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实验教程

1星价 ¥20.5 (7.9折)
2星价¥20.5 定价¥2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111655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1
  • 出版时间:2008-05-01
  • 条形码:9787811165562 ; 978-7-81116-556-2

本书特色

本教材是北京大学医学实验系列教材之一,主要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和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实验内容,是帮助医学生验证病原学与免疫学基本理论、理解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和掌握免疫学与病原学检验与诊断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指导用书。 本实验教材设计的实验包括三个层次,通过基本实验培养学生掌握病原学与免疫学基本操作技术(如显微观察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分离培养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标记和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等);通过综合实验使学生认识如何将病原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操作和分析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如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细胞因子的检测等);通过高级实验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在技术上和认识上*新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如病原体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分析与鉴定等)。在实验中,通过标本观察、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诊断方法以及建立基本科研思路的训练。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北京大学医学实验系列教材之一,主要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寄生虫学和医学免疫学的教学实验内容,是帮助医学生验证病原学与免疫学基本理论、理解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和掌握免疫学与病原学检验与诊断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指导用书。 本实验教材设计的实验包括三个层次,通过基本实验培养学生掌握病原学与免疫学基本操作技术(如显微观察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分离培养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标记和免疫细胞功能检测等);通过综合实验使学生认识如何将病原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操作和分析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如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细胞因子的检测等);通过高级实验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在技术上和认识上*新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科学研究的能力(如病原体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分析与鉴定等)。在实验中,通过标本观察、实验操作、分析实验结果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诊断方法以及建立基本科研思路的训练。

目录

总论
 一、实习课的基本要求
 二、实验室规则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简介
 四、医学寄生虫学实验中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基本实验
 实验一 细菌形态学观察基本技术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相关技术及应用
 实验三 微生物的控制
 实验四 细菌代谢产物检查
 实验五 细菌变异现象的观察
 实验六 螺旋体实验
 实验七 真菌形态学观察
 实验八 病毒学基本技术
 实验九 免疫器官的观察
 实验十 免疫沉淀反应试验
 实验十一 免疫凝集反应试验
 实验十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验十三 补体功能检测试验 
 实验十四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试验
 实验十五 线虫
 实验十六 吸虫
 实验十七 绦虫
 实验十八 医学原虫
 实验十九 医学节肢动物
综合实验
 实验一 病原性球菌的分离鉴定
 实验二 肠道杆菌的分离鉴定
 实验三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分离鉴定
 实验四 白细胞介素2活性测定
 实验五 超敏反应试验
 实验六 消化道寄生虫的检查
 实验七 血液、排泄物、分泌物与组织器官中的寄生虫检查
 实验八 感染血吸虫家兔的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
高级实验
 实验一 脉冲场电泳技术在细菌基因组物理图构建中的应用
 实验二 沙眼衣原体临床标本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实验三 病毒样品感染滴度的测定
 实验四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实验
 实验五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实验六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实验七 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分析与鉴定
 实验八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PCR检测
 附录Ⅰ 常用培养基制备
 附录Ⅱ 微生物染色法
 附录Ⅲ 常用指示剂、试剂、溶液和缓冲液
 附录Ⅳ 实验动物的管理、接种、采血及解剖法
 附录Ⅴ 实验仪器介绍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基本实验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相关技术及应用
  (Bacterial Isolation and Culture:Some Techniques and Appl ications)
  实验2.1 培养基的种类和制备(Types and preparation of culture media)
  【实验目的】
熟悉培养基的分类及用途,熟悉培养基制备的一般原则,了解常见的几种培养基及其特性。
  【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并且酸碱度适宜细菌生长繁殖的混合物,是人工分离和培养细菌**的物质。按其成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人工培养基;按物理性状可分为液体、半固体(含0.3%~0.5%琼脂粉)和固体培养基(含1.5%~2.0%琼脂粉);根据培养基的用途一般可将其分为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及特殊培养基。
1.基础培养基(basal medium) 是含有一般细菌生长繁殖所需基本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它也是配制其它特殊用途培养基的基础。例如营养肉汤和营养琼脂等。
2.营养培养基(enriched medium) 是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血液、血清、酵母浸膏或生长因子等物质,专供营养要求高的或有特殊要求的细菌生长。如常用的营养培养基有血琼脂平板,可供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布氏杆菌及百日咳鲍特菌等生长;结核分枝杆菌需在培养基中添加鸡蛋、马铃薯和甘油等。
3.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 是利用不同细菌对某些化学物质敏感性不同的性质,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该化学物质,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利于另一些细菌的生长,从而从混杂众多细菌的样品中特异分离出目的菌。如分离肠道杆菌的SS培养基,其成分中的胆盐、煌绿和硫代硫酸钠可抑制肠道部分非致病菌生长,而胆盐等可促进致病的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生长。
4.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 利用细菌对糖类及蛋白质类分解能力差异和代谢产物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作用底物和指示剂,以蕴菌生长时的底物分解和指示剂变化来鉴别细菌,这种培养基称鉴别培养基。如单糖发酵管、双糖管、尿素管、蛋白胨水、葡一磷胨水、醋酸铅及枸橼酸盐培养基等。
5.特殊培养基(special medium)特殊培养基在不同的范畴有不同的含义。如针对厌氧菌培养设计的培养基为厌氧培养基,疱肉培养基和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均属此类。又如培养细菌L型的高渗透压培养基。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