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
中国藏文报刊发展史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04919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0
- 出版时间:2010-10-01
- 条形码:9787500491996 ; 978-7-5004-9199-6
本书特色
在对藏文报刊进行整体解读的基础上,由周德仓编著的《中国藏文报刊发展史》从藏文报刊的地域分布、媒介类型、主办方、出版周期、语言构成方式、发行区域、印刷开本、收藏地、机构设置、印刷方式、读者对象、发行方式和发行量、栏目设置、传承关系、刊名题签等媒介构成诸元素出发,对藏文报刊媒介的构成分别作了详尽的分析,确立了藏文报刊的基本构架,使我们可以从媒介的角度掌握藏文报刊的基本特点,从而对藏文报刊做出媒介价值认定。同时,从政治学、新闻学、传播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重视角出发,对藏文报刊的传播品质进行了阐述和归纳,认为藏文报刊具有多维传播品质,从而揭示出藏文报刊的新闻传播学意义和功能。
内容简介
本书以藏民族聚居的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等省、区为重点,兼及各个历史时期作为国家首都的北京、南京等地区的藏文报刊情况,对中国藏文报刊的发展脉络、传播规律等作了清晰梳理和科学总结等。
目录
序二 难得的“**桶金”
序三 填补少数民族语言媒介史空白,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建设
绪论 中国藏文报刊百年履历(1907--2007)
一 藏文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藏文报刊的历史轨迹
三 藏文报刊的基本构架
四 藏文报刊的基本传播规律
五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
六 基本研究方式
七 中国藏文报刊发展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章 藏文报刊产生的法律、语言和民族基础
一 藏语言文字介质的成熟
二 广大的藏民族受众群体
三 以民族平等为核心的语言政策
作者简介
周德仓,男,1962年生,陕西岐山人,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现任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2008年),1983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9年获国家教委“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西藏民族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编委,《阅读与鉴赏》杂志编委,西藏作协会员,中国新闻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藏族)及西藏新闻传播史。 1996年以前主要担任写作学课程研究和教学工作。1996年起担任西藏民院新闻专业“中国新闻史”和“新闻写作”课教学。1998年在四川大学新闻学院进修中国新闻史。1999年开始着手进行西藏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已发表西藏新闻史方面论文、文章12篇。2003年在复旦大学做“中国新闻史”访问学者,在丁淦林教授指导下主要进行中国新闻以及《西藏新闻传播发展史稿》的研究。曾5次进藏收集相关资料,在藏实际时间超过2年,对西藏新闻业有直观的感受和较深入的了解。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4.1¥38.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9.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7¥3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9¥36.8 -
性心理学
¥19.7¥5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1.3¥45.0 -
张舜徽集清人笔记条辨
¥13.4¥32.0 -
乡土中国
¥12.2¥26.0 -
语文闲谈
¥12.2¥29.0 -
遇见天堂鸟
¥13.5¥45.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9.0¥28.0 -
看不见的伤痕(八品-九品)
¥22.1¥69.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9.0¥36.0 -
理解生命
¥9.8¥32.8 -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4.7¥4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8.5¥45.0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汉字王国
¥11.5¥4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4¥39.8 -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
¥40.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