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贫困农民的生活世界——精准扶贫时期的贫困治理研究

- ISBN:978755204593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52045932 ; 978-7-5520-4593-2
本书特色
精准扶贫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近十年来一直是农村政治生活领域中的大事、要事。那么,不同群体如何看待和评价精准扶贫工作呢?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深入农村基层调研的经历,通过访谈扶贫书记、贫困户和边缘贫困户等各类相关人群所获得的资料,以简明、客观的语言,写下了对扶贫工作的认识。
本作跳出严格学术规范所造就的窠臼和束缚,通过对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个例和整体的记录、解释、批判和反思,为大众读者理解扶贫工作提供了一条社会学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大量的实地调研,以现象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贫困农民生活世界这一主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从贫困问题与精准扶贫、农民的意义世界及其价值观等基本问题着手,围绕贫困农民的集体群像、日常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行动逻辑、社会交往与关系网络等问题展开,并探讨了贫困治理的理念变迁、福利意蕴及治理效果。
前言
自 序
在学术界浩如烟海的著作和文献面前,我时常会感到迷惑和彷徨,也时常质疑自己书写的价值和分量。就贫困研究而言,近些年诸多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在不断地生产着。自己这部著作虽是依据多年实地调研经历而成,但是究竟有多大的价值、有多少创新,说实在我心里是忐忑的。可是,我依然希望这部书的出版不是为学界增加了文字垃圾,而是做了些贡献,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的视角、我的文字,让更多的社会人士了解贫困户,了解精准扶贫时期发生的那些事儿。换言之,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接触精准扶贫和贫困户的人来说,他们对这一事件和这一群体可能存在着“道听途说”的失真或者“以讹传讹”的误解。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真实、客观地描述他们的生活,让更多的人获得对于贫困户相对真实的认知,是我试图达成的目标。尽管这一目标并不宏伟,尽管达成它存在诸多艰难,我也仍然愿意一试。
目录
第1章 绪论
**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抽样原则/4
第2章 文献梳理与回顾
**节 贫困问题与精准扶贫的相关研究/7
第二节 农民的特点及其行为研究/11
第三节 农民的意义世界及其价值观的研究/12
第四节 生活世界的相关研究/18
第五节 研究述评/22
第3章 贫困农民的集体群像
**节 有关贫困农民的刻板印象/24
第二节 贫困农民的人口学特征/25
第三节 贫困人口的特征/34
第四节 贫困户的类型及“他者”眼中的贫困户/38
第4章 贫困农民的日常生活世界
**节 走近贫困户的生活世界/44
第二节 贫困户生活的“物理空间”/47
第三节 贫困农民的日常生活: 一日三餐/52
第四节 贫困农民日常生活的物理空间:住房/63
第5章 贫困农民的精神世界
**节 贫困女性的意义世界: 局限在村庄内的意义及其日常/71
第二节 封闭的意义世界: 不和人交往的“贫困户”/74
第三节 贫困老人的精神世界/79
第四节 残疾贫困户的精神世界/83
第6章 理解贫困农民的行动逻辑
**节 为何贫困户会“等、靠、要”/87
第二节 当贫困户光荣吗?91
第三节 哭穷式表演与套路化“感恩”/95
第7章 贫困农民的社会交往与关系网络
**节 影响传统社会农民社会交往的因素/97
第二节 贫困农民的社会交往/99
第三节 移动互联网时代贫困户的社会交往/102
第8章 贫困农民生活世界的多重实在
**节 多重实在及其具体运用/106
第二节 研究贫困户的生活世界及“多重实在”的意义/107
第三节 贫困户生活世界的“多重实在”/108
第9章 贫困治理: 理念变迁、福利意蕴及治理效果
**节 西方贫困治理的理念变迁及其启示/112
第二节 生活世界视角下我国贫困治理的效果/117
第10章 新时期基层治理的转向及贫困农民生活世界再审视
**节 新时期农村基层治理的转向/128
第二节 新时期贫困农民生活世界的再审视/131
第三节 结语/135
附录一 扶贫干部访谈资料/137
附录二 贫困户访谈资料/155
附录三 各类调查表/163
附录四 脱贫攻坚基础知识/166
附录五 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说明(样表)/171
附录六 ××村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情况说明/175
附录七 调研笔记/179
附录八 调研照片/195
参考文献/197
致谢/205
相关资料
贫困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正在遭受或者曾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遭受过贫困问题的困扰。
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贫困农民作为弱势中的弱势,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而且数量相当庞大。从本质上看,他们都是处于农村社会底层的、缺乏各类资源的弱势人群。如何改善他们的生存处境,如何根除长期以来形成的贫穷思维、贫穷模式以及贫困行为,是党和国家一直关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变革,帮助广大农民群体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早在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就提出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开始自上而下推动我国的反贫困工作。进入21世纪之后,党和国家再次把消灭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差距作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相继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全力推动脱贫攻坚的实现。
“精准扶贫”的概念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主要是针对之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扶贫不精准、扶贫资源浪费等问题。之后,“精准扶贫”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实践层面的工作重点,近些年更是成为社会各界耳熟能详的热门词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脱贫攻坚作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将之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存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奋斗目标。之后,全国上下各级政府、各方主体围绕扶贫的目标、任务以及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范围内*后阶段的551万贫困户也全部脱贫,精准扶贫战役如期取得了胜利。
贫困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正在遭受或者曾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遭受过贫困问题的困扰。
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贫困农民作为弱势中的弱势,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而且数量相当庞大。从本质上看,他们都是处于农村社会底层的、缺乏各类资源的弱势人群。如何改善他们的生存处境,如何根除长期以来形成的贫穷思维、贫穷模式以及贫困行为,是党和国家一直关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户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变革,帮助广大农民群体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
早在20世纪80年代,党和国家就提出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开始自上而下推动我国的反贫困工作。进入21世纪之后,党和国家再次把消灭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差距作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相继出台了多个政策、文件,全力推动脱贫攻坚的实现。
“精准扶贫”的概念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主要是针对之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扶贫不精准、扶贫资源浪费等问题。之后,“精准扶贫”迅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实践层面的工作重点,近些年更是成为社会各界耳熟能详的热门词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把脱贫攻坚作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将之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截至2020年底中国现存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奋斗目标。之后,全国上下各级政府、各方主体围绕扶贫的目标、任务以及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范围内*后阶段的551万贫困户也全部脱贫,精准扶贫战役如期取得了胜利。
可以说,精准扶贫无论是作为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战役”还是国家宏观层面的战略布局,体现的是国家自上而下摆脱贫困的决心,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反贫困工作的持续深化,是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摆脱贫困处境、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举措。数据显示,2013—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从8249万人下降至1660万人。同一时期,河南省范围内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也从2013年的639万人减少至2018年的168万人。
本书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展开研究的。截至2020年底,全国范围内精准扶贫任务已经完成,绝对贫困问题也得以彻底解决。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贫困问题仍是个“顽疾”。绝对贫困之外还存在相对贫困。同时,因为某些不可抗力因素,个别家庭或者群体还有可能在脱贫之后再次返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书将始终围绕贫困问题发生的根源、贫困主体的类型以及精准扶贫的实践展开,一方面针对精准扶贫时期贫困人群(贫困户)的脱贫过程、主客观条件的改变展开梳理和叙述,另一方面从生活世界层面探究造成贫困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贫困问题的出路和对策。本书的重点是探究贫困户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生活世界的状态以及因外部扶贫行动而发生的改变。
作者简介
范会芳,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城乡社会学、社会治理及社会福利等。多年来关注基层社会治理及弱势群体,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敏锐的问题意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10余项,出版专著多部。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22.5¥49.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