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说之死

包邮传说之死

当代中国当红作家名作·跨世纪文丛

1星价 ¥18.3 (7.1折)
2星价¥18.1 定价¥25.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3541203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350
  • 出版时间:2001-05-01
  • 条形码:9787535412034 ; 978-7-5354-1203-4

内容简介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世界文学潮流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当代文学获得了前所末有的变异和发展。作为这种变异和发展的*主要的标志,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格局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样,从狭隘走向阔大,独一无二的选择让位给多种多样的选择。现实主义依然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但在现实主义之外,又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艺术探索和实验,从而造成了中国当代文苑的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多无化的艺术景观。尽管还有干扰甚至还有禁锢但作家的艺术创造力、文学整体的生产力,毕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和发展。
回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变异和发展,我们充满深深的怀念,但我们更寄希望于未来二十世纪*后几年的岁月和二十一世纪更长的岁月,我们相信,未来的文学一定会获得更新、更好、更大的变异和发展。
《跨世纪文丛》正是在新旧世纪之交诞生的。她将融汇二十世纪文学、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变异的新成果,继往开来,为开创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的新格局,贡献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她将昭示着新世纪文学的曙光。
《跨世纪文丛》将不拘一格,陆续推出中国当代作家创作的新成果,以小说为主兼及其它:散文、诗歌、纪实文学、文学论著等。不分作家的大小不论名次的先后,不计伤口的长短,只要是创造性的成果,均将适当予以接纳。
《跨世纪文丛》将立足当代,放眼未来,既弘扬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双倡导开放性、探索性和多样性。在选择标准上,将坚持美学——历史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看重其文学性,又要看重其包容的文化内涵、历史深度和思想力度,既要重视其艺术上的创新,又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期待。

目录

《跟世纪文丛》缘起
总序:跨世纪的机缘
厚土
锄禾
古老峪
选贼
眼石
看山
合坟
假婚
秋语
送葬
同行
送家亲
驮炭
“喝水——!”
篝火
好汉
天上有块云
青石润
二龙戏珠
古墙
传说之死
黑白
北京有个金太阳
留下的,留不下的(代跋)
不是选择(代跋之二)
附录:李锐主要作品目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锐,1950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四川自贡。1966年毕业于北京杨闸中学,随后,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中,于1969年自北京赴山西省吕梁山区邸家河村插队落户。1975年分配到山西临汾钢铁公司做劳力工,1977年调人《山西文学》编辑部(当时的刊名还叫《汾水》)做编辑工作。1980年至1984年,自学寒窗,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函授部。1974年发表**篇小说,迄今已发表中、短篇小说近百万字,出版过小说集《丢失的长命锁》、《红房子》等,曾获“《山西文学》优秀小说奖”、“赵树理文学奖”。1986年起开始致力于系列短篇小说《厚土——吕梁山印象》的创作,已发表的《锄禾》、《眼石》、《合坟》等得到广泛的好评。其中《合坟》一篇还荣获“1985一1986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曾任《山西文学》副主编,现已调入赵树理文学院从事专业创作。《厚土》是好几篇作品的总称,或曰《吕梁山印象》,每篇均很短。已发表的9篇分别见于《人民文学)1986年第11期(《锄禾》、《古老峪》),《山西文学》1986年第11期(《选贼》、《限石》、《看山》),《上海文学》1986年第11期(《合坟》、《假婚》),《青年文学》1987年第12期(《驮炭》《“喝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