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基于多维视角的考察

- ISBN:978752274583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522745831 ; 978-7-5227-4583-1
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二元经济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传统农业改造理论,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人口学、社会学、计量经济学等基本理论,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宏观研究和微观考察相联结的研究方法,以中国农业劳动力空心化的形成与破解为主线,从规模、区域分布、文化素质、年龄、性别等角度聚焦中国农业劳动力的演变趋势,梳理了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历史变迁,并从宏观与微观视角系统考察了中国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的现状,构建了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的动态演进机制,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不畅的多维动因。同时,基于动力—障碍模型,构建了农户就业意愿分析的理论框架,探讨了中国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的影响效应。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构建了破解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不畅的多重耦合机制,并以生产主体、生产要素、规模经营、产业支撑、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六个维度为基本视角,创新性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破解模式,对于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点
**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 农业劳动力
二 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
三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女性化
四 新生代农业劳动力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二元经济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
二 人力资本理论
三 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第二章 中国农业劳动力状况的历史变迁
**节 中国农业劳动力总体规模与区域分布的历史变迁
一 中国农业劳动力的总体规模的演变情况
二 改革开放前中国农业劳动力规模变动的历史回顾
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劳动力规模的演化情况
四 中国农业劳动力区域分布的演化趋势
第二节 中国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历史演变
一 农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的演变情况
二 农业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演变情况
三 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性别差异演变情况
四 农业劳动力文化技术培训的演变情况
第三节 中国农业劳动力年龄与性别结构的历史演变
一 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演变情况
二 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的演变情况
第三章 中国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的现状考察
**节 宏观视角下的现状分析
一 新生代青年农业劳动力脱农率
二 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率
三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率
第二节 微观视角下村域现状的指标测度
一 村居劳动力离农率
二 村居劳动力老龄化率
三 村居劳动力女性化率
第三节 研究结论
第四章 中国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不畅的多维动因
**节 动态演进机制构建与实证检验
一 动态演进机制构建与研究假设
二 基于统计数据的验证分析
三 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
第二节 基于多维驱动因素的因子分析
一 微观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 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验
三 驱动因素的因子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五章 中国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的发展焰势
**节 动力—障碍模型理论框架与数据来源
一 理论框架构建
二 数据来源
第二节 基于代际差异的统计分析
一 就业情况的代际差异
二 土地耕种的代际差异
三 动力与障碍因素的代际差异
第三节 变量、模型与实证结果分析
一 变量设定
二 模型构建
三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六章 中国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的影响效应研究
**节 学术争议及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一 消极影响论
二 积极影响论
三 综合影响论
第二节 作用机制与研究假设
一 作用机制
二 效应分解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模型、变量与数据
一 模型构建
二 变量设定
三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模型检验与实证结果分析
一 模型检验
二 固定效应的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三 效应分解的实证检验
第五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多重構合机制构建
**节 城乡之间劳动力双向流动的动态耦合机制构建
一 理论溯源
二 城乡之间劳动力双向流动的障碍
三 动态耦合机制的构建
第二节 多类型农户分化主体的动态耦合机制构建
一 农户分化的理论探讨
二 农户分化的动态演进过程
三 农户分化的多重影响
四 动态耦合机制的构建
第三节 新型组织化经营与农户家庭经营的动态耦合机制构建
一 研究综述
二 农业经营形式的动态演化
三 动态耦合机制的构建
第八章 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不畅的多元化破解模式构建
**节 现实障碍、国际经验与破解模式分析
一 现实障碍
二 国外破解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不畅的经验借鉴
三 农业劳动力代际转换不畅的破解模式分析
第二节 破解模式Ⅰ:实施“生产主体 生产要素”双替代
一 推动高龄农业劳动力科学有序退出农业生产
二 引导进城定居农民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 培育壮大新生代农业接班人群体
四 推进一定程度的生产要素投入替代
第三节 破解模式Ⅱ:构建“规模经营 产业支撑”双引擎
一 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二 强化农业发展的产业支撑
第四节 破解模式Ⅲ:推动“兼业化 职业化”生产方式双变革
一 农民兼业化:基于缓解劳动力匮乏的浅层性变革
二 农民职业化:基于现代化改造的根本性变革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韩占兵,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原千人计划”首批入选专家,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驻马店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驻马店市优秀社科专家,驻马店市拔尖人才。作为主要完成人,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教育BU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重大招标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23篇,研究成果获得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2项,河南省社科联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3项,河南省教育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人力资源调研成果一等奖1项,驻马店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3项。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 -
偏见
¥19.0¥56.0 -
性心理学
¥18.4¥5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4¥45.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2.5¥3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自卑与超越
¥15.5¥39.8 -
西方哲学史
¥14.4¥38.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8.1¥49.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4.0¥36.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8¥32.0 -
乡土中国
¥13.5¥26.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9¥3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1.9¥36.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