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5783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0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301357835 ; 978-7-301-35783-5

本书特色

剖析美国新闻传播实践中的伦理困境,启发新媒介与数字时代的新闻传播教学。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理念和案例两部分,共计十三章。**部分“基础与原则”包括**章至第三章,着重从理念层面阐释伦理和道德的内涵、伦理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伦理与道德推理;第二部分“媒介传播案例”包括第四章至第十三章,在**部分的基础上,着重从实践层面论述媒介传播的真实性、媒介与隐私、保密与公众利益、利益冲突、经济压力与社会责任等专题,并且结合与各章专题相关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探讨,剖析新闻采编工作背后的伦理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还以案例分析思考题的形式提供了一系列多元化的媒介伦理应用场景,模拟新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面临的伦理挑战,有针对性地提供分析问题的思路及策略,以帮助读者培养在复杂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术研究和专业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目录

目 录
**部分 基础与原则
**章 伦理与道德发展
概述:对伦理的研究
伦理教育的价值
伦理德行的三个首要法则
伦理观与态度的形成
伦理困境:价值观之争
本章总结
第二章 伦理与社会
伦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伦理系统形成的条件
社会契约与道德义务
法律与伦理的关系
机构自治与社会责任
信息时代的挑战
肩负社会责任的媒体
本章总结
第三章 伦理与道德推理
道德推理与伦理决策
道德推理的语境
道德理论的哲学基础
伦理视角与传统
道德推理的伦理思想
对道德推理的批判
道德推理模型
一个案例研究
本章总结
第二部分 媒介传播案例
第四章 媒介传播中的真实与诚实
一个有限真实的世界
真实作为基本的价值观
真实的重要性
媒体从业者与真假二分法
知识产权欺诈
讲真话和道德推理的方式
真相与欺骗:假设案例研究
第五章 媒介与隐私:一种微妙的平衡
伦理与隐私:对意义的追寻
隐私的价值
隐私道德规范的必要性
隐私与新闻记者:一些特殊问题领域
探寻新闻准则
广告与隐私
隐私:假设案例研究
第六章 保密与公众利益
保密原则
保密的理由
寻求揭露:行动者的道德立场
新闻学的保密性:某些特殊考量
“记者—信源”关系的变化
保密原则:假设案例研究
第七章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真实与想象
识别冲突:*麻烦的地带
利益冲突的处理方法
利益冲突:假设案例研究
第八章 经济压力与社会责任
经济利益 VS 道德职责
媒体所有权的集中
大众媒体联手市场营销
广告的作用
植入式广告
经济压力:假设案例研究
第九章 媒介与反社会行为
媒介对行为的影响
媒介经验与道德责任
媒介与文明
第十章 不雅内容:自由与责任
对不雅内容的社会监督
色情、淫秽和道德责任
品位问题:令人震惊和不安的视觉效果
道德限制的案例
反对道德限制的案例
寻找标准
第十一章 媒介内容与青少年:特殊的伦理问题
青少年和文化家长作风
对于青少年观众的影响
青少年观众:假设案例研究
第十二章 媒体从业人员与社会正义
社会正义作为显性的道德价值
程序正义原则
媒体从业者与社会正义:两种观点
媒介与社会公平:假设案例研究
第十三章 媒介传播中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与价值观的形成
刻板印象在媒介内容中的角色
直面媒介刻板印象的策略
刻板印象与媒介:假设案例研究
译者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美] 路易斯·阿尔文·戴
----------------------------
路易斯·阿尔文·戴(Louis Alvin Day),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曼希普大众传播学院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法律和伦理。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就读于美国佐治亚大学新闻学专业,1973年获得俄亥俄大学大众传播学博士学位。曾在媒体担任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编辑,1981年开始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曼希普大众传播学院执教。

张龙
----------------------------
张龙,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公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新闻实务和影视传播。曾供职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节目中心《新闻调查》栏目,制作了《“神童”的成长》《榆社:教育之痛》等多部电视深度报道作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