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张季鸾与《大公报》
读者评分
4.6分

张季鸾与《大公报》

1星价 ¥12.7 (4.9折)
2星价¥12.7 定价¥2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7条)
pri***(三星用户)

大公报风云

书中对冷战双方执政者的思维理念与政策、核@与高科技的作用、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情报机构的边缘化等问题的讨论,有助于读者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2020-02-20 23:06:33
0 0
dod***(二星用户)

感觉还可以吧

整体来说感觉还可以吧,品相略有些旧,内容比较平铺直叙,关于大公报,还是有发人深省的地方。

2014-04-23 21:09:0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05711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6 页
  • 出版时间:2008-08-01
  • 条形码:9787101057119 ; 978-7-101-05711-9

本书特色

上海滩的立足,汉口阵地的艰守,重庆时代,张季鸾,《大公报》与民国社会。

内容简介

简介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一个风云激荡、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各路才俊各逞其才的时代,伴随着皇权的禁锢、军阀的专横、敌寇的入侵,一批批报人从逆境中成长起来。他们始终保持着独立精神,坚守着争取民主自由、变革社会的报业传统,在历史的回音壁上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黄钟大吕般的绝响。  民国时期“舆论重镇”《大公报》灵魂人物是张季鸾,他坚持“四不”办报宗旨,他的追求与悲怆、奋斗与激昂仍感召着后人。张季鸾们的背影已经渐行渐远,我们有必要拂拭去漫长岁月层积的尘埃,再次走近张季鸾和他主持的报纸,为读者讲述一个人、一份报和一个时代荣辱与共的风雨历程。

目录

引言:民国十五年(1926)军事政治环境:风云际会、五味杂陈舆论环境:渐松渐紧报人之死:邵飘萍、林白水《大公报》:归去来兮之重生**部分1926年前的张季鸾和《大公报》一、1926年前的张季鸾命运多舛的童年师者刘古愚伯乐沈卫东渡扶桑,意属革命孙中山大总统的秘书投身报业的反袁勇士人生的低谷二、1926年前的《大公报》英敛之创办《大公报》王郅隆控制的《大公报》《大公报》引来胡政之吴鼎昌出资重建《大公报》第二部分张季鸾与新记《大公报》一、天津时期的新记《大公报》新记《大公报》首倡“四不主义”团结、合作、勤俭的《大公报》人天津时期的报道内容天津时期的社评二、走向全国、走向成熟的《大公报》1.上海滩的立足“全国版”的流产西安事变中的张季鸾抗战全面爆发2.汉口阵地的坚守全力报道武汉大会战范长江离开《大公报》3.重庆时代抨击汪精卫投敌叛国对“皖南事变”的态度对“晋南战事”的报道荣获“密苏里新闻学院”奖章*后的指导
展开全部

节选

虽然有极端的个案出现,但在当时一般报人看来,只要不涉及“赤化”宣传,在报刊上指陈时政,批评当权还是有一定空间的,因此这段时期新报刊的创办依然很多。当时人们创办报刊很少有长久打算,一般拉来一笔资金,或者拉来政治关系,有个政治和经济上的靠山,就开始办报。钱花光了没有接济,或者政治靠山倒台了,报纸也就办不下去了。特别是北方,政治的动荡、商业的不完善、经济的不发达都直接影响了报纸的经营。当时在北京,《晨报》、《世界日报》、《京报》算是大报,销量多时不过八九千份,少的则只有三五千份。日本人办的《顺天时报》因为有日本势力的庇护,敢于刊登些别的报纸不敢登的新闻,因此销量大约有一万五千份左右。天津作为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重地,比邻首都,接近中央,同时又有租界外国势力的庇护,因此在历史上就常有舆论重镇盘踞。清末维新变法时期著名的《国闻报》、1902年的《大公报》、1915年的《益世报》都是影响巨大的报纸。特别是1902年创办的《大公报》,在京津很有名气。其创办者英敛之是满族人,天主教徒,主持《大公报》十年,辛亥革命后退出。

作者简介

王润泽,1971年7月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新闻史教研室副主任,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日本电通株式会社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代表作有:《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编著者之一)、《中国新闻事业图史》(著者之一)、《:*新日本广告实务》(专著),先后在《国际新闻界》、《中国记者》、《新闻与写作》、《现代广告》等核心期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要有:《民国前期中国现代报纸的发行途径及其潜规则》、《技术、制度与新闻的互动——民初通讯技术的现代化与新闻业的发展》、《揭密张季鸾的秘使身份》、《中国近代社会新闻的演进与价值取向》、《媒体信任危机的历史与辨证思考》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