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呐喊-读名著.学语文
读者评分
5分

呐喊-读名著.学语文

1星价 ¥7.3 (5.6折)
2星价¥7.3 定价¥13.0
商品评论(2条)
363***(三星用户)

“读名著学语文”系列书籍与另一个刘心武推荐还是指导系列书籍从内容模式到排版几乎一模一样,价格也相似,收了差不多一个格子,希望小朋友下课时看看书不要到处追逐打闹。

2020-08-24 16:48:20
0 0
***(三星用户)

这个系列买了几本,都还不错,还没有看!适合初中生阅读!留着给小孩看!小学生也可以看看!

2020-08-21 17:08:2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12609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2
  • 出版时间:2010-04-01
  • 条形码:9787500126096 ; 978-7-5001-2609-6

本书特色

《呐喊》是鲁迅**部小说集,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重大革新,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现状。
本书为“语文必读丛书”的其中一册,是导读版。

内容简介

《呐喊》收录的十四篇小说,每篇都具有深刻的寓意。
《狂人日记》以**人称的口吻,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狂人”患病期间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揭示了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出作者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和深刻的忏悔意识。
《孔乙己》以咸亨酒店为背景,用轻松风趣的语调,讲述了一个落第读书人沉重而辛酸的故事。作品一方面有力控诉了封建文化和教育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一般民众的冷漠、麻木与冷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以“未庄”和“城里”为背景依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阿q的悲剧故事为主体,塑造出阿q及其周围人物生动而鲜明的形象,传神勾画出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中国广阔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思想状况。通过对阿q形象及其悲惨一生的描述,有力鞭挞了阿q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愚昧的精神状态,同时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药》讲述了主人公华老栓用被统治者杀害的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小说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描写了民众愚昧落后、麻木不仁的状态,更深情赞扬了夏瑜(革命者)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明天》是鲁迅**篇以女性为主要对象的小说。通过一个孩子死去、母亲失去希望,塑造出单四嫂子这一代表着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悲剧形象。代表着单四嫂子全部希望的宝儿死了,她的“明天”在哪里?她还能够有“明天”么?故事的悲惨结局令人深思。
《风波》以1917年7月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农村中激起的风波为题材,讲述了鲁镇一个船夫七斤因被革命党剪了辫子,惧怕被坐了龙廷的皇帝杀头而引起一场虚惊的故事。小说表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唤醒广大农民的觉悟,农民头脑中的封建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社戏》是鲁迅自传体小说。前一部分描写在北京两次看戏留给“我”嘈杂、势利、冷漠、庸俗的恶劣印象;后一部分通过回忆儿时看戏的情形,刻画出一群农家子弟栩栩如生的形象,展开了一幅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字里行间荡漾着深情,是作者社会理想的一种反映。更可贵之处是展现了一个别样的鲁迅。一个嬉笑怒骂、嘲讽万事、看似桀骜的成人那天真烂漫、充满童稚可爱的一面。
《呐喊》中的短篇小说包括《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七篇,作品细腻而又耐人寻味,值得细细品读。

目录

名师快速导读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地位与影响
故事概要
艺术特色
典型人物形象
狂人日记
孔乙己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知识要点
阅读自我测试
参考答案
展开全部

节选

《读名著·学语文-呐喊》,《呐喊》收录的十四篇小说,每篇都具有深刻的寓意。 《狂人日记》以**人称的口吻,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一个“狂人”患病期间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揭示了家族制度与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出作者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和深刻的忏悔意识。 《孔乙己》以咸亨酒店为背景,用轻松风趣的语调,讲述了一个落第读书人沉重而辛酸的故事。作品一方面有力控诉了封建文化和教育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出当时一般民众的冷漠、麻木与冷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著名的作品之一。小说以“未庄”和“城里”为背景依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以阿Q的悲剧故事为主体,塑造出阿Q及其周围人物生动而鲜明的形象,传神勾画出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中国广阔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思想状况。通过对阿Q形象及其悲惨一生的描述,有力鞭挞了阿Q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愚昧的精神状态,同时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相关资料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迫切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吧,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                    ——鲁迅《<呐喊>自序》 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必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                   ——沈雁冰(茅盾) 《呐喊》出版之后,各种出版物差不多一齐为它呐喊,人人谈的总是它……                     ——成仿吾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鲁迅1898年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次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在那里初步接受了进化论思想。1902年赴日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大量阅读西方近代科学、哲学和文学书籍,并开始写科学论文。1904年他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不久弃医从文。1906年回到东京,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与周作人合作,翻译出版了《域外小说集》,写了《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爆发时,积极组织宣传活动。1912年到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20-1926年,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1926年赴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1927年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科主任和教务长,10月,赴上海,开始了更加光辉的战斗历程,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