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350867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6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73508676 ; 978-7-5735-0867-6
本书特色
★如何面对生命中的爱与失去,心理医生写给成年人的告解书。
从某一天起,我们与父母的分离开始比相聚更久,当为我们搭建起生命的人*终逝去,要如何重构一个自我?每个人都要经历失去,告别是我们要和时间一起做的事。
★在失控中寻回自我的故事,给面对告别的“大人”温柔的托举。
哀伤反复涌来,我能和谁诉说?为什么感觉前所未|有地孤独?现在的我是谁,生活如何继续?如果不再伤心,是否意味着我忘记了他们?
深入内心的书写,坦陈失去至亲带来的身心冲刷,回应看似无解的问题、难以言说的情感。
★一次对人生与家庭意义的追问——至亲的人是我们人生的地理、历史和语言。
每一次告别,都在提醒我们关注与所爱之人的联结,不要以为时间没有尽头,还有很多表达爱的机会。也让我们去思考,要用当下拥有的时间、未释放的力量,活出怎样的人生。
★美国《图书馆期刊》特别推荐的口碑之作。Amazon评分4.6,Goodreads评分4.12。
“李维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审视了这一深刻改变人生的事件……一部充满智慧和关怀的作品。”
内容简介
父母终会离去,这一事实被生命的长流遮蔽,我们有意无意地回避,安慰自己他们会一直在身边,直到那一刻变成现实——我,不再是谁的小孩了。成年孤儿,这正是父母离世后人们心底涌出的感受。
这是一份关于失去与爱的告解书。心理医生李维经历了父母的相继离去,陪伴着面对同样创痛的咨询者走出暗夜。经由他们各自的生命故事,李维讲述了这种所有人都要面对、又只能独自承担的经验。在一次次漫长的告别中,他们涉过哀伤的海,重新理解那些极少被言说却不可回避的情感,并共同面对现实中的失去,探寻自我的来处,以及家庭和活着的意义。
很多东西被时间带走,也总有一些会永|久留存。
目录
致 谢 / 1
**章 就这样循环往复 通往未知的旅程 / 5
第二章 哀的价值 丧亲之痛的方方面面 / 27
第三章 我是谁? 父母离去对自我认知的影响 / 51
第四章 在熟悉的地方再见 失去之后,联结仍在 / 75
第五章 我们的至爱 人际关系的变化 / 99
第六章 生命的彼岸 死亡、永恒与信仰 / 133
第七章 暴风雨来袭 逃避哀伤的危害 / 157
第八章 在哀伤之海中学会游泳 应对哀伤的方法 / 175
第九章 爱与告别的人生课 从失去中获得的新认知 / 201
作者简介
心理医生,居住于宾夕法尼亚州,从事临床心理逾四咨询十年。
父母相继离世,曾让李维陷入失落与哀伤。他着手研究成年丧亲,发现整个社会都在回避这个问题,无法言说使得人们被困在对死亡的恐惧、对未能好好告别的遗憾,以及对丧失的不舍中。经过长期探寻,李维将自己与咨询者们的真实经历写入书中,帮助人们理解和应对人生转折中难以避免的创伤。
胡雅琦 译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口译硕士,自由译者。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乡土中国
¥13.5¥2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文言浅说
¥12.2¥24.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偏见
¥19.0¥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4¥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8¥32.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8.1¥49.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西方哲学史
¥14.4¥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2.5¥38.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9¥36.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22.6¥36.0 -
校雠蒙拾 读韩蠡解
¥5.5¥16.8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