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亚回族陕西话研究

中亚回族陕西话研究

1星价 ¥25.2 (7.0折)
2星价¥25.2 定价¥3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703794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6
  • 出版时间:2008-05-01
  • 条形码:9787227037941 ; 978-7-227-03794-1

内容简介

这本书主要是在深入中亚回民乡庄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里面也吸收了中亚东干学者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这主要是东干族语言学家杨善新先生在1968年所著的《东干语的托克马克方言》(东干文版)。该书中作者对托克马克方言(即陕西话)的语音系统,陕西话和甘肃话的比较,中亚回族文学语言的形成,姓氏和外来借词等方面都作了全面的探讨,更为可贵的是该书保留了俄国学者瓦西里·伊万诺维奇1891年在营盘学校当教员时调查收集下的陕西回族进入中亚不久的早期语言资料。这些资料十分难得,故本书在正文后面摘其精要做了原文附录。此外,还有M·哈桑诺夫1976年收录下的《回族民人的故今儿》,这是一本陕西回族的民间故事集,里面保存了非常丰富的中亚回族陕西话的语音和词汇资料。

目录

**章 中亚回族陕西话概况
一、中亚回族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亚回族的分布
三、中亚回族陕西村
四、中亚回族陕西话
五、本书所使用的音标符号及有关说明
六、发音合作人
第二章 中亚回族陕西话的语音系统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四、声韵配合关系
五、声母、韵母和声调的配合关系
第三章 中亚回族陕西话同音字表
第四章 中亚回族陕西话与甘肃话的比较
一、语音
二、词汇
第五章 分类词汇
凡例
一、天文
二、地理
三、时令、时间
四、农业
五、植物
六、动物
七、建筑、房舍
八、用器
九、称谓、人品
十、亲属
十一、身体
十二、疾病、医疗
十三、服饰
十四、饮食
十五、红白喜事
十六、日常生活
第六章 中亚回族陕西话的语法特点
第七章 中亚回族陕西话标音举例
附录:《东干语的托克马克方言》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中亚回族陕西话概况
 一、中亚回族的形成与发展
  中亚回族是中国西北穆斯林的一支。
  他们的主体是我国晚清时期西北回民起义军的后裔。1862年,我国西北地区的回民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反清斗争。起义首先从陕西渭南、大荔一带开始,接着华州、华阴、长安、蓝田、高陵、泾阳、富平、咸阳等也点燃起了反清斗争的烈火,并很快席卷了整个关中平原。清朝政府的地方军队遭到了回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西安等重要城市也被起义军包围。清廷多次派兵镇压,回民起义军转战甘肃(包括今天宁夏)、青海、新疆,经过长达15年的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惨遭失败。1877~1878年间,起义军幸存者分三批陆续进入中亚俄国境内。**批过境的基本上是甘肃籍(包括今天宁夏)回民,大都在伊塞克湖畔的普尔热瓦斯 克定居。第二批是陕西籍回民义军原部,由白彦虎率领,经纳伦到达托克马克。后来定居在营盘和新渠。第三批移民以陕甘回民为主中,还有一些青海籍的,进入中亚后定居在奥什,后来青海籍回民又迁到江布尔。
  1882~1884年,我国新疆犁地区的回民又陆续进入俄国。这次移民是在俄国将抢占的领土“伊犁”归还我国之后开始的。1881年,俄国将以前抢占我国的伊犁地区归还我国,一部分伊犁的回民担心中国会因为回民暴动的事对他进行报复,想迁移到俄国境内。
  ……

作者简介

林涛,北方民族大学教授。1941年出生。宁夏中卫市人。现为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中国回族学会理事、宁夏语言学会顾问。从教45年,在高校工作期间主要担任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曾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教务处长等职务。教学中主张“知行合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成绩显著,被宁夏回族自治区授予优秀教师称号。科研上致力于宁夏方言和中亚东干语研究。发表论文近50篇,出版著作和译作数部,多次获得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励。代表作有《银川方言志》(合著)《中卫方言志》《中亚东干语研究》《东干语论稿》《中亚回族诗歌小说选译》《中亚回族的口歌和口溜儿》等。199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证书和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