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村庄文明建设规划

村庄文明建设规划

1星价 ¥15.4 (7.0折)
2星价¥15.4 定价¥2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914115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4页
  • 出版时间:2009-11-01
  • 条形码:9787109141155 ; 978-7-109-14115-5

本书特色

《村庄文明建设规划》是《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规划指导》丛书之一。

目录

总序总序二前言**章 村庄文明建设规划综述**节 文明的概念及其演变一、文明的概念与特性二、文明发展的演变史第二节 村庄文明建设综述一、村庄文明建设的概念二、村庄文明建设的意义三、村庄文明建设的作用四、村庄文明建设的任务第三节 村庄文明建设的现状一、村庄文明建设的历史与现状二、村庄文明建设的问题与措施第四节 村庄文明建设规划的程序与方法一、文明建设规划编制程序二、文明建设规划的方法第二章 政治文明建设综述**节 政治文明的综述一、政治文明的含义二、政治文明的历史溯源第二节 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必要性二、政治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第三节 政治文明建设的特点与意义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特色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三章 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现状**节 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农村政治文明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农村政治文明存在问题的原因三、应采取的措施四、村民自治制度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第二节 农村管理制度问题一、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二、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四、农村卫生医疗管理制度五、农村会计管理制度六、农村供水管理制度第三节 新农村民主权利建设一、农民民主权利是新农村建设的起点二、农民“三权”的建立第四章 政治文明建设规划**节 政治文明建设的原则、依据与目标一、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原则二、政治文明提出的依据三、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第二节 政治文明建设规划一、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规划二、村庄行政区划的调整与改革第三节 政治文明建设实例一、新模式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二、主要内容和基本做法三、提高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靠的体制保障第五章 精神文明建设综述**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及意义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第二节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第六章 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与目标一、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二、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则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一、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二、农村精神文明存在的问题三、精神文明问题存在的原因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一、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的原则二、精神文明的制度建设三、具体措施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实例一、大力倡导文明和谐的新乡风二、全面打造整洁优美的新村貌三、全力培养高素质的创业型新农民第七章 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节 生态文明的综述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作用第二节 村庄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应采取的措施第三节 村庄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与内容一、规划的任务二、规划的内容第四节 村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原则一、规划的目标二、规划的原则第五节 村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村庄文明建设规划》是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是政府基层领导和农民群众。但如何建设新农村对于政府基层领导和农民来说是一个新问题,需要社会各界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本丛书旨在使建设者掌握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为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提供帮助。本丛书涉及三个方面内容:**个是农民问题,包括农民自身素质提高和农民组织化问题,这些内容是实现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和生活宽裕所必需的;第二个是村庄建设问题,包括村庄规划、村庄整治与改造,这些是实现村容整洁的必需知识;第三个是村庄产业发展问题,包括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农村资金融通与管理,这些内容有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宽裕。本丛书语言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能够阅读,特别适用于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尤其适用于乡村管理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也适用于从事“三农”问题研究的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相关资料

根据调查资料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80%的村进行过土地调整,而且调整频率较高,调整两次以上的村占67%,7.08%的村甚至调整过5次。而且农村耕地流失问题非常严重,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土地管理局统计,1991-1995年,全国城镇建设占用耕地平均每年88万亩,实际为200万~250万亩;全国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平均每年占用耕地100万亩,实际为200万~250万亩;农村居民点建设平均每年占用耕地145万亩,实际在300万亩左右。据综合调查分析,1986-1995年全国非农建设实际占用耕地7500万亩,再加上农业结构调整、灾毁等,十年来共占耕地1.45亿亩左右。很多农民任意改变土地的使用方式,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为所有权,烧砖取土,盖房垒坟,随意处置。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观念也不断更新,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有的农民开始离开土地去搞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抛荒现象较为严重。为了制止抛荒,有的村采用罚款等强制措施,也无法遏制住这股风潮。总之,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产生的土地周期性调整致使承包经营权存在不稳定性,造成农民无法对特定地块的地权形成长期而又稳定的预期,不利于激发农民对土地投资的积极性。4.“以块为主”的土地管理体制不利于保护耕地。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即土地管理实行五级政府管理并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上下级土地管理部门之间主要是业务和政策指导关系,土地管理部门受同级党委政府领导,并对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实践证明,这种体制难以满足合理利用土地、保护耕地的全局和长远利益要求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