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第2版/本科检验技术/配增值)

包邮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第2版/本科检验技术/配增值)

1星价 ¥72.3 (8.5折)
2星价¥72.3 定价¥8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7263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117372633 ; 978-7-117-37263-3

本书特色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第七轮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第二轮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4篇内容,包括造血与血液学检验技术、红细胞疾病检验技术、白细胞及造血组织相关疾病检验技术、止血与血栓疾病检验技术。内容涵盖血细胞的生成与调控、血细胞检验技术、红细胞疾病概述、红细胞疾病检验技术及应用、髓系与淋巴组织肿瘤概述、白细胞及造血组织疾病检验与应用、止血与血栓检验的基础理论、止血与血栓疾病的检验及应用。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医科,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推进教材建设。

前言

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经历了40 余年的发展。其间,我国医学检验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至今已有近180 所院校开设了医学检验技术本科专业,为我国医学检验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
医学检验的教材建设也经历了从*初各高校的自编教材、高校协作编写的教材到规划教材的编写。原卫生部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规划教材《临床血液学检验》自1989 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首次出版,后续经过了1997 年出版第2 版,2003 年出版第3 版,2007 年出版第4 版,2012 年出版第5版,先后五轮教材的修订和完善。2012 年教育 部公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归属于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的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统一划归为独立设置的医学技术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为四年。医学检验专业的内涵发生了根本转变,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技术属性,而淡化“临床检验诊断”属性。为适应这种转变,满足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和教学需求,2015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启动了首套国家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材,即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专业第六轮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轮规划教材《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编写工作。

目录

绪论/1
一、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技术概述 / 1
二、 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历史及发展 / 1
三、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进展 / 6
**篇 造血与血细胞检验
**章 血细胞生成与调控/12
**节 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 / 12
一、 造血器官 / 12
二、 造血微环境 / 16
第二节 血细胞的生长发育 / 17
一、 造血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17
二、 血细胞的分化、发育及命名 / 20
三、 血细胞发育成熟的一般规律 / 23
第三节 造血调控 / 29
一、 造血的基因调控 / 29
二、 造血的体液调控 / 30
三、 造血微环境调控 / 33
第四节 血细胞衰老与死亡 / 34
一、 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关的概念与特征 / 34
二、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调控 / 36
三、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生物学意义 / 39
第二章 血细胞检验技术/43
**节 血液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 43
一、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 43
二、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 57
三、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 58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 67
一、 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 68
二、 酯酶染色 / 70
三、 过碘酸希夫反应 / 77
四、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 79
五、 铁染色 / 81
第三节 骨髓与淋巴组织的活体组织检验 / 83
一、 骨髓与淋巴组织活检的适应证 / 84
二、 骨髓与淋巴组织活检的临床应用 / 84
第四节 血细胞免疫表型检验 / 86
一、 免疫酶标细胞化学染色 / 86
二、 荧光免疫试验 / 87
三、 流式细胞分析 / 87
第五节 血液细胞遗传学检验 / 95
一、 血液细胞遗传学检验 / 95
二、 血细胞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 / 97
第六节 血液分子生物学检验 / 101
一、 血液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 101
二、 血液常见分子生物学异常及检验 / 105
第七节 血细胞培养技术 / 107
一、 细胞培养设备和器材 / 107
二、 培养基 / 108
三、 细胞培养技术 / 109
四、 常用血细胞培养技术 / 110
第二篇 红细胞疾病检验
第三章 红细胞疾病概述/116
一、 贫血的分类 / 116
二、 贫血的临床表现 / 118
三、 贫血的实验室一般检查 / 119
第四章 红细胞检验技术/122
**节 铁代谢检验 / 122
一、 血清铁测定 / 122
二、 血清铁蛋白测定 / 123
三、 血清转铁蛋白测定 / 124
四、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 124
五、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 125
六、 铁调素测定 / 125
第二节 叶酸、维生素B12 测定 / 126
一、 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 / 126
二、 血清维生素B12 测定 / 127
三、 血清维生素B12 吸收试验 / 128
四、 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 / 128
第三节 溶血性贫血的一般检验 / 128
一、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 128
二、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 129
三、 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 / 130
四、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 130
第四节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 131
一、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 131
二、 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 131
三、 酸化甘油溶解试验 / 132
四、 高渗冷溶血试验 / 132
五、 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分析 / 133
六、 伊红-5- 马来酰亚胺结合试验/ 133
七、 红细胞膜蛋白基因检测 / 133
第五节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 / 134
一、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 134
二、 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 134
三、 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缺陷测定/ 135
四、 丙酮酸激酶缺陷测定 / 135
五、 谷胱甘肽还原酶缺陷测定 / 135
第六节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检验 / 135
一、 抗球蛋白试验 / 135
二、 冷凝集素试验 / 136
三、 冷热溶血试验 / 137
第七节 血红蛋白异常检验 / 137
一、 血红蛋白F 酸洗脱法检测 / 137
二、 红细胞包涵体试验 / 137
三、 血红蛋白电泳 / 138
四、 血红蛋白基因检测 / 141
第八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有关检验 / 141
一、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 141
二、 蔗糖溶血试验 / 142
三、 CD59 检测 / 142
四、 血细胞Flaer 测定分析 / 143
第九节 卟啉病有关检验 / 145
一、 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检测 / 145
二、 锌原卟啉检测 / 145
三、 尿卟啉检测 / 146
第五章 红细胞疾病检验应用/147
**节 缺铁性贫血 / 147
第二节 巨幼细胞贫血 / 151
第三节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 156
一、 再生障碍性贫血 / 156
二、 急性造血功能停滞 / 158
三、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159
第四节 溶血性贫血 / 159
一、 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 159
二、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特征 / 160
三、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程序 / 160
四、 遗传性膜缺陷溶血性贫血 / 162
五、 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 164
六、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 166
七、 血红蛋白异常溶血性贫血 / 168
八、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171
第五节 继发性红细胞疾病 / 172
一、 继发性贫血 / 172
二、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 173
第三篇 白细胞及造血组织疾病检验
第六章 髓系与淋巴组织肿瘤概述/178
一、 髓系增殖和肿瘤 / 178
二、 淋巴系增殖和淋巴瘤 / 181
三、 系列不明急性白血病 / 184
四、 组织细胞与树突状细胞肿瘤 / 184
第七章 白细胞及造血组织疾病检验/186
**节 血液肿瘤微小残留病检验 / 186
一、 概述 / 186
二、 血液肿瘤微小残留病检验技术 / 186
三、 血液肿瘤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临床意义 / 187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检验 / 187
一、 组织配型 / 187
二、 造血干细胞采集与计数 / 188
三、 造血干细胞植入鉴定与嵌合体检验 / 188
四、 移植后造血与免疫重建的检验 / 189
第八章 白细胞及造血组织疾病检验应用/191
**节 血液肿瘤概述 / 191
一、 病因 / 191
二、 发病机制 / 192
三、 临床表现 / 192
四、 实验室检查 / 192
第二节 急性髓系白血病 / 195
一、 急性髓系白血病伴特定遗传学异常型 / 195
二、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分化定义型 / 199
第三节 前体淋巴细胞肿瘤 / 205
一、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 206
二、 T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 / 207
第四节 系列不明急性白血病 / 208
一、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 / 209
二、 急性未分化白血病 / 209
三、 系列不明急性白血病,非特指型 / 210
第五节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 / 210
第六节 骨髓增生异常肿瘤 / 211
一、 概述 / 211
二、 骨髓增生异常肿瘤 / 213
第七节 骨髓增殖性肿瘤 / 216
一、 慢性髓系白血病 / 216
二、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218
三、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220
四、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 221
五、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 224
六、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 225
第八节 骨髓增生异常/ 骨髓增殖性肿瘤 / 226
一、 慢性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 / 226
二、 MDS/MPN 伴中性粒细胞增多/ 228
三、 MDS/MPN 伴SF3B1 突变和血小板增多 / 228
第九节 成熟B 细胞肿瘤(白血病/ 淋巴瘤) / 229
一、 成熟小B 淋巴细胞肿瘤(白血病/ 淋巴瘤) / 229
二、 成熟大B 淋巴细胞肿瘤(淋巴瘤) / 236
三、 霍奇金淋巴瘤 / 239
四、 浆细胞肿瘤 / 240
第十节 成熟T 和NK 淋巴细胞肿瘤(白血病/ 淋巴瘤) / 244
一、 T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244
二、 T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246
三、 Sézary 综合征 / 247
四、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 248
五、 侵袭性NK 细胞白血病 / 248
第十一节 病原体感染所致造血及血细胞变化的检验 / 249
一、 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 / 249
二、 人微小病毒B19 感染骨髓 / 251
三、 HIV 感染骨髓 / 251
四、 其他病原体感染骨髓 / 251
第十二节 实体瘤侵犯骨髓的检验 / 252
第十三节 血细胞反应性或代谢性改变的检验 / 254
一、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 254
二、 类白血病反应 / 255
三、 脾功能亢进 / 256
四、 类脂质沉积病 / 256
五、 噬血细胞综合征 / 258
六、 药物及治疗所致血液学改变 / 259
第四篇 止血与血栓疾病检验
第九章 止血与血栓疾病检验的基础理论/264
**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 264
一、 血管壁的结构 / 264
二、 血管的止血作用 / 265
第二节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 267
一、 血小板的结构 / 267
二、 血小板的活化 / 271
三、 血小板的代谢 / 272
四、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 273
第三节 血液凝固系统 / 276
一、 凝血因子的性质 / 276
二、 凝血因子的功能 / 278
三、 凝血机制 / 279
第四节 抗凝血系统 / 281
一、 抗凝血酶 / 282
二、 蛋白C 系统/ 282
三、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 284
四、 蛋白Z 和蛋白Z 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 / 284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285
一、 纤溶系统的成分及功能 / 285
二、 纤维蛋白降解的机制 / 288
三、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 / 289
第六节 血栓形成 / 289
一、 血栓分类 / 289
二、 血栓形成机制 / 290
第十章 止血与血栓疾病检验技术/293
**节 血管和血管内皮细胞检验 / 293
一、 出血时间测定 / 293
二、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 / 294
三、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活性及抗原检测 / 295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 296
一、 血小板聚集试验 / 296
二、 血小板阻塞时间检测 / 298
三、 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 / 299
四、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 / 300
五、 血小板自身抗体检测 / 301
第三节 凝血系统检验 / 303
一、 活化凝血时间检测 / 303
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检测 / 303
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 / 304
四、 血浆凝血酶时间检测 / 305
五、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 / 305
六、 血浆组织因子活性及抗原检测 / 306
七、 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活性及抗原检测/ 306
八、 血浆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及抗原检测 / 307
九、 血浆凝血因子ⅩⅢ活性及抗原检测/ 308
十、 凝血活化分子标志物检测 / 309
第四节 抗凝物质检验 / 310
一、 生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 310
二、 非生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 313
第五节 纤溶系统检验 / 315
一、 纤溶有关组分检测 / 315
二、 纤溶降解产物检测 / 318
第六节 血栓弹力图检测 / 319
一、 普通杯检测 / 320
二、 肝素酶杯对比检测 / 321
三、 血小板图检测 / 321
第十一章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应用/323
**节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概述 / 323
一、 出血性疾病 / 323
二、 血栓性疾病 / 326
第二节 常见出血性疾病及检验 / 327
一、 过敏性紫癜 / 327
二、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328
三、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329
四、 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 / 330
五、 血友病 / 332
六、 血管性血友病 / 333
七、 肝病所致的凝血障碍 / 335
八、 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 / 336
九、 获得性抗凝物质增多 / 337
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338
十一、 原发性纤溶亢进 / 340
第三节 常见血栓性疾病及检验 / 341
一、 急性心肌梗死 / 341
二、 脑梗死 / 341
三、 肺栓塞 / 342
四、 深静脉血栓形成 / 342
五、 血栓前状态 / 343
六、 易栓症 / 344
第四节 抗血栓和溶栓治疗监测 / 346
一、 抗凝治疗的监测 / 346
二、 溶栓治疗的监测 / 348
三、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监测 / 348
推荐阅读/351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5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二级教授,北华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 部医学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主编。从事医学检验专业教学36年。近五年,主持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13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8项。主持完成国家、省教学研究课题7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主编和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等18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