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农民的培养与组织
- ISBN:710914017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
- 页数:217页
- 出版时间:2009-11-01
- 条形码:9787109140172 ; 978-7-109-14017-2
本书特色
《中国新型农民的培养与组织》是《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指导》丛书之一。
目录
节选
《中国新型农民的培养与组织》是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政府基层领导和农民群众。但如何建设新农村对于政府基层领导和农民来说是一个新问题,需要社会各界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本丛书旨在使建设者掌握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为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提供帮助。本丛书涉及三个方面内容:**个是农民问题,包括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和农民组织化问题,这些内容是实现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和生活宽裕所必需的;第二个是村庄建设问题,包括村庄规划、村庄整治与改造,这些是实现村容整洁的必需知识;第三个是村庄产业发展问题,包括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农村资金融通与管理,这些内容有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宽裕。本丛书语言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能够阅读,特别适用于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尤其适用于乡村管理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也适用于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相关资料
实现这一新战略需要大量的新型农民。实行这一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尽快提高,以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发展严重失衡的局面。但是,与过去不同,它是在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实现的。这就要求长期生活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民,具备适应新要求的新理念和思想文化素质。如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才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产业化经营,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这就要求改变原先的地方农业封闭自守的小生产的陈旧意识,树立开放观念、城乡统一协调发展观念,具备现代农业的生产与经营素质;就要求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一方面要求提农业劳动者素质,另一方面需要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市。这就要求农民改变过去务农为本、安土重迁保守思想和习惯,树立城乡自由流动就业的新思想,改变原来世代传承的田园式生活方式,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公共生活环境。如果没有大量的具有新思想和多方面素质与技能的新型农民,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就不可能实现。(三)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保障增加农民收人,是目前我国和新农村建设中*重要、*迫切的任务。从目前收入的来源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包括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劳务报酬收人)、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三大类。其中前二者是主要部分,分别占50%和4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其中哪一种都与农民的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工资性收入,以农民工工资收入为例。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2.7¥39.8 -
汉字王国
¥11.5¥4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0.2¥3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1.9¥39.8 -
女性生存战争
¥31.0¥6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24.8¥45.0 -
万物皆无序
¥14.3¥42.0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26.7¥55.0 -
自卑与超越
¥12.7¥39.8 -
乡土中国
¥21.3¥2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7.3¥36.8 -
理解人性
¥11.9¥39.8 -
字海探源
¥25.0¥78.0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9.5¥38.0 -
猎物人(八品)
¥18.5¥8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六说文学教育
¥11.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