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800268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22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030800268 ; 978-7-03-080026-8

内容简介

本教材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等内容。在编写本教材过程中,吸收了其他《中医学》教材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医学*新进展和成果,尽量做到条理清晰、框架合理,内容全面,便于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考虑到西医院校学生与中医院校学生知识结构的区别,精心设计教材内容,注重中西医的相互联系及融会贯通,使学生临床诊治疾病的思维更加开阔,知识结构更加严谨。本教材侧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应用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知识水平和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了便于《中医学》的教学和学习,我们还配套编写了《中医学》数字教材。

目录

目录上篇**章 导论 1**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1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14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模式特点 19第四节 中医学与西医学之比较与结合 22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 26**节 元气论 26第二节 阴阳学说 29第三节 五行学说 34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 42**节 藏象学说 42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神 59第三节 体质学说 67第四节 经络学说 76第四章 中医学的病理观 88**节 病因 88第二节 发病 97第三节 病机 100第五章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 107**节 望诊 107第二节 闻诊 115第三节 问诊 118第四节 切诊 124第五节 其他辨证 130第六章 中医常用辨证方法 138**节 十纲辨证 138第二节 脏腑辨证 149第七章 养生与防治 167**节 养生 167第二节 预防 170第三节 治则与治法 172中篇第八章 中药学基本知识 178**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178第二节 中药的分类及常用中药 185第九章 方剂基本知识 234**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234第二节 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 236第十章 针灸学基本知识 281**节 腧穴 281第二节 针灸法 310第三节 针灸治疗 317第四节 其他疗法 319下篇第十一章 内科常见病证 333**节 感冒 333第二节 咳嗽 335第三节 哮证 337第四节 喘证 339第五节 血证 341第六节 心悸 348第七节 胸痹 350第八节 不寐 353第九节 郁证 355第十节 噎膈 357第十一节 胃痛 359第十二节 呕吐 361第十三节 泄泻 364第十四节 便秘 366第十五节 胁痛 368第十六节 黄疸 370第十七节 臌胀 372第十八节 头痛 374第十九节 眩晕 377第二十节 中风 379第二十一节 呆证 383第二十二节 消渴 385第二十三节 痹证 388第二十四节 水肿 390第二十五节 淋证 393第二十六节 腰痛 395第二十七节 内伤发热 397第二十八节 汗证 400第十二章 妇科常见病证 403**节 月经不调 403第二节 崩漏 408第三节 闭经 410第四节 痛经 413第五节 带下病 415第六节 妊娠恶阻 417第七节 妊娠腹痛 418第八节 胎漏、胎动不安 420第九节 产后恶露不绝 421第十节 缺乳 423第十一节 不孕症 424第十二节 绝经前后诸证 426第十三章 儿科常见病证 428**节 肺炎喘嗽 428第二节 哮喘 431第三节 肥胖 434第四节 泄泻 435第五节 小儿抽动症 438第十四章 外科常见病证 440**节 概述 440第二节 丹毒 444第三节 乳痈 446第四节 乳癖 448第五节 瘰疬 449第六节 缠腰火丹 451第七节 痔病 453第八节 肛漏 455第九节 骨伤病 457第十节 湿疮 460第十一节 瘾疹 462第十五章 肿瘤病证 464**节 肿瘤概论 464第二节 肺癌 468第三节 胃癌 474第四节 肝癌 478第五节 大肠癌 482参考文献 486附录一 中医学常用方剂 487附录二 术语简释 497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