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01381876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01381876 ; 978-7-5013-8187-6
本书特色
本书的各项研究遵循用户视角的研究脉络。一方面,从用户健康信息素养入手,揭示其维度和内涵,以及影响和塑造用户健康信息素养的主要因素,探讨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素养的策略和措施;另一方面,致力于提升健康信息系统的交互支持功能。 本书围绕健康信息开展用户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在理论方面:本书呈现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网络用户健康信息素养、健康信息交互行为特征及行为引导机制,提出如“元认知”等理论观点,揭示用户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识别伪健康信息特征,构建伪健康信息列表,并构建了交互感知、交互行为与交互质量的路径模型。
在实践方面:本书通过深入地了解网络健康信息用户的信息素养维度及成因,为提升我国公民的健康信息素养及为公民提供更优质的网络健康信息服务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的相关成果可直接应用于提升我国公民健康信息素养的实践中,为国家健康战略实施与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与决策提供支持;在学科推动方面,将情报学的理论运用到健康信息领域,致力于改善网络健康信息环境,可以彰显情报学的核心价值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帮助提升情报学的学科地位。
内容简介
本书集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网络用户健康信息素养及交互行为引导机制研究(17AZD036)”的主要研究成果。随着网络健康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及用户健康信息需求持续增长,从网络获取健康信息成为用户的主要信息来源渠道。然而,由于用户健康信息素养相对偏低,获取高质量健康信息成为困难。为此,本书围绕网络用户健康信息素养与健康信息交互行为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致力于提升用户获取高质量健康信息的能力。这些研究采用定性、定量混合研究方法,构建了健康信息素养理论模型,揭示了健康信息素养与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路径的关系,开发了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明晰了列表对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的提升作用。同时,探究了用户健康信息源选择与跨源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关系,分析了用户搜索健康信息时交互感知、交互行为与交互质量间的关联性,提出了用户健康信息交互行为引导机制。本书涉及的研究成果在促进领域知识体系发展、优化社会健康信息服务实践、助力国家健康战略实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彰显了情报学核心价值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民众对生活的追求不再囿于温饱,而是更加关心生活质量,健康则是事关人民生活质量的核心问题。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因此,党和政府将健康中国战略确定为国家战略。然而,我国目前仍然面临医疗健康资源不足、分布不均衡的客观事实,这与人民对医疗健康服务的极大需求存在矛盾。为缓解这一矛盾,也避免有限医疗健康资源的浪费,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倡导新健康理念,如“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责任人”“治未病”“全面健康”等,以调动民众管理个人健康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医疗。民众自主做出科学合理的医疗健康决策依赖于其对健康信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健康信息资源及服务尤为重要。随着政府大力推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各类医疗健康系统/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极大地丰富了网络健康信息资源,在帮助民众“治未病,防慢病,救急病”“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由此,网络逐渐成为民众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来源。然而,与复杂多样的网络健康信息需求不太“匹配”的是,我国网络用户健康信息素养整体偏低,健康信息辨别能力也偏弱,很难从质量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海洋中定位到高质量健康信息。因此,如何帮助民众高效获取高质量健康信息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领域“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使命。
目录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2)
1.2 研究目的(5)
1.3 研究内容(6)
1.4 基本概念(7)
1.5 理论与实践意义(13)
1.6 本书内容和结构(15)
2 健康信息用户研究综述(22)
2.1 健康信息素养研究(22)
2.2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25)
2.3 网络健康信息质量研究(31)
2.4 健康信息服务系统及系统可用性研究(33)
2.5 交互信息检索、个性化信息检索与推荐(37)
2.6 本章小结(43)
3 健康信息素养维度与用户素养水平(60)
3.1 研究方法(60)
3.2 健康信息素养维度(65)
3.3 用户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成因分析(75)
3.4 本章小结(104)
4 用户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及影响因素(109)
4.1 样本特征(110)
4.2 数据收集与处理(114)
4.3 研究结果(117)
4.4 本章小结(135)
5 用户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研究(146)
5.1 研究方法 (147)
5.2 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153)
5.3 本章小结(189)
6 健康信息素养与搜寻行为(200)
6.1 研究方法(200)
6.2 不同层次的健康信息素养与搜寻行为特征(203)
6.3 本章小结(231)
7 基于任务的网络健康信息搜索与交互质量(237)
7.1 研究方法(238)
7.2 任务与交互质量(250)
7.3 本章小结(265)
8 用户网络健康信息交互行为与引导机制研究(269)
8.1 研究方法(269)
8.2 基于完整任务会话的交互质量预测模型(276)
8.3 本章小结(296)
9 总结与展望(300)
9.1 主要研究发现(300)
9.2 研究启示(308)
9.3 局限性及未来展望(311)
附 录(312)
附录1 健康信息素养问卷(312)
附录2 搜索任务(315)
附录3 用户个体特征问卷或量表(317)
附录4 健康信息搜寻任务书(324)
附录5 访谈大纲(324)
附录6 任务搜索前问卷(324)
附录7 任务搜索后问卷(325)
附录8 不同指标下的打分细节和打分参考示例(328)
作者简介
李月琳,现任南开大学教务部部长、伯苓学院院长、教材建设办公室主任、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成员,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信息行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校图书馆分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公开质量研究”首席专家,多次荣获省部级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曾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
文言浅说
¥11.0¥24.0 -
乡土中国
¥18.5¥26.0 -
偏见
¥21.8¥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5.2¥5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西方哲学史
¥14.8¥3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2¥32.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3.8¥38.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3.1¥69.0 -
第二性Ⅰ//2021新定价
¥33.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