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当代性--以贾平凹,阎连科和陈应松为个案
读者评分
5分

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当代性--以贾平凹,阎连科和陈应松为个案

1星价 ¥9.8 (4.9折)
2星价¥9.8 定价¥2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062***(三星用户)

以三个作家来写一篇博士论文,也扯淡了

舒适很便宜。质量还行,封面朴素!

2013-10-24 21:49:3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46895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233 页
  • 出版时间:2008-06-01
  • 条形码:9787500468950 ; 978-7-5004-6895-0

本书特色

论文《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当代性》,以三个作家为个案,论述了当代乡村小说的当代性问题。论文对当代性的解释别有新意,而且是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言说的。因此不空泛、不高蹈。特别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对“乡土小说”、“农村题材小说”、“乡村小说”的识别和界定,显示了作者很好的学术训练和学术眼光,有很强的历史感。对乡村政治与权力关系的剖析,很有新意。其中“冲突”、“嬗变”、“分裂”、“荒诞”、“疼痛”的描述也很有感觉。         ——孟繁华   论文从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文化内涵和文学特征两个方面入手,认为其当代性表现为介入却无奈、批判又理解的现实态度以及复杂而混沌的创作方法。这样的论断大致上把握了中国当代文学和现实社会在现代、后现代多重文化的碰撞、融合下所呈现的复杂、多元的形态。作者的立论是建立在对二元对立思维的否定的基础上,受惠于对话理论和西方现代社会学对社会结构的文化阐释的思想资源。因此,他更重视当代性的文化内涵。他从乡村生态、乡村政治和乡村寓言这三个方面来讨论乡村小说的文化内涵,既能较好地与已有的乡村小说学术见解对上话,又明显地体现出自己独有的理论和见解。         ——贺绍俊   该论文的主要优点是将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乡村小说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较全面地阐释了它的当代性特点。作者对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与1980年代乡村小说差异的把握是敏锐的;对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特点的概括也比较准确,通过对贾平凹、阎连科、陈应松三个作家作品的分析,深入地阐释了199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小说的当代性特点。包括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作家的思想感情与时代的关系,他们的思考、困惑,参与生活的方式,情感表达方式等,该文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释。另外新的角度、新的观念都使论文具备了较大的创新性。          ——张卫中

目录

关注乡村小说当代性的研究——序陈国和《1990年代以来乡村小说的当代性》**章 绪论**节 乡村小说的概念一 自足——乡土小说二 革命——农村题材小说三 多元——乡村小说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一 研究对象  二 代表作家第三节 乡村小说的当代性一 介入却无奈二 批判又同情三 复杂而混沌第二章 乡村生态的颓败 **节 文化的溃散:贾平凹的乡村书写一 《土门》:双重批判与矛盾心结 二 《高老庄》:乡村文化的挣扎与救赎  三 《秦腔》:乡村文化的溃败 四 乡村颓败叙事的决绝和感伤 第二节 想象的终结:阎连科的乡村反思 一 《日光流年》:向死而生的悲剧宿命  二 《受活》:乡村乌托邦的破灭 三 《丁庄梦》:身体的消殒与人性的堕落  四 乡村终结叙事的绝望与悲悯 第三节 整体的破败:陈应松乡村小说的社会学叙事  一 城市挤压下的乡村 二 乡村自然生态的破败  三 乡村伦理的堕落 四 底层关怀的复杂情感——当代性的应有主义 第三章 乡村政治的剖析**节 贾平凹:乡村文化政治秩序的重组一 本土与外来力量的冲突二 乡村文化权力的嬗变三 分裂而决绝的文化选择第二节 阎连科:乡村权力政治的反思一 写实:批判与同情二 荒诞:反思与狂欢三 疼痛:绝望与救赎第三节 陈应松:乡村政治体制的失范一 基层政权组织的涣散二 干群关系的尖锐对立  三 乡村干部的无奈和尴尬第四章 乡村寓言的叙述 第五章 结语参考文献后记英文目录
展开全部

节选

本书从贾平凹、阎连科和陈应松的作品比较研究切入,将19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作为话语资源,分别从乡村生态、乡村政治以及乡村寓言的角度对乡村小说所显示的当代性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指出其特征是:面对现实问题介入却无奈、批判又同情以及情感状态的混沌和创作方法上的复杂多样。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渗透,这种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层次地把握中国现当代乡村小说文化内涵的嬗变和文学特征的变迁。

作者简介

陈国和,湖北通山人,1996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系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咸宁市“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在站博士后、咸宁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参与国家级课题两项,主持省厅级课题一项,主要著作有《多维视野下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文艺评论》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外文学比较以及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