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学-(第十四辑)
读者评分
4.5分

日本学-(第十四辑)

1星价 ¥18.6 (4.9折)
2星价¥18.6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yuc***(三星用户)

日本学-(第十四辑)

本书为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论文集

2020-06-03 13:51:44
0 0
809***(二星用户)

值得收藏的日语书

这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图书,值得收藏的。只有在北大日研中心图书管理才可以看到,市面上讨不到,所以很有收藏价值。对于学日语的研究者以及日语爱好者都是不错的选择。本书质量不错,物美价廉

2014-07-26 10:44:13
2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2334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1
  • 出版时间:2008-04-01
  • 条形码:9787501233434 ; 978-7-5012-3343-4

本书特色

《日本学》是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论文集。它的宗旨是,对日本进行综合研究,探索其与他国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在民族性格、历史传统和深层文化方面的特点。 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按照某种主观意图去剪裁甚至曲解事实,这种削足适履式地为现实服务的方法,是不足取的。提供确切的事实和对事实的正确解释,是学术发挥其社会效益的唯一正确途径。《日本学》坚持这一原则。 本书是《日本学(第14辑)》。

内容简介

《日本学》是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编辑的学术论文集。它的宗旨是,对日本进行综合研究,探索其与他国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在民族性格、历史传统和深层文化方面的特点。 科学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按照某种主观意图去剪裁甚至曲解事实,这种削足适履式地为现实服务的方法,是不足取的。提供确切的事实和对事实的正确解释,是学术发挥其社会效益的唯一正确途径。《日本学》坚持这一原则。 本书是《日本学(第14辑)》。

目录

中日文化比较带来的思考
日本古代文明的历史考察——与“海洋的日本文明”史观的商讨
中日文化交流五次高潮的特点
日本近现代佛教的发展与演变
中日家训特征之比较
试论古代中国人日本观的演变和特点
朱子学与近世中日韩三国的政治文化
幕末动荡社会中的信仰(续)
幕末明治初期的“宪法”与“国体”
徐光启的日本观研究
日本解决劳资纠纷和推进劳资关系和谐的举措——以劳动审判制度为例
日本选举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对日本新民族主义思潮研究述评(1995—2007)
日本中央政府高级公务员的选拔、开发与领导人才任用标准
后冷战时期日本的新民族主义思潮与国家发展战略:影响及局限性
战后日本新宗教参与政党政治的方式、动因及其认识
扩大战略互惠 谋求共同发展
以和制胜 引日入亚——在日本看胡锦涛主席**任期的对日外交
日本对台湾政策的演变
环境合作与中日关系:新挑战与新机遇
编辑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试论古代中国人日本观的演变和特点
  王晓秋
中日相互认识,即中国人的日本观和和日本人的中国观,是日本研究和中日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日关系史也是一部中日相互认识的历史。因为只有通过相互交往、交流,才能产生相互了解和认识,而相互认识又决定了两国之间的互动,如亲疏、好恶、和战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进一步加深了相互认识,从而又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
中日相互认识是动态的、发展的,随着不同时问、空间、环境的历史变迁而变化:它要受到两国国内形势、两国关系及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它又对两国历史和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产生影响。
中日相互认识又是多元和多层面的,两国国内不同身份、地位、利益的阶层、集团和个人,可能有着不同的认识,并用不同的方式、载体加以表述。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应该深入具体地研究在两千年的中日关系史上,中日两国是怎样相互认识的?中国人的日本观和日本人的中国观在不同时代如何变化?有哪些?因素促进或阻碍了相互认识?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样的历史经验教训?今天中日两国怎样才能加深相互理解,以构筑更加健康、稳定、友好、合作的中日关系。
以往关于中日相互认识的研究,比较集中在近现代和个案研究方面。本人十多年前曾写过《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的变迁》一文,发表于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的刊物《日本学》第三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