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895040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568950404 ; 978-7-5689-5040-4
本书特色
“西方心理学大师译丛”选自海因茨•科胡特、唐纳德•温尼科特、托马斯•H.奥格登、彼特•冯纳吉、拉康、安娜•弗洛伊德等著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治疗经典代表作,以及其理论思想的重要继承者对其思想的整理或解读,均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理论作品。
该系列集中再现了西方心理学大师的原创核心理论思想,并且首次在国内引进成套系翻译出版,译者由国内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心理学专家李晓驷、赵丞智、李孟潮、张沛超以及中青年领军人物组成。该系列丛书的出版对推动我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以及对国内心理学咨询师、精神科医师、心理学爱好者学习心理学经典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已出版《自体心理学:科胡特青年治疗研讨会文集》《温尼科特的语言》《原始体验的边缘》《梦的意义:构建精神分析临床研究与非临床研究的桥梁》《沉默之道:冥想与心理治疗》《弗朗西斯·塔斯廷》《失败的分析:对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中失败案例的考察》《创造性阅读》《投射性认同和心理治疗技术》《重新发现精神分析:思考与梦,学习与遗忘》《分析的主体》11本。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精神分析大师托马斯·H.奥格登诸多精神分析著作之一,也是其经典代表作。在这本书中他重新思考了精神分析中的倒错、躺椅的使用、梦的自由联想等主题,尤其重点强调了分析师以及受分析者的遐想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主体间分析性第三方在分析过程中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些内容在之前的理论文献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思考,无疑本书对遐想的讨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对于精神分析从业者具有学习价值和意义。同时大量临床案例让相关概念和阐释变得丰富生动。
目录
第 1 章 精神分析的艺术 / 1
第 2 章 对“生机”和“死寂”形式的分析 / 15
第 3 章 分析中的倒错主体 / 43
第 4 章 隐私 、遐想与分析技术 / 68
第 5 章 梦的自由联想 / 88
第 6 章 遐想与解释 / 101
第 7 章 论精神分析中语言的运用 / 129
第 8 章 聆听 :三首弗罗斯特的诗 / 151
参考文献 / 178
索引 / 188
节选
过去几年里,我越来越注意到移情 - 反移情中的生机和死寂感,对我而言,这或许是对分析过程的当下状态唯一且*重要的衡量。在对四个临床案例的讨论中,我将探索如下观点:分析技术的必要元素包含分析师运用反移情经验来处理分析过程中生机与死寂感的特殊的表达性和防御性任务,也包含理解这些经验的特质在病人的内部客体世界和客体关系图景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对分析师和被分析者来说,难题的中心关注点越来越趋向于以下几个问题:对分析双方而言,上一次在分析过程中体验到生机感是什么时候?是否存在,因为惧怕觉察的后果,而没能承认被分析师和 / 或被分析者所伪装出来的活力?哪些种类的替代形式可能被用于掩盖分析过程中的无生机感,例如,躁狂式兴奋、倒错式快感、歇斯底里的治疗内和治疗外的见诸行动,假象构造和对分析师精神生活的寄生式依赖等等?
我下面将呈现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温尼科特( Winnicott1971a )所提出的“我们生活的处所”[在现实与想象之间所体验到的第三块区域( 1951)]这一概念,也包含在分析过程中如何生成这一“处所”(主体间的心境)所存在的种种难题。我同样也在很大程度上借用了比昂( Bion 1959)的见解,即分析师/母亲成功地将投射性认同作为一种容器,使被分析者 / 婴儿的自体投射保持活力,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孕育生机。西门顿( Symington 1983)和科塔特( Coltart 1986)对分析师自由思考的讨论体现了对比昂和温尼科特分析技术工作的重要应用。格林( Green1983)在对死寂体验的分析性理解方面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他把这种死寂体验理解成是早期对抑郁状态母亲的无意识内化。
分析师“真诚”的重要性在近几年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即他能在分析性情境中不落入分析性中立的窠臼,从其自身的体验出发,去自发地、自由地回应被分析者的能力(例子可参见, Bollas 1987, Casement 1985,Meares 1993, Mitchell 1993, Stewart 1977)。正如后续临床案例所描绘的那样,我个人的分析技巧很少包括与病人直接地讨论反移情 。相反,反移情的成分会在我作为一名分析师的各种行为中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展现,例如,在对分析框架的安排、说话的语调、解释的用词与内容以及其他介入方式中、在与紧张驱散行为背道而驰的象征性作用所赋予的额外价值中等。
我会尝试去开发一些有关技术性难题的点子,这些技术性难题包括:在分析性体验里,对生机与死寂感的觉察、符号化与解释。我相信每种形式的心理病理都代表了一种特定类型的限制,即对让个体成为一个全然生机( fully alive )的人的限制。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的目标就比解决无意识内心冲突、缓解症状、提高反思性主体和自我的理解能力,以及增加个人能动性所涵盖的范围更广阔了。尽管个体对生机的感知与上述种种能力密不可分,我仍然相信生机体验是比这些能力更高级的一种能力,并且必须用它自身的术语来表述成分析性体验的一个侧面。
过去几年里,我越来越注意到移情 - 反移情中的生机和死寂感,对我而言,这或许是对分析过程的当下状态唯一且*重要的衡量。在对四个临床案例的讨论中,我将探索如下观点:分析技术的必要元素包含分析师运用反移情经验来处理分析过程中生机与死寂感的特殊的表达性和防御性任务,也包含理解这些经验的特质在病人的内部客体世界和客体关系图景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从这一角度来看,对分析师和被分析者来说,难题的中心关注点越来越趋向于以下几个问题:对分析双方而言,上一次在分析过程中体验到生机感是什么时候?是否存在,因为惧怕觉察的后果,而没能承认被分析师和 / 或被分析者所伪装出来的活力?哪些种类的替代形式可能被用于掩盖分析过程中的无生机感,例如,躁狂式兴奋、倒错式快感、歇斯底里的治疗内和治疗外的见诸行动,假象构造和对分析师精神生活的寄生式依赖等等?
我下面将呈现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温尼科特( Winnicott1971a )所提出的“我们生活的处所”[在现实与想象之间所体验到的第三块区域( 1951)]这一概念,也包含在分析过程中如何生成这一“处所”(主体间的心境)所存在的种种难题。我同样也在很大程度上借用了比昂( Bion 1959)的见解,即分析师/母亲成功地将投射性认同作为一种容器,使被分析者 / 婴儿的自体投射保持活力,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孕育生机。西门顿( Symington 1983)和科塔特( Coltart 1986)对分析师自由思考的讨论体现了对比昂和温尼科特分析技术工作的重要应用。格林( Green1983)在对死寂体验的分析性理解方面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他把这种死寂体验理解成是早期对抑郁状态母亲的无意识内化。
分析师“真诚”的重要性在近几年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即他能在分析性情境中不落入分析性中立的窠臼,从其自身的体验出发,去自发地、自由地回应被分析者的能力(例子可参见, Bollas 1987, Casement 1985,Meares 1993, Mitchell 1993, Stewart 1977)。正如后续临床案例所描绘的那样,我个人的分析技巧很少包括与病人直接地讨论反移情 。相反,反移情的成分会在我作为一名分析师的各种行为中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展现,例如,在对分析框架的安排、说话的语调、解释的用词与内容以及其他介入方式中、在与紧张驱散行为背道而驰的象征性作用所赋予的额外价值中等。
我会尝试去开发一些有关技术性难题的点子,这些技术性难题包括:在分析性体验里,对生机与死寂感的觉察、符号化与解释。我相信每种形式的心理病理都代表了一种特定类型的限制,即对让个体成为一个全然生机( fully alive )的人的限制。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的目标就比解决无意识内心冲突、缓解症状、提高反思性主体和自我的理解能力,以及增加个人能动性所涵盖的范围更广阔了。尽管个体对生机的感知与上述种种能力密不可分,我仍然相信生机体验是比这些能力更高级的一种能力,并且必须用它自身的术语来表述成分析性体验的一个侧面。
本章的重点是临床。我不会花大量笔墨去定义心理学层面的生机和死寂,甚至不会尝试去描述我们如何决定某一给定经验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生机或死寂的特性。这些问题并非不重要,而是因为我能想到的处理这些问题的*好方式就是讨论临床情境。我相信临床情境必然集中涉及经验的这些特性,并且我希望这些描述本身能够传递出一些东西,那就是分析师和被分析者是如何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体验到生机与死寂感的。在接下来对心理层面的生机与死寂感形式的四例临床讨论中,我们会重点关注反移情经验在创造分析性意义的过程中是如何被运用的,这些过程即觉察、符号化、理解和解释主导性移情-反移情焦虑的过程。
作者简介
托马斯·H.奥格登(Thomas H. Ogden),美国当代著名精神分析大师。医学博士,毕业于阿姆赫斯特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和旧金山精神分析协会。他曾担任伦敦塔维斯托克诊所的精神病医师,目前是精神科高级研究中心的联合主任,旧金山精神分析协会的教员,北加利福尼亚精神分析协会的督导师和分析师。
译者简介孙启武,应用心理学(临床与咨询方向)理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从2001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至今。中国首位获得治疗性评估认证的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督导师(D-21-007),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陈明,创立心理学空间网,个人执业心理咨询师。
熊冰雪,武汉市黄家湖中学德育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
-
全国高校艺术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用艺术概论(第2版)
¥34.5¥78.0 -
中华非遗工艺实录.第1辑
¥43.9¥78.0 -
红楼璧合(全3册)
¥360.0¥600.0 -
2023天津科技统计年鉴
¥50.0¥68.0 -
名家推荐学生必读丛书--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科学技术卷) (上下)
¥16.5¥59.6 -
世界艺术史:08:08:激情与惆怅:法兰西:Passion et melancolie: la France
¥40.2¥79.9 -
糖果屋-涂兔乐-赠超大海报可爱贴纸
¥4.5¥12.0 -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汇编
¥22.6¥30.0 -
闵祥德书法集
¥92.2¥128.0 -
广告策划与创意实务
¥21.3¥35.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偏见
¥19.0¥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4¥45.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2.5¥3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8.1¥49.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西方哲学史
¥14.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自卑与超越
¥15.5¥39.8 -
乡土中国
¥13.5¥26.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8¥32.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9¥3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4.0¥36.8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22.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