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人类活动对旱区流域水文情势影响研究

人类活动对旱区流域水文情势影响研究

1星价 ¥24.7 (6.5折)
2星价¥24.7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0847956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72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508479569 ; 978-7-5084-7956-9

本书特色

本书力图将水文、水资源、环境、生态、经济以及人类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尽可能考虑各项因素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指出了旱区流域水文情势的演变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强调了在全球变暖形势下,人类活动更应有序化;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结合水量平衡实验观测、浅层地下水调查、生态剖面监测,定量阐述了气候要素、地表径流、浅层地下水、耗水、人类活动的演变、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研究了人类活动对旱区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本书通过水文、气象长期观测资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分析、野外植被考察、典型小区水量平衡实验、绿洲边缘生态剖面监测等多项工作,采用现代水文分析技术对和田河流域的气候、径流、耗水、人类活动的现状及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旱区流域的水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提供科学参考。内容涉及和田河流域概况、气候要素、径流、耗水、浅层地下水、人类活动演变与现状等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和田绿洲的适宜规模。
本书可供从事水文、水资源、绿洲方面的研究、生产和管理工作的教学、科研人员参阅,可也用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回顾
1.2.1 研究背景
1.2.2 国外研究回顾
1.2.3 国内研究回顾
1.3 研究进展
1.3.1 水量平衡研究
1.3.2 水文水资源研究
1.3.3 水文循环研究
1.3.4 气候变化研究
1.3.5 绿洲研究
1.4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和田河流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
2.3 和田河
2.3.1 水系
2.3.2 水文特性
2.3.3 水质
2.3.4 泥沙
2.4 社会经济
2.5 水利工程
2.6 生态环境
2.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气候要素演变与现状
3.1 气温
3.1.1 气温的年际变化
3.1.2 气温年内变化
3.1.3 气温变化的趋势性
3.1.4 气温变化的周期性
3.2 降水
3.2.1 降水的年际变化
3.2.2 降水的年内变化
3.3 蒸发
3.3.1 蒸发的年际变化
3.3.2 蒸发的年内变化
3.4 湿度
3.4.1 湿度的年际变化
3.4.2 湿度的年内变化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径流演变与现状
4.1 径流形成
4.2 径流的多年变化
4.2.1 径流的年际变化
4.2.2 径流的代际变化
4.3 径流的年内变化
4.4 径流的趋势分析
4.4.1 坎德尔(Kendall)秩次检验
4.4.2 小波分析
4.5 径流的周期分析
4.6 洪水
4.6.1 洪水成因
4.6.2 洪水特点
4.6.3 洪灾遭遇情况
4.7 径流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4.7.1 年径流量累积曲线分析
4.7.2 有序聚类分析
4.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浅层地下水演变与现状
5.1 水文地质概况
5.1.1 前山带地下水
5.1.2 山前倾斜平原区地下水
5.1.3 北部沙漠区
5.2 浅层地下水埋深的主要影响因素
5.2.1 分析原理与方法
5.2.2 地下水埋深与其影响因子的关联度分析
5.2.3 地下水埋深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5.2.4 结果综合分析
5.3 浅层地下水埋深的动态预测
5.3.1 灰色自记忆模型原理
5.3.2 模型应用
5.4 浅层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
5.4.1 资料概述
5.4.2 采用方法简述
5.4.3 程序检验
5.5 浅层地下水矿化度的空间分布
5.5.1 地下水化学成分空间变异特征
5.5.2 地下水化学成分空间插值
5.5.3 地下水化学成分等值线图
5.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耗水演变与现状
6.1 干旱区流域耗水
6.1.1 干旱区流域特点
6.1.2 干旱区流域耗水特点
6.1.3 干旱区流域耗水方式
6.2 和田绿洲灌区引水量
6.2.1 资料的选取
6.2.2 引水量趋势分析
6.2.3 引水量与径流量的关联度分析
6.3 和田河流域用水
6.3.1 用水结构
6.3.2 灌溉面积及其变化
6.3.3 农业总产值与总用水量
6.3.4 生态用水
6.4 干旱平原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
6.4.1 水文模型
6.4.2 干旱区平原绿洲四水转化
6.4.3 模型结构
6.4.4 模型应用
6.5 耗水现状
6.5.1 水库耗水
6.5.2 河流耗水
6.5.3 地下水耗水
6.5.4 灌区耗水
6.5.5 绿洲研究区耗水
6.6 耗水演变
6.6.1 水库耗水
6.6.2 河流耗水
6.6.3 灌区耗水
6.6.4 绿洲研究区耗水
6.6.5 和田河干流耗水
6.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人类活动演变与现状
7.1 人类活动的传统理念
7.2 和田河流域的变迁
7.2.1 和田政区历史沿革
7.2.2 塔里木河的变迁
7.2.3 和田河的变迁
7.2.4 和田绿洲的变迁
7.3 和田绿洲
7.3.1 农业
7.3.2 工业
7.3.3 人口
7.4 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
7.4.1 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的内涵
7.4.2 模糊综合评价
7.4.3 和田河流域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综合评价
7.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和田绿洲适宜规摸研究
8.1 绿洲
8.1.1 绿洲概念
8.1.2 绿洲分类
8.2 可持续发展
8.2.1 可持续发展概念
8.2.2 绿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8.2.3 和田绿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8.2.4 和田绿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8.3 适宜绿洲规模
8.3.1 干旱区适宜绿洲研究
8.3.2 适宜绿洲数学模型
8.3.3 实例研究
8.3.4 适宜耕地
8.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附录和田绿洲散耗型水文模型的软件实现
9.1 设计目标
9.2 支撑软件
9.2.1 JBuilder X
9.2.2 Delphi 7
9.2.3 Access
9.3 运行条件
9.4 体系结构
9.4.1 概况
9.4.2 拓扑关系
9.4.3 资料录入
9.4.4 查看资料
9.4.5 模型计算
9.4.6 表格结果
9.4.7 图形结果
9.4.8 均值统计
9.4.9 单位面积值
9.4.10 子项目区多年平均
9.4.11 帮助
9.5 软件实现流程
9.6 网络应用
9.7 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本书力图将水文、水资源、环境、生态、经济以及人类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尽可能考虑各项因素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指出了旱区流域水文情势的演变与人类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强调了在全球变暖形势下,人类活动更应有序化;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结合水量平衡实验观测、浅层地下水调查、生态剖面监测,定量阐述了气候要素、地表径流、浅层地下水、耗水、人类活动的演变、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