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
读者评分
3.5分

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

1星价 ¥7.4 (3.2折)
2星价¥7.1 定价¥23.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ztw***(三星用户)

孩子的好朋友

师从其父萧铁珊和康有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20-12-29 14:41:46
0 0
ztw***(三星用户)

学而优则仕

文章后附详细的鉴赏,选为范例的文章,

2020-11-02 11:22:2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925179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09-05-01
  • 条形码:9787539251790 ; 978-7-5392-5179-0

内容简介

教育评价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以便*大限度地求得教育效果。这也是素质教育评价区别于应试教育评价的关键所在。因此,新课程不应当也不可能否定考试(评价),恰恰相反,新课程要借助教育评价的改革矫正考试(评价)的功能,有效地实现教育评价的发展性价值。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评价本身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它是一种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巩固知识的手段,也是一种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学习成果的手段。教育评价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成为教师教学行为达到何种效率的一种*基本反馈。因此,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考试(评价),而在于廓清“为了什么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布卢姆(b.s.bloom)的“三评价说”,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我们的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基本思路。
为了改进教师的评价行为,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评价观:
**,从学业评价转向学力评价。学业评价往往以记忆与理解为中心,聚焦学习的结果。学力评价不仅关注显性的学力成分——知识、理解,而且关注隐性的学力成分——思维方式与活动方式,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二,从单维评价转向多维评价。单维评价基本上是聚集知识、技能的量化评价,多维评价则是针对单维评价的偏失,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兼顾三维目标,反映学生差异的一种教育评价。
第三,从课时评价转向单元评价。传统的观摩教学往往停留于形式主义的表演,孤立地点评一节课。这种做法难以达到评价的效果。因此,以单元评价替代课时评价,以切磋教学替代观摩教学,是确立我国新课程背景下的听评课制度所需要的。
综上所述,只有冲出旧观念的重重围困,才能使不良的、低效的教学行为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才能唤来学科教育的满园春色。

目录


**章 导论
 **节 新课程与数学教学行为
 第二节 新数学教学观与教学行为
 第三节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行为研究的几个特点
第二章 数学教学的设计行为
 **节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
 第二节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
第三章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实施
 **节 有效教学行为要素与原则
 第二节 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与对话行为
 第三节 直接教学行为和间接教学行为
第四章 数学课堂评价行为案例研究
 **节 数学课堂评价行为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数学课堂评价的目标
 第三节 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第四节 数学课堂试题研究
第五章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与行为
 **节 **、二学段数与代数的教学
 第二节 第三学段数与代数的教学
 第三节 数与代数的教学案例分析
第六章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与行为
 **节 **、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案例
第七章 基于解决问题的数学教学行为
 **节 解决问题的概念及过程
 第二节 数学建模的教学
 第三节 解决问题与数学思维
第八章 基于情境的数学教学行为
 **节 数学情境教学概述
 第二节 基于现实生活的数学情境教学
 第三节 基于学科自身的数学情境教学
附录1 基于“过程性变式一的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2 利用公式的多种推导方法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内容简介:教育评价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以便*大限度地求得教育效果。这也是素质教育评价区别于应试教育评价的关键所在。因此,新课程不应当也不可能否定考试(评价),恰恰相反,新课程要借助教育评价的改革矫正考试(评价)的功能,有效地实现教育评价的发展性价值。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评价本身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它是一种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巩固知识的手段,也是一种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学习成果的手段。教育评价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成为教师教学行为达到何种效率的一种*基本反馈。因此,问题不在于要不要考试(评价),而在于廓清“为了什么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布卢姆(B.S.Bloom)的“三评价说”,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为我们的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基本思路。为了改进教师的评价行为,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评价观:**,从学业评价转向学力评价。学业评价往往以记忆与理解为中心,聚焦学习的结果。学力评价不仅关注显性的学力成分——知识、理解,而且关注隐性的学力成分——思维方式与活动方式,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背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从单维评价转向多维评价。单维评价基本上是聚集知识、技能的量化评价,多维评价则是针对单维评价的偏失,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兼顾三维目标,反映学生差异的一种教育评价。第三,从课时评价转向单元评价。传统的观摩教学往往停留于形式主义的表演,孤立地点评一节课。这种做法难以达到评价的效果。因此,以单元评价替代课时评价,以切磋教学替代观摩教学,是确立我国新课程背景下的听评课制度所需要的。综上所述,只有冲出旧观念的重重围困,才能使不良的、低效的教学行为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才能唤来学科教育的满园春色。

作者简介

夏志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地理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人员,教育部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考试院专家研究组成员,全国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副主编,《中等职业教育(理论版)》主编。主要从事学科教育研究。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等重大项目。在多家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撰写主编、合编《地理学习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新编地理教学论》《地域文化课程开发》《网络文化课程开发》等专著、教材30余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