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心灵加油站——写给大家的心理自助书

包邮阳光心灵加油站——写给大家的心理自助书

1星价 ¥35.1 (6.4折)
2星价¥35.1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04525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6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552045253 ; 978-7-5520-4525-3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来自“我们的太空”公众号“心灵加油站”专栏, 精选了一批围绕积极心态、应对压力和焦虑等负面情绪、发展自我意识和学会自我接纳以实现自我成长、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等话题的文章, 展现了大学心理服务专业教师及大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分享。

前言

前言

心理健康是当代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世界中,人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焦虑不安,渴望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学习心理学知识是帮助我们寻找内心平静的一种值得推崇的方式。它涉及探索自己的情感、情绪和思维,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自己,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建立联系,缓解压力并培养积极的心态,从而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目录

**篇 积极心理思维 / 1

用积极心理思维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 /3

保持向上心态,向着快乐出发 / 7

积累积极情绪,缓解生活压力 / 10

乐观——生活的“糖分” / 14

对世界微笑,与自己和解 / 16

心向阳,莫焦虑 / 18

生活在没有抱怨的世界,这个妙招少不了! / 20

闲暇蕴深力,善用价更高 / 22

拒绝自我精神内耗,给生活加点甜 / 24

笑对挫折,造就精彩人生 / 27

心理健康判断的原则 / 30

塑造阳光心态,你需要掌握五个妙招 / 35

端午节的心理学秘密,你知道吗? / 40

拾好心情再出发 / 43

培塑积极心态,向摆烂生活说“NO”! / 45

以勇敢之名,向光前行 / 48

走出低效勤奋,建立人生正循环 / 50

从容不迫,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 53

内心丰盈者,独行也如众 / 56


第二篇 情绪管理 / 61

培养钝感力,克服玻璃心 / 63

正视精神内耗,堵住心灵“漏油点” / 66

消除负面情绪,可以试试这三招 / 70

稳住自己,拒绝情绪内耗 / 73

积极应对,笑对焦虑 / 76

走出情绪低谷,笑着面对人生 / 79

学会控制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 82

学会情绪管理,正确面对压力 / 85

走出情绪困扰,这个方法666! / 88

别让失败成为你的绊脚石 / 92

三个小技巧,带你走出自我苛责的陷阱 / 95

考研人注意!跟焦虑说再见! / 99

如何善待自己,掌握情绪智慧 / 102

与情绪和解,获得心灵成长 / 105

学习这三种情绪管理方法,让你牵住情绪的“牛鼻子” / 108

别想太多,你被过度思考束缚住了吗? / 110

跟我学,把挫折转化为青春里灿烂的一页! / 114

怎样保持幸福感?你想知道的在这里 / 116

心灵不妨“钝”一点,生活勇气多一点 / 120

学会调节,成就自我 / 123


第三篇 自我成长 / 127

深沉耕耘,静待花期 / 129

远离内卷,轻装前行 / 131

用压力浇灌人生繁华 / 133

跟我学“四步走”,帮你克服“拖延症” / 136

不和过去纠缠,不跟自己为难 / 138

阅读的力量 / 141

以书润心,与智同行 / 143

告别抱怨,收获成长——阅读《不抱怨的世界》有感 / 147

再见,毕业焦虑!期待,顶峰相见! / 150

对生活少一分抱怨,多一分热爱 / 153

莫问前程几许,只顾风雨兼程 / 156

拒绝“精神内耗”,争做行动派! / 158

跟我学“三步走”,接纳真实的自我 / 163

关爱女性心理健康,遇见更好的自己 / 165

打破定义,让女性力量绽放 / 168

于明窗之内,窥世界之美——寻找自我认知的平衡之道 / 171

勇毅前行,做自己的英雄 / 174

不够完美的人,才能不断成长 / 176

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越不过的心 / 179


第四篇 人际关系 / 183

“三步走”走出内耗,活出自我 / 185

友谊之树长青 / 189

爱意随风起 / 191

理性恋爱,不做恋爱脑 / 196

你的爱情,到来了吗? / 199

走出社恐,拥抱世界 / 204

别人喜不喜欢你,真的不那么重要 / 207

巧用吸引力法则,开启美好新生活 / 209

内向优势:i人的交友密码 / 212

爱与被爱,请坦然付出与接受 / 216

总是忍不住跟他人做比较,怎么办? / 218

告别讨好型人格,爱己爱人爱生活 / 222

避免投射现象,让你看到更真实的世界 / 225

如何快速走出失恋?不论有没有恋人都可以看看 / 228

“黄金法则”让人际关系更和谐 / 232

社交“断”“舍”“离”: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 234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塑造阳光心态,你需要掌握五个妙招

每个人的心里都长着两棵树,一棵是积极树,结满了自律、决心、责任、坚韧、热情、真诚、感恩、合作、善良、理解等优良品质的果子;另一棵树是消极树,结满了自满、放弃、侥幸、虚荣、自卑、懒惰、犹豫、冷漠、急躁等“坏”品质的果子。

在此,我们需要澄清一个误区,消极树是坏树,积极树是好树,坏的需要完全砍掉。实际上,这两棵树对我们塑造阳光心态都有好处。消极树让你准备战斗,远离危险、侵犯和失落,让你更加安全;积极树让你拓展心智,更健康、更长寿、更有创造力、更加幸福。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心态可以替代负面心理,快乐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走出抑郁阴霾,幸福可以指引我们继续前行。如何拥有阳光心态,获得幸福感?以下五个妙招,能帮助你塑造阳光心态。

一 关注积极情绪,心里充满正能量
积极情绪就是正性情绪或具有正效价的情绪,比如热情、兴趣、决心、激动、灵感、力量、自豪、专注、幸福、放松、快乐等。当你在体验愉悦、满足、敬畏、自豪、爱等积极情绪时,会在行动上更加积极,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情绪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你会发现,在积极情绪下,你的思维由于一定程度上的放松而更加发散跳跃。通俗来说,就是脑子更灵活,生理上还会出现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水平上升的情况。此时此刻,你会拥有重塑自己生活和身边世界的能力,愿意为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

培养积极情绪,需要克服一种被称作“习得性无助”的心态。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塑造阳光心态,你需要掌握五个妙招


每个人的心里都长着两棵树,一棵是积极树,结满了自律、决心、责任、坚韧、热情、真诚、感恩、合作、善良、理解等优良品质的果子;另一棵树是消极树,结满了自满、放弃、侥幸、虚荣、自卑、懒惰、犹豫、冷漠、急躁等“坏”品质的果子。


在此,我们需要澄清一个误区,消极树是坏树,积极树是好树,坏的需要完全砍掉。实际上,这两棵树对我们塑造阳光心态都有好处。消极树让你准备战斗,远离危险、侵犯和失落,让你更加安全;积极树让你拓展心智,更健康、更长寿、更有创造力、更加幸福。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心态可以替代负面心理,快乐可以缓解心理压力、走出抑郁阴霾,幸福可以指引我们继续前行。如何拥有阳光心态,获得幸福感?以下五个妙招,能帮助你塑造阳光心态。


一 关注积极情绪,心里充满正能量

积极情绪就是正性情绪或具有正效价的情绪,比如热情、兴趣、决心、激动、灵感、力量、自豪、专注、幸福、放松、快乐等。当你在体验愉悦、满足、敬畏、自豪、爱等积极情绪时,会在行动上更加积极,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情绪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你会发现,在积极情绪下,你的思维由于一定程度上的放松而更加发散跳跃。通俗来说,就是脑子更灵活,生理上还会出现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水平上升的情况。此时此刻,你会拥有重塑自己生活和身边世界的能力,愿意为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


培养积极情绪,需要克服一种被称作“习得性无助”的心态。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予狗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鸣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避,而且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心理学家随后也证明了这种现象在人类身上也会发生。如果一个人觉察到自己的行为不可能达到特定的目标或没有成功的可能性时,就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认知缺失、动机水平下降、情绪不适应等心理现象。所以,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内心要充满希望,即便尝试过多次却换来失败,依然要坚持尝试。


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和她的研究团队发现,若是我们体验到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值(即积极率)为 3∶1,那我们的人生更有可能蓬勃发展,变得丰富多彩、积极主动、心怀使命并且激情澎湃。做到这一点,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要么通过你的行动与思考,来刻意地创造积极情绪和微小的积极时刻;要么在美好的事情正在发生时,让自己停下脚步并注意到它们的发生。所以,我们要一直不停向前奔跑,心怀希望,抓住一次又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


不幸福的人和幸福的人一样,身边都有许多积极的事情发生,但两者的差别是,幸福的人有意识地在美好事情发生时,欢迎这些时刻,不让它们匆匆溜走。有人说,不幸福的人甚至不会注意到进门的时候,有人正在替他们扶着门,因此当你身边正在出现一些美好的事情时,不要错过欢迎并欣赏它们的机会。


二 专注投入工作,少计得失比贡献

快乐的人们会投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去,并且不会经常像不快乐的人那样感到厌倦或沮丧。他们通常参与某些艰难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使得他们进入一种“心流”的状态,觉得时间仿佛停止了。


|心流

心流(flow)由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心流是一种高度专注于任务,认知效率增强,使人感觉与所从事活动融为一体的深层的内部享受状态。简单地说,心流是乐趣。任何一种日常生活活动——无论社会称之为“工作”还是“休闲”,都可能导致心流。那些发现心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人,能够过上更愉快、更充实的生活。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在专注状态下做某件事情时,就不会注意到身边发生了什么,或者我们觉得时光飞逝,以至于我们不相信一整天很快就过完了,那么,我们便是在做积极的事情,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同时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


专注于工作,在岗位上踏实努力,每天都在进步,赢过昨天的自己,把今天作为*好的起点。感受到日子飞快掠过的地方通常是我们的工作场所,因为大部分人要花大量的时间工作,并且在此期间远离家人和朋友。专注于工作的人不会把目光过多投向他人的晋升而感到内心不平衡,也不会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他们会选择更好地审视自己,把贡献和实绩当作自己成长进步的“硬通货”,看重自己在岗位上的“贡献率”。


三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内心充满关爱

有爱、有朋友、有温暖将汇聚成巨大的心理能量,足以让你分享喜悦,化解忧伤。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人是社会性动物。如果说被沉默是一种“情感虐待”,那么融洽密切的人际关系就是个体快乐幸福的源泉。


心理学家对人际关系的研究表明:孤单有害,交往活跃有益身心健康。朋友不在于数量多少,而在于关系深浅。良好的关系不只保护身体,还保护大脑。在对幸福的研究中,*有力的一个成果是:如果一个人没能与他人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便不能认为是具有丰盈生活的人。数十年来,负责哈佛格兰特研究的医学博士乔治·维兰特发现,在生命后半段,在情感上蓬勃发展的人,会在生活中与家人和朋友构建并保持积极的关系。因此,维兰特总结道:“幸福就是爱。”


四 思索生命意义,意志顽强重担当

意义是大脑前额叶的产物,是人类智慧和理性创造的感受。有意义的快乐离不开目标与创造,当我们安心工作,设定积极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勤于创造而非消耗时,就能在向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体验温暖而持久的幸福。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二战期间,作为一名犹太人,被关进了曾被称作“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少数的幸存者。他在举世闻名的专著《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指出,生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存在,心理需求的满足使人快乐,精神需求的满足使人有价值感。寻求生命意义,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动力,以积极良好的心态面对挑战。只要我们选择去爱,去渴望,去担责,去勇敢接受厄运的挑战,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独特意义。


我们要学会爱,学会关爱身边的人。我们要学会合作,因为个人力量再大,也需要与他人合作,社会性的人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我们要热爱工作,投入工作,忘我工作,取得成就,获得幸福和欢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背后不是一路坦途,而是经年累月的能量叠加和反复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是个体追求生命意义的注脚。


五 崇尚荣誉成就,爱岗乐业抓日常

崇尚荣誉,是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感,能激发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成就感。成就感是个体站在人生巅峰上所能获得的极大的精神满足。崇尚荣誉一旦成为个体的价值追求,会对个体成长进步和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学苦练,做到爱岗敬业、爱岗乐业、爱岗精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拒绝平庸,活出出彩人生。尊重自己的职业,需要带着一颗真心,用发自内心、油然而生的热爱做好岗位上的每一件工作,用真情实意做好基础性的事情,日积月累,就会收获满满。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匠人匠心追求完美,抓好日常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带着恒心抓日常。恒心,用接地气的话说,就是“熬”,熬得住才能出彩,熬不住只能出局。

作者简介

刘邦春,心理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军事航天部队航天工程大学教授,美国克拉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注册号:D-21-095),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军人心理学教学和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军事理论课题等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军人叙事心理学》《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十二讲》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


张恒毅,硕士,军事航天部队某部上校军官。长期从事军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曾牵头参与多项战区级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的研究制定,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


袁汝霖,硕士,陆军某部少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军人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心理服务工作经验丰富。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军队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包括核心期刊3篇、EI2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