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61183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8
  • 出版时间:2008-08-01
  • 条形码:9787508611839 ; 978-7-5086-1183-9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全面讲述李宁和他的李宁公司从无到有到国内体育品牌**,国际第五的优秀公司的精彩的全过程。从加盟健力宝开始,李宁心中那个想要中国运动员在领奖的时候穿自己国家的体育品牌的梦想就一直激励着他为之努力和奋斗。 虞立琪是一位勤奋的作者。她抓的题目“李宁:冠军的心”是出于她的好奇心。其实这份好奇心我们同样都有。好奇什么?就是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企业都起了什么作用?企业和全局经济有些什么关系?以及企业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中是如何成长的?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 虞立琪充分运用了一名合格记者的采访与研究技能,获取到了丰富资料与信息,以力求报道客观、真实的努力,提供了一个较为翔实而全面的李宁公司案例。这让企业的经验成为土壤,带给人收获与反思的养分。而且,这本书写作风格轻松活泼,让人有阅读乐趣。 胡舒立《财经》杂志创始人、主编 **次见到李宁的时候,他已不再是体操王子。这个人当然有冠军之心。不过我的印象里,李宁之所以是李宁,更突出的还是他坚强的毅力和耐力:不惧困难,绝不放弃。当时想,成就了一位举世知名的世界冠军的能力和特质,对于创办一家公司究竟有什么帮助吗?没有想到,李宁公司一路走来,表现出其创业人的*大的长处,却是与其他商业专才合作的气度和能力。这个类别的公司成长路径,究竟别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关心的读者请翻阅此书吧。 周其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内容简介

如今,李宁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的体育品牌,不仅中国运动员穿,甚至外国运动员在奥运会领奖台上都穿上了李宁服装。这看似美好而简单的结果背后是李宁公司十多年来的艰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的时候,这个一直以来跟体育联系千丝万缕的公司的经验也许是目前众多为奥运营销找不着头绪的企业的一个标杆。
本书是全面讲述李宁和他的李宁公司从无到有到国内体育品牌**,国际第五的优秀公司的精彩的全过程。从加盟健力宝开始,李宁心中那个想要中国运动员在领奖的时候穿自己国家的体育品牌的梦想就一直激励着他为之努力和奋斗。

目录

序 “一切皆有可能”
前言
**章 “李宁”诞生
 健力宝之行
 传奇李经纬
 全新旅程
 名气和运气
 横空出世
 亚洲雄风震天吼
第二章 体操所带来的
 从体操开始
 中国体操
 什么叫坚强
 一个时代
 身负众望
 黯然离去
第三章 高速发展
 营销模式创新
 陈义红
 终于有了一双“李宁”
 理得清,走得远
 到达巅峰
 品牌意识
第四章 危机出现
 跌落
 不要怪李宁
 改变
 咬牙向上
 陈义红要离开
 元老问题
第五章 二次创业
 张志勇上任
 当头棒喝
 品牌再造
 醒来,但不一定是狮子
第六章 导入战略
 问题仍存在
 战略出现
 优点不少
 更专业
 研发
 体育营销
 资本响当当
第七章 可靠的组织
 闲云野鹤
 明智的放权
 *早的试验
 团队建设
 **步
 继续前进
第八章 世界是平的
 你好,奥胖
 体育营销之路
 签约NBA球星
 意外的胜利
 发出中国的声音
 不得不为
 太早的国际化
 时尚化的努力
第九章 日出东方
 奔跑吧
 一双造型奇特的鞋子
 奥尼尔的大脚
 东方传奇
 大国崛起,需要中国元素
第十章 竞争
 诸侯
 阿迪达斯金字塔
 耐克”放胆做”
 安踏追赶
 动向突袭
 世界品牌不是梦
 渠道大战
 好事情
第十一章 不平凡的2007
 风往哪里吹?并购!
 划算不划算?
 理想的光辉
 sneaker:球鞋怪人
 “雷锋001”别注版出炉
 我为鞋狂
 把球鞋做成文化
 独一无二的“李宁”
 新园区,看世界
第十二章 提起奥运心头热
 渴望之心
 遗憾之外
 非奥运营销
 四两拔千斤
 奥林匹克山上
 鱼与熊掌
尾声
后记
致谢
附录1 李宁个人大事记
附录2 李宁公司体育营销赞助对象
附录3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李宁”诞生
  健力宝之行
  这是李宁人生中除了体育之外的**次重要抉择。
  他神色凝重,端坐在椅子上,窗外是熟悉之地广州的潮湿景象。此刻,李宁面对着一个意想不到的建议:去经商吗?这位体操王子此时26岁,已经退役,有着全国人民都熟悉的清纯面孔、一头黑发和腼腆的笑容,以及令他自己也感到陌生的经商冲动。
  他的面前,坐着抛给他这个主意的人,李经纬。这位企业家拥有自己的私营企业健力宝集团和对商业运作的熟悉和天分。
  “漂亮,漂亮,他站稳了!”在赛场上,李宁的无数次落地动作令全场喝彩。但是这次,“落地”却异常艰难。离开了赛场,哪里是这位落寞的、心烦意乱的退役运动员的退路?一般而言,地方体委都希望本地的著名运动员退役后回家乡担任体委副主任,广西体委已经对李宁发出了担纲副主任的邀请。这是一个稳妥且顺理成章的选择。还有另一条老路就是当教练,也有很多退役的冠军运动员会选择这条道路。国外也希望李宁去担任他们国家队的教练。但是,这两种选择对李宁而言都显得保守了。对于李宁而言,比其他著名运动员退役时多出来的一个选择是:加盟演艺界。李宁在此之前和众多体育明星录制过唱片,他对演出挺有兴趣,也隐隐地希望自己能够往演艺事业上发展。不过,这个选择虽然快乐却缺乏足够的智力挑战,所以*后也未能进入李宁的视野。
  这时候,李经纬建议他加入健力宝。
  李宁当时有在深圳创办一所体操学校的念头,李经纬给李宁的建议颇具吸引力:办自己的经济实体,以支持体育发展。李经纬建议说:“光靠赞助不行,一定要有经济做后盾,这样才是稳定的、长远的发展思路,你可以搞经济来发展体育。”对此,李宁有点心动了。李经纬马上向李宁解释这个陌生建议的意义:“我觉得你是不是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想得深一点,跳出运动员退役后不是出国就是当官的模式,重新设计一条道路,并让它也成为一种模式?”
  面对老朋友提出的这个建议,李宁需要突破的障碍很多。*重要的是,他需要放下一切,自己拿着档案去广东三水小镇,面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不是在体操台上,而是在完全陌生的大班桌后;而且,舆论对体操王子经商也颇有微词,“体操王子”这个巨大的荣誉,让李宁很难轻易去冒险。
  李宁对做企业没有多大把握。但显然,李经纬的热情*后感染了他。在整个中国对企业都知之甚少的时代,在自己对如何办企业毫无了解的情况下,李宁*后的选择更多的是基于感情、直觉,基于某种冲动和向往,而非缜密的分析决策。“真的是盛情难却。”李宁说。而且,更为现实的是,对一位失利的运动员而言,体委这个大家庭再也不能表现出对心爱儿子的关爱,此时情绪低落的李宁更愿意贴近对他表现出关心的李经纬。这次选择对于从小就在体操队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生活、成长的李宁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李宁的解决方法是:速战速决,做一次重大赌博。所有用青春挣来的荣誉,将被全盘压在一个私营企业的未来上。
  1989年5月,抱着对商业的好奇、想真正做事情的激情以及对老朋友的信任,李宁接受了李经纬的邀请,加入健力宝,成了健力宝集团的总经理特别助理。
  时至今日,体育明星退役后进入企业已不鲜见。仅仅在国内,继李宁之后,就有邓亚萍、李小双等一些世界冠军相继成立了自己的体育用品公司,以自己的名字作为品牌。尽管这些后来者面对的是更好的市场环境、数量更为庞大的消费者和有先例可循的公司运作方法,但是这些明星创办的公司,无一能够达到今日李宁公司的高度,其中有的公司甚至只是昙花一现。
  故此,有必要在此时慎重地看看,加入健力宝集团对于李宁日后的成功而言意味着什么?李宁如何走出了和其他体育明星与众不同的道路?实际上,正是因为站在多年以后回望,健力宝对于李宁而言的重要作用才清晰起来。
  根据零点调查集团董事长袁岳的分析,正是因为有了健力宝,李宁公司在起步时才具备了成功公司的雏形,这区别于目前众多凭借个人资源建立起来的体育公司。
  尽管当时的健力宝只是偏僻一隅的小镇上的乡镇企业,但正是这个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早具备企业形态的企业之一,在未来让刚刚起步的李宁有了起跑的助力。
  全新旅程
  “让我们欢迎李宁。”李经纬站在台上,激动地对着话筒说。
  台下的李宁也同样激动。
  1989年4月21日下午,在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一个特殊的受聘仪式正在进行。李宁从6岁开始体操生涯,20年来,每次走上比赛台,都面对着不可预知的挑战,而这一次他将面对的是一条完全陌生而艰苦的道路。
  李宁带着微笑走上台,从李经纬手中接过聘书,全场掌声雷动,照相机和摄像机频频闪动。此后,李宁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
  事后的发展证明,在健力宝担任总经理助理的这一年对李宁而言大有裨益。从6岁开始就从一个体操房到另一个体操房的李宁开始接触体操以外的世界,而且,还是陌生的商业。在这里,他将从事一些自己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
  1989年的中国市场正处于经济过热后“治理整顿”所形成的低谷状态,无数企业正忍受着前所未有的阵痛。而健力宝是少有的较为顺利者,李宁初到健力宝,主要分管公关宣传、市场策划、筹办运动服装厂等工作。
  他着手的**件事情是为健力宝拍摄一部广告片。调研之后,李宁认为,健力宝以前的广告形式比较陈旧,效果不好。《李宁:从106块金牌到16亿身价》中记录道:“凭着一种天生的直觉,以及多次出国比赛所培养出来的眼界,李宁提议重新拍一个有冲击力、富于体育动感的健力宝广告片,而且由他亲自出演。这个建议,连同在当时属于天文数字的60万元的广告费用,得到了李经纬的全力支持。广告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后,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这一年,健力宝的销售量增加了3 000万元。”经此一役,李宁在健力宝集团开始赢得了更多员工的尊敬,他不断试图证明:自己也懂得商业。
  李宁在健力宝集团经历了*初的商业磨炼。难得的是,这位前世界冠军并没有架子,他愿意从头学习经商,踏踏实实干起。为了商业他做出种种妥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不是和社会脱节的不谙世事之人。
  制作一则气势磅礴的广告只是李宁工作内容里的一小部分,李宁还需要面对更加琐碎而且无奈的日常事务。一件小事可以说明李宁当时的工作态度。在一篇刊发于1990年第11期《南风窗》杂志题为《李宁紧急出动》的报道中,作者屹立描写了这样一幕:“1990年4月20日,深夜,北京的春夜,仍有几分寒意,李宁手提大哥大,形色匆匆地走进了一家新闻机构大门,直奔总编室。”
  总编室的一位值班负责人接待了李宁。尽管之前没有联系过,但是,他仍然立刻认出了这位体操王子—当时,谁不认识这位领奖台上的冠军呢?不过,“对于这位大名人深夜来访,他也有几分纳闷”。《李宁紧急出动》一文介绍了这位名人贸然登门的原因。事件的起因是,当时健力宝把产品上印制的生产日期提前了,被山西质监局检查出来,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技术监督报》公开披露了这一案例。接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半小时》节目又予以转播,于是,某通讯社记者据此采写了《健力宝违反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受罚》的稿件。此事很快被和媒体关系甚好的健力宝获悉。李宁当时在健力宝分管宣传工作,这是他的职责范围,他必须面对,于是不得不深夜亲自出马。
  《李宁紧急出动》里描写了李宁的办法:“李宁介绍了他现在的身份后,就直截了当地提出,希望撤销该媒体当天播发的一条批评健力宝的新闻。他提出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健力宝公司在国内已有一定名声,此稿一见报,势必严重损害企业声誉,影响企业经营;二是,健力宝目前已初步开拓了一些国际市场,此稿见报会影响健力宝的出口,对国家不利。”
  李宁亲自登门的效果和坦诚的态度不可小视。该文介绍说:“这位负责人问李宁:我们播发的这篇稿子是否是事实?李宁承认是事实,并再三解释希望能够撤销那篇稿件。”事情的结果是,“也许是李宁的精神感动了负责人,也许是稿件见报后的社会效应难以预料,这位负责人说了句下不为例,大笔一挥,撤下这篇稿件,并通知了全国各主要报纸和广播电台、电视台。第二天,这篇颇能引起些震动的批评稿,并没有出现在报纸版面上”。李宁凭借对一家企业的信心和热情,以及健力宝过去的声誉,总算解决了这件事情。健力宝躲过了一劫。
  在种种妥协、对公司的利益关注和学习商业社会规则的过程中,李宁开始了解商业。
  他成长起来。
  亚洲雄风震天吼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这首亚运会的主题歌《亚洲雄风》,李宁本人偶尔也会不自觉地哼唱起来。不仅李宁,当时全国人民几乎都熟悉这个旋律。这是一个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体育赛事,凝聚了全国人民的民族热情和自豪感。
  和李经纬曾经交往甚密的著名策划人王志纲在2006年11月23日举办的“佛山财富精英论坛”上发表的演讲中提及了这段历史:“1990年,我作为健力宝集团的总顾问,与当时的老板李经纬、体操王子李宁到北京去,北京市的常务副市长张百发亲自到人民大会堂门口把我们迎接进去,规格很高。这时北京正在筹备亚运会。粤商的代表李经纬代表广东人民,拿出上千万元来支持北京举办亚运会,正是这个举动,让张百发感动得热泪盈眶,几乎毫不犹豫地满足了健力宝提出的三大要求:**,在天安门前放一只健力宝的充气罐作为广告,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二,希望当时的总书记 江 泽 民 在天安门接见以李经纬同志为代表的赞助亚运会的企业家;第三,给刚冒出头的李宁牌服装冠名权,在整个中国的火炬长跑上做标识,进行广告宣传,并要求中央电视台连续跟踪报道。”
  具体到操作层面,据《李宁:从106块金牌到16亿身价》描述:“亚运会火炬接力处对买断亚运会火炬接力开出了300万美元的高价,无论是“李宁”还是健力宝根本承受不了。这时,李宁本人的公关能力及名人效应再次发挥作用,他调动国家体委的老关系,并用一种爱国情绪感染了火炬接力处的领导:如果火炬接力的承办权落到外国公司的手里,那将是12亿中国人的耻辱。经过一番谈判,*终,亚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由健力宝主办,费用只要250万元人民币。”
  于是,就有了那么一个历史性的时刻:1990年8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李宁作为运动员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宁”运动服,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里接过了亚运圣火火种。取圣火这种形式当时在国内非常少有,这个带给人神圣感的时刻通过电视定格在了全国观众的心中。至今,很多人都能回忆起当年在世界屋脊上那雪白与神圣的一幕。整个亚运圣火的传递过程,有2亿人直接参与,25亿中外观众从新闻媒体知道了健力宝和“李宁”。火炬传递到天安门,通过中央电视台,全国人民都发现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上穿的都是国产“李宁”服装。
  此次广告一举成功。王志纲回忆道:“亚运会结束以后,一颗新星升起来,健力宝*红火的时代到来了!‘李宁’服装一夜之间在中国风行!坦率地说,‘李宁’服装的质量、款式都不是*好的,但健力宝慷慨赞助亚运会的爱国举动让全国上下对之刮目相看。
  实际上,1990年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国随后的经济发展奇迹有着很强的关联,“李宁”分享了这些奇迹。随着亚运会的召开,“李宁”成了著名品牌。这一刻,李宁牌真正横空出世。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市场一直是一个需大于供的市场。体育用品行业尚未成形,打造品牌的观念更是鲜有,市场上产品质量不稳定,当时的康威是国内体育用品一枝独秀的品牌。宽广的市场机会,决定了一个新的强势的品牌很容易在当时空白的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好感。“李宁”正是那个好感获得者。
  亚运会结束以后,“李宁”服装一夜之间在中国风行。亚运会闭幕的当月,刚刚成立的“李宁”就收到了价值1 500万元的订货单。
  当获知良好的品牌效应时,神经已经紧张到极点的李宁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个夏天,成了李宁商业故事的真正开始。
  此时距离李宁汉城奥运会失利,仅仅两年。
  第二章 体操所带来的
  从体操开始
  一个6岁的小男孩,敦实得像一个小土豆,正在家门口的空地上和小伙伴比赛倒立。又一次,他赢了。他总是伙伴中倒立姿势*好、时间*长的,这令他十分得意。
  这个天生喜欢拿大顶、翻跟头的小男孩简直是望子成龙的家长的至爱。和需要强迫和鼓励发展一种长项的孩子不同的是,这个憨厚而机灵的孩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就死缠着老师要求参加学校课外体操小组,一回家就将活动床板取下来练翻腾,又将床架竖起来练抬腿。体操对他而言是这样好玩,在学校里,身为班长的他领着全班同学早自习,自己却跑到讲台上翻倒立,摆倒“大”字,把底下的同学逗得哈哈大笑。
  玩到8岁多时,这个小男孩被省体操队看中,离开家乡来到省体操集训队。4个月之后,同一批招收的20个小朋友中只留下了3个,其中就有年龄*小的这个小男孩。
  从那之后,这个小男孩就离开了家乡和父母,跟随教练开始了体操生涯。那时是1971年。
  他就是李宁,一个1963年出生于广西柳州普通教师家庭的会拿大顶的男孩子,外号“小猴子”。
  小李宁在广西体操队进步得很快。1973年春,10岁的李宁**次登台亮相,随队到南昌市体育馆参加了全国少年体操分区比赛。《体操王子李宁》中记载:“广西队出场比赛时,全场发出了一阵笑声,原来李宁犹如‘鸡立鹤群’一般走在众选手的后面,小家伙还旁若无人地瞪着一双大眼睛朝看台上东张西望呢。更叫人忍俊不禁的是他做完表演动作后,总爱调皮地冲观众吐一下舌头。当时李宁身高才1.29米,还没有跳马高,他踩着教练垫的厚厚的一摞垫子,才勉强够着双杠。可就是这个令人发笑的小不点儿,居然做出了当时还没有几个人会做的高难动作—双杠前摆转体成倒立,跟头也翻得干净利落。观众无不为他捏一把汗。李宁头一回参赛就夺得了双杠第四名和自由体操冠军。父母闻讯欣喜万分,他们把奖品—景德镇产的瓷杯,当成‘珍品’保存了下来。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不点儿初露锋芒。”
  就在这次比赛中,江西队的教练张健注意到了这个小不点儿。在2007年7月6日云南《生活新报》的《张健:没有我,就没有李宁》一文中,张健回忆当时见到李宁时的情景说:“在那么多小运动员里,他太突出了,我断定他非常有潜力。从那之后,我便一直在研究他。”当时身为江西队教练的他,一直带着弟子童非。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那段时间,童非“可以说是中国体操界*耀眼的一颗新星,许多比赛,基本上是只要他参加了,就能拿冠军。可是,李宁出现后情况就不同了”。
  此时的李宁已经是一位17岁的英俊少年,眉目俊朗,双眼有神,做事认真。他已经和体操一起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他在体操房里成长,并且树立了自己的理想。未来在所有体操运动员都期望进入的国家*高规格的训练队里,他将进行更为火热而严格的体操训练。尽管还是从体操房到宿舍的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但是,他还无法预料,就在这里,他将在教练督促下改掉自己比赛一结束就吐舌头的小习惯,将学会更多高难度的动作。他更无法预料,就在这里,他将遇到欣赏自己、栽培自己的老师,遇到未来的妻子、未来亲如手足的队友和同事,他将会面临无尽的奋斗、至高的辉煌与彻骨的失败。
  未来正悄悄地向青年李宁徐徐展开。
  而当时,他心里只有进入国家队的喜悦,和一腔热血争夺冠军的愿望。
  什么叫坚强
  李宁正是成长在中国体操从无到有的20世纪70年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宁在省体操队的教练梁文杰常跟小李宁讲“外国裁判喝汽水、聊天,给中国选手随便打分”的故事。教练对李宁说:“中国体操队员真生气。他们下定决心要提高自己的技术,不能让祖国被人小看了。现在,他们都老了,为国争光就要靠你们了。”李宁至今都记得这番话,于是他从小就把要为祖国争光的决心悄悄埋在了心里头。
  体操生活赋予了李宁非常顽强的意志。这种意志有天生所得,也有后天培养。
  职业运动员的一面是金牌,另一面则是伤痛。李宁的伤痛来得太早。1973年,10岁的李宁因为右臂骨折不得不基本停止训练整整三年。
  伤病还没有好,李宁就急着回到了训练场。教练让他回柳州探亲治病,他仍自己坚持训练。《体操王子李宁》中描述,李宁“白天跑到学校抓杠子练悬垂,又红又肿的手疼痛钻心。晚上,他又忍着泪将肘关节放在桌上使劲压。在家住了半个月,伤还未好,他便急着要回队训练。当时十二三岁的小李宁磨破了嘴皮子,才使梁教练同意他每周训练部分时间”。带着伤痛,李宁坚持训练着。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和意志,小李宁才能夺回被病痛耗掉的三年时间,追上队友们的步伐。
  就在李宁归队后不久,伤痛再次来临。1976年,李宁从双杠上掉下来,一块小骨片卡在肘关节处,胳膊无法伸直。医生做出诊断,李宁术后将不能再进行体操训练了。手术后,李宁的右胳膊打了整整三个月石膏,他只能看着别人练。即使这样,他还是想办法训练。人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个胳膊吊绷带的小男孩用一只手配合在体操房里练腰腹肌,练前空翻、后空翻,同时做大量跳板、弹网动作。就这样,小李宁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医生治疗,伤奇迹般痊愈了。
  这种意志在比赛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1980年11月,李宁随国家队前往莫斯科参加第十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陌生的国度大雪纷飞,正当李宁踌躇满志之时,却遭遇厄运。《体操王子李宁》介绍,李宁“适应场地时,不慎将右踝骨严重扭伤,脚脖子肿得像发面的馒头,脚一着地就痛得钻心。团部研究决定,不让李宁上场参赛了。此时,离比赛还有三天,离*后的报名期限只有48小时了”。
  李宁内疚而焦急。当时局面严峻,“世界体操锦标赛是和奥运会同级别的大型国际比赛,各国都排出了*佳阵容。中国男队一线队正处于上升阶段,六位好男儿整整齐齐:李月久、黄玉斌、李小平、童非、彭亚萍、李宁,每员大将都身怀绝技。中国队有望在此次大赛中挫败劲敌民主德国队,夺取团体第三,而现在,主要得分手李宁受伤,无疑使中国队陷入决战之前折大将的困境。中国可能就此错失良机。怎么办?”
  李宁决定为此一搏,他做出了让人吃惊的行为。“在报名截止的那天凌晨,李宁悄悄披衣起床,咬着牙跑步出门。当着教练的面,他先是试着用劲儿从凳子上往下跳,然后信心十足地用受伤的脚做单腿平衡和深蹲……”李宁的体能和决心换来了领导的同意:上场。*后,在比赛场上,中国体操队以微弱优势战胜了民主德国队,进入了世界前三名。“李宁的上场,使民主德国队感到惊愕。无疑,他们三天来暗自庆幸的‘难得的好机会’丧失了。事实也是如此,他们仅比中国队少了0.15分。整个大会也震动了:中国人有仙丹神药!他们哪里知道,一个为祖国荣誉而拼搏的赤子忍受了怎样的剧痛坚持到*后时刻啊!‘你的自由体操,世界**,你的意志,也是世界**!’国际体操裁判委员会副主席金子送给了李宁两个‘**’。”
  一个时代
  有了意志与训练保障,李宁进步神速。1980年,李宁前往英国**次参加国际比赛,获得第三名。1981年7月,在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自由体操比赛中,李宁夺得冠军。
  紧接着,1982年10月,第6届体操世界杯在南斯拉夫举行。面对国际上众多好手,李宁全身的细胞都兴奋起来了。在2004年4月14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的纪录片《洛杉矶奥运会体操冠军:李宁》介绍了当时的情形:“有人说这次比赛似乎就是专门为李宁而准备的。”果然,李宁不负众望。赛后,美国体操协会主席对张健说:“李宁的表演太好了,太美了,体操比赛如果不规定10分为满分的话,我要给他打10.5分!”
  《洛杉矶奥运会体操冠军:李宁》继续充满激情地介绍说:“全世界的媒体和观众看到了东方‘体操王子’的出世。在全部7个项目的比赛中,他横扫千军,接连将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和个人全能6块金牌收入囊中。”这一次,李宁果然一举打破了苏联选手连续五届取得世界杯冠军的神话。李宁“一人独得一次比赛中7个项目的6项冠军,创造了体操历史上空前的奇迹,至今仍无人能够打破这个纪录。当年的世界体坛轰动了,谁也没有料到东方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个19岁的体操奇才”。从此,李宁被人们誉为“体操王子”。世界体坛轰动,各国媒体都开始报道这位“中国王牌”、“体操大王”、“小飞人”。
  之前的1979年,马艳红在美国世锦赛高低杠比赛中夺得**个世界冠军;1980年,黄玉斌获第5届世界杯体操比赛吊环冠军;到了李宁带来的令人难忘的1982年之后,中国体操终于扬眉吐气。
  1984年7月29日,李宁**次参加奥运会。《洛杉矶奥运会体操冠军:李宁》介绍当时的情况说:“有了1982年6项冠军的惊人之举后,没有人怀疑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他能夺得冠军,只是能拿多少块金牌的问题。”张健说:“在那一代运动员中,李宁和童非参加的世界比赛里面几乎没有对手。所以我在国际比赛中很坦然,我坐在那儿都不带动的,让他们自己比去。所以外国人感到愕然,比赛前一个小时看不到中国运动员,我们前半个小时才去呢,着什么急,到时候场上淋漓尽致的发挥,超水平的发挥,把外国人全震惊了。”
  在这样的优势下,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体操比赛,李宁的自由体操是单项决赛的**个项目。《体操王子李宁》描述了李宁在场上的风采:“他迈开大步,飞奔向前,以720度旋转开始,继而奔腾跳跃,旋转起舞,动作刚健潇洒,‘托马斯全旋’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后,李宁以空翻两周结束,稳稳地站立在地毯的一角。四个裁判都亮出了10分,李宁高兴得满脸绯红,向观众举起了表示胜利的‘V’字形手势,向场边的张健教练跑去,师徒二人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1984年9月11日,《李宁旋风》一文引用了与李宁同得鞍马金牌的美国选手维德马尔的话:“李宁是有史以来*伟大的体操选手。在我见到的体操选手中,他的跳跃*有天赋,具有爆发力。他的动作像杂技一样美,弹跳也比别人高,落地比别人美,作为一个体操绝技的表演者,他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届奥运会上,李宁一人获得3金2银1铜。
  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强烈渴望民族凝聚力的时代,体育上的成功深深加强了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他几乎已经成了民族英雄,‘李宁’这个名字也成了中国运动员中叫得*响的名字”。在《张健:没有我,就没有李宁》中,恩师张健对李宁辉煌成绩的评价是:“作为一名运动员,李宁可以说是伟大的。”
  此时,李宁不过21岁。

作者简介

虞立琪 资深商业记者,曾获得第九届《财经》杂志奖学金、第二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媒体奖学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