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场上的蒲公英:一个国民党伞兵的军旅记录
读者评分
4.9分

战场上的蒲公英:一个国民党伞兵的军旅记录

¥10.5 (2.8折) ?
1星价 ¥15.7
2星价¥15.7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31条)
ztw***(三星用户)

从另一个视角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各方面。

2024-02-29 23:05:19
0 0
ztw***(二星用户)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封底描述得非常好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封底描述得非常好,于我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阅读体验,很高兴能看到这种不同视角的书。预料之外的是故事的主角蔡老头并不是国民党普通一兵,首先他的兵种伞兵就很特别,即使在今天我也会觉得不一般,更何况在那个年头。然后他官至中校,这已经不是兵是个官了。最后他还真有一些非同一般的经历,特别是南京受降时担任保安。最大的看点还在后面,一是淮海战役的经历,“没良心炮”发射后的那一段,虽然只是蔡个人的主观感受,但我反复感受到了整个战场的惨烈。二是被俘后和到达连云港后,深深地感受到共产党的不凡和伟大之处。国民党的派系斗争也很醒目。主要不足是我没看懂解放战争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军都被打得很惨,怎么突然就形势逆转了?你要说是因为书中聚焦于蔡个人看不到全局也罢,但明明书中是有交代整体战局的,这点却没有讲清楚

2023-08-15 20:46:1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13779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413 页
  • 出版时间:2009-04-01
  • 条形码:9787807137795 ; 978-7-80713-779-5

本书特色

《战场上的蒲公英:一个国民党伞兵的军旅记录》以视角独特的战争记录,严谨深入的细节考证,为您展现一个国民党伞兵的1944-1949!松山大战、南京受降、豫东战役、空降淮海、海上起义。

目录



引子
**章 不想上学了
第二章 去云南投军
第三章 国民党的新兵营
第四章 大战前夕
第五章 战场初体验
第六章 拿下竹影山阵地
第七章 松山大捷
第八章 休整
第九章 青年军207师
第十章 鸿翔部队
第十一章 空降敌后
第十二章 洪罗庙
第十三章 伞兵游击队
第十四章 台源寺之战
第十五章 进驻长沙
第十六章 南京受降
第十七章 接收大员们
第十八章 抗战后的昆明
第十九章 混乱的和平(上)
第二十章 混乱的和平(下)
第二十一章 双十节阅兵
第二十二章 空军罢工事件
第二十三章 第三快速纵队
第二十四章 鲁南合围
第二十五章 驰援滕县
第二十六章 雨中遭遇战
第二十七章 移防商丘
第二十八章 普陀军演
第二十九章 在徐州的清闲日子
第三十章 形势急转
第三十一章 豫东战役
第三十二章 被解放军突袭
第三十三章 华野6纵
第三十四章 向帝丘店撤退
第三十五章 帝丘店的激烈攻防
第三十六章 巷战
第三十七章 在上海养伤
第三十八章 空降淮海战场
第三十九章 杨围子
第四十章 激战
第四十一章 被俘
第四十二章 在解放区
第四十三章 重归国统区
第四十四章 离开军队
第四十五章 1949年初
第四十六章 海上起义
第四十七章 连云港
第四十八章 尾声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战场上的蒲公英:一个国民党伞兵的军旅记录》的体裁不属于小说,作者严格尊重史实,从过程到细节,全部来自战场的回忆和记述,无一杜撰。作者的笔法几乎是超自然主义,其真切实感,如挟读者亲临其境,战火硝烟,厮杀呻吟,耳濡目染着你。但也不能算是传记,为让读者更广泛地体验战争,作者将数个人物原型的素材通用,时空剪接,兼采小说和传记之长,超真实地还原一个战争全过程,这是作者的创举,也是该书的特色所在。
书的主人公叫蔡智诚,出身于贵州殷实之家,抗战后期参军,当上一名空降兵,经历了惨烈的松山战役和南京受降仪式。后在国共内战中,他又亲历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九死一生,负伤被俘,逃脱后再被裹挟起义,直到1949年退役返回故乡。书以“蒲公英”为名,既是伞兵空降战场时浪漫凄美的生动写照,更寓意战争年代普通军人命运之飘零无助。
古今中外的军事著作浩如烟海,优劣各异,但在敌我之分上面,没有含糊的,皆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作者无论实写或虚构,重点不外乎突出我方的勇敢顽强和敌方的凶狠残忍,撩拨读者热血沸腾或感慨流涕。然而此书在这一点却给颠覆了!共产党人反手写国民党,主视角出自战争中的敌军官,敌人眼中的敌人才是神圣的我方。一个人物位置的调换,读者敌我难辨,爱恨拧巴,情感无从代入,战场上的持枪者全是龙的传人了,每一粒夺命的子弹都让人战栗,所有倒下的身影都让人痛惜,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关资料

**章 不想上学了
1944年初夏,二十二岁的蔡智诚不想上学了,他要去当兵。
蔡智诚是贵州人,家住遵义老城琵琶桥(今贵州省遵义市红旗路)。他家的斜对面就是黔军高官柏辉章的公馆,如今那里已成为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会址。
蔡智诚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大哥蔡智明1938年在武汉战役中牺牲了;姐姐蔡智慧已经出嫁,在“美国援华协会”当医师;二哥蔡智仁毕业于陆军辎重兵学校,是国民党交通二团的营长;而蔡智诚的孪生妹妹蔡智兰初中还没毕业就跑出去参军,结果在战场上失去了音讯。
1944年,蔡家的年轻人中只有蔡智诚还在学校里读书。这倒不是因为他不想工作或者胆子小,而是父母觉得家里应该留一个“守门的”。蔡老四是长辈们公认的*乖巧听话的孩子,应该老老实实地把大学念完,然后成家立业才对。
蔡家祖上是湖北人,清朝乾隆年间来到贵州,先是在官府做幕僚,后来又经营盐号。贵州是个不产盐的地方,食盐完全依靠川滇两省供给,而遵义这里是川盐入黔的集散地。蔡家在城里开办“恒升永”商号,兼营盐业、布匹和杂货,很快发了大财。但正所谓“富不过三代”,到了蔡智诚的父亲蔡式超这一辈,蔡家的家道就渐渐衰落了。
蔡式超是厦门大学的**批学生,在华侨创办的大学里受过几年的“商学”教育,虽然没学到多少经商的本事,却树立了“实业救国”的思想。回到家乡就下定决心当农场主,向陈嘉庚先生学习。刚开始,他和厦大同学何辑五一起改良茶种,开办了一个很大的茶场。在当时,贵州种植茶叶的人很少,蔡同学与何同学希望用茶叶这种“新型经济作物”替代盛行于贵州的鸦片。他们觉得这既能挽救家乡风气,又能振兴地方经济,真算得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从理论而言,两位大学生的思路是可取的,但实际上却根本办不到——兴办农业需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可贵州一带却战事频繁。黔军、滇军、川军、中央军、民团、土匪、青帮和洪帮来来去去,今天这个拔苗,明天那个刨坑,试验农场的苗圃里好不容易长出了几片茶叶,还没等收获就被别人抢跑了。折腾了几年,不仅茶园毫无收获,就连何辑五也在军阀混战中被赶出了贵州,原本雄心勃勃的农业改革试验于是就此收场。
做不成农场主,只好改当企业家。蔡式超先是开了家肥皂厂,希望帮助乡亲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结果造出来的“卫生肥皂”黑不溜秋,根本卖不掉,只得关张。接着他又开设酒精厂,初衷是想用工业酒精替代汽油,“甩掉贫油国的帽子”。


后记

“蒲公英”的故事讲完了,但有些人物的命运还没有交代清楚。有朋友希望看到水落石出,恭敬不如从命,我就补个后记吧。
在得知解放军渡江的消息之后,乘坐“远东”号的四十多个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留在香港,有的去了台湾,有的跑到南美洲去了。张志韩先生依然追随何应钦和刘健群,后来他以执教为业,曾经担任过台湾大学教授和东吴大学的教务长,致力研究“考试监察制度”,并发表了许多学术文章。
大约在蔡智诚他们离开香港之后的一个月,伞3团副团长姜键、2营营长杨鹤立以及十多个连营级军官也到了香江。他们是根据共产党“去留自便”的原则离开解放区的,杨鹤立等人转道去了马来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而姜键等人在香港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于1950年去了台湾,接着就被枪毙了。姜键被判处死刑的名义是“叛国罪”,直接原因是他1949年4月在伞兵致西柏坡的“致敬电”上签了名,更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台湾正处于“肃奸防谍”的高潮,从国防部到各基层单位的“赤色疑犯”都遭到了严厉地处分,姜键自然也就在劫难逃。
伞兵司令张绪滋也受到了牵连。他被撤了职,还被关了几天,幸亏有朋友说情才算保住了性命,然后就到美国去了。通常情况下,高级军官退伍的时候应该可以获得由政府提供的安家费和养老费,但张少将却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他到美国以后只能在商铺里帮人打工,日子过得非常窘迫。不过,张老先生晚年依然十分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时常以“宗国强”(中国强)的名字在华文报纸上发表文章,对民族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伞兵3团约有一半人(一千二百人)加入了解放军,其中大部分改行当炮兵(参加了抗美援朝),*终能够成为伞兵的并不多。团长刘农唆先后担任过华东军区伞兵训练总队队长,解放军空军陆战**旅(旅长王建青)参谋长,空军陆战师(师长朱云谦)参谋长、副师长,1955年授上校军衔。1961年,解放军第15军整体转建空降兵,空军陆战师编入15军第43师,刘农唆至此退役,1963年获“三级解放勋章”并担任了湖南体委副主任,1976年去世。
离开香港之后,蔡智诚没有重归国民党的阵营。他和妻子乘飞机赴昆明并辗转回到了遵义。1949年11月,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解放川黔大地,在挺进贵州的第17军第49师(师长汪家道,政委况玉纯)的队列中有一名遵义籍的女战士,她就是蔡家的小妹妹蔡智兰

作者简介

王外马甲,本名黄晓峰,福建人。从小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因为在贵州工作和生活多年,所以对那里的人情世故多了几分兴趣和了解。 平素喜好上网,时常在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angxiaofeng以及“西西河中文论坛”上与朋友们谈兵论史,现已出版纪实性作品《中国骑兵》和《我知道的老兵故事》,并有部分作品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