机物时,曲线上对应这一生理状况的时间段有()。
图3
A. AB段和DE段B. BC段和CD段
C. AC段D. CE段
16.下列关于芽孢、芽体、孢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芽孢、芽体、孢子都是用来生殖的
B.酵母菌可以用芽体进行生殖
C.酵母菌可以用孢子进行生殖
D.乳酸菌可以形成芽孢
17.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竹林中不同种类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食性有关,而与植物的分层现象无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18.图4是某生物个体(体细胞含2n条染色体)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图4
A. ①③表示有丝分裂
B. ②④表示减数分裂
C. ②中随后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D. ④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
19.下列选项中,内分泌腺与激素的名称及化学本质对应正确的是()。
A.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脂质
B.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
C.卵巢—促性腺激素—蛋白质
D.胰岛A细胞—胰岛素—多肽
20.下列关于目前全球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群落能够反复利用地球上的碳
B. CO2浓度在生物圈中的持续增高可引起温室效应
C.大气中的CO2要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并消失
21.巴甫洛夫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其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即训练狗听见铃声分泌唾液)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证据。据此判断,下列案例中符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是()。
A.讲解与演示结合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B.组织学生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
C.定期对已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D.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
22.图5所示的“种子的萌发”这节课的板书类型是()。
**节: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自身条件:胚完整、有活力、度过休眠期
二、测定并计算种子发芽率:抽样法
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1.胚乳或子叶中的营养转运2.胚根发育成根3.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4.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图5
A.表格式B.提纲式C.问答式D.流程式
23.在学习完“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后,教师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①医生说小明爷爷的血压有些高,请你为小明爷爷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②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的农药含量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教师所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分别属于哪种提问类型?()
①运用提问②理解提问
③分析提问④评价提问
A. ①④B. ②③
C. ①③D. ②④
24.教师提供鸟的标本和图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并在课堂上表达交流,师生共同总结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
A.探究式学习B.讲授教学策略
C. PBL教学D. STS教育
25.在讲解“开花与结果”一节时,教师设计了如下导入:同学们,花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你认识哪些花呢?在这些花中,你*喜欢哪种呢?你所喜欢的花有哪些特点呢?在上述导入中,对教师使用课程资源的分析,正确的是()。
A.使用了学校课程资源B.使用了社区课程资源
C.使用了隐性课程资源D.没有使用课程资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26.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的致病机理简图如下。
图6
问题:
(1)物质甲为,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使复合物增加,从而加重病症。(6分)
(2)图中血管通透性增大,致使病人的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和头痛。(3分)
(3)登革热病人发热是由于感染病毒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相应激素的分泌量增加,细胞代谢加快,耗氧量,体温升高。(6分)
27.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了获得纯合的转K基因植株,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流程,其主要内容如图7所示。
图7
问题:
(1)上图中A代表的是,B代表的是。(6分)
(2)若不考虑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终得到的二倍体植株即为纯合的转K基因植株,K基因纯合的原因是。(3分)
(3)将含K基因的愈伤组织(2n)培育成二倍体植株,需要经历过程。(3分)
(4)获得二倍体植株后,若要进一步检测转基因是否成功转录出K基因表达的蛋白质,需要用到技术。(3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28.材料:
在“传染病和免疫”一节中,某教师采取的情境教学的教学片段如下。
一、导入
教师讲解关于新冠肺炎的相关信息并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会患新冠肺炎?它又是如何流行起来的呢?人们该怎样预防新冠肺炎呢?
二、新课讲解
1.病原体、传染病等概念
呈现图片:教师展示新冠肺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结核杆菌以及蛔虫的图片。
分析问题:①图片中的生物可引起哪种疾病?②什么叫作病原体?③传染病是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呈现资料: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传染病。流感患者的体内含有流感病毒;当其说话、打喷嚏、咳嗽时,流感病毒会从流感患者体内喷出,悬浮在空气中;当健康人吸入带有这种病毒的空气后,就可能患流行性感冒。
分析问题:①什么是传染源?②流行性感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③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容易患流行性感冒?④根据上述资料,概括出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要经过的环节。
学生交流讨论后,得出结论。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呈现资料:某校为积极预防新冠肺炎,对在校师生提出了下列部分要求。
①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做到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
②保持环境清洁,加强开窗通风。
③酌情减少大型室内集体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