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分
陈书选译
精选《陈书》重要篇目,进行注释、翻译,便于广大读者了解魏晋南北朝历史。
本书精选《陈书》其中重要篇目,进行注释、翻译,以方便广大读者了解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陈书》,姚思廉所著,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共三十六卷。
- ISBN:9787550603431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11-05-01
- 条形码:9787550603431 ; 978-7-5506-0343-1
内容简介
《北史选译》讲述了:唐代史学家李延寿所撰《北史》是一部著名史书,后人把它列入“正史”,为“二十四史"之一。《北史》主要记载了北朝和隋朝的历史。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拟增入《隋书选译》,故《北史选译(修订版)》定稿时删掉了有关隋史部分的篇幅,以免重复。
目录
崔浩传
魏高祖孝文皇帝本纪
元澄传
宋弁传
齐高祖神武皇帝本纪
杨惜传
斛律光传
苏绰传
柳庆传
韦孝宽传
魏收传
庾信传
编纂始末
丛书总目
节选
崔浩传
公元386年到451年,是北魏王朝历史发展的前期,其间经历了道武帝、明元帝和太武帝的统治。在此时期,北魏王朝一方面凭借武力统一了黄河流域而与南朝政权对峙,一方面又联合汉族士人而进行胡汉杂糅的统治。崔浩即是这一时期*具代表性的汉族人士。崔浩出自清河崔氏,是北方的**高门。他历仕道武、明元、太武三朝,由近侍到宰相,处于清要显赫的地位。他博学多才,通晓百家,为北魏王朝制订典章、创立法制;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为北魏王朝累建勋劳。他的政治理想是要实现西周的五等分封贵族政治,为此他汲引了见解相似的道教首领寇谦之,并提拔了许多有儒学修养的汉族人士担任重要职位。但是他的理想未能实现,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被太武帝满门抄斩。崔浩的死因,传记中说是他修国史,直书鲜卑人丑事,并把国史刻在石碑上立于路旁,触怒鲜卑贵族所致。近现代史学家们认为这只是一种假象,崔浩真正的死因,在于他的政治施为损害了鲜卑贵族的利益。这是颇具真知灼见的。也有某种记载,说崔浩在当年太武帝南征时,连络北方人士,暗通南朝,企图颠覆北魏政权。是否真有其事呢?通览本传,凡是魏帝南征,他都极力劝阻,凡是北伐西讨其他地域的民族,他都竭力鼓动并出谋划策。这是全心全意地替北魏作先北后南的战略考虑呢,还是出自暗存华夏一脉的民族意识呢?颇令人玩味。
浩字伯深(伯深:按《魏书·崔浩传》,浩字伯渊,《北史》避唐高祖李渊讳改。又崔浩为清河东武人,《北史》仿家传,籍贯只列传首,浩籍贯见其父《崔宏传》。清河:郡名,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市东。东武:县名,今山东武城县西。),少好学,博览精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该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通直郎:侍从官名,即员外散骑侍郎。因与散侍郎通直(换班侍奉皇帝),故称通直散骑侍郎,简称通直郎。),稍迁著作郎(著作郎:官名,掌国史资料和撰述。),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翻译】
崔浩字伯渊,从小好学。他广泛地阅读了儒学和史学著作,对于天文、阴阳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在精心研讨各家宗旨和深刻含义方面,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当他还不到20岁时,就出任了通直散骑侍郎,随后又升任著作郎。道武皇帝因他擅长书法,常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道武帝晚年用法很严,许多内廷亲近的人,都因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是大家无不逃走躲了起来,以避免眼前的不测之祸。只有崔浩一人慎守职事,努力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道武帝知道后,就派人把自用的饭食赏给他。崔浩就是这样心胸坦荡,任凭时事变化,不因仕途的阻滞顺利而改变节操。
作者简介
赵益: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献专家。
-
东京梦华录
¥17.0¥46.0 -
杜牧诗文选译
¥4.9¥14.0 -
上古神怪物语(山海经图谱)
¥26.5¥69.8 -
庄子选译
¥5.9¥18.0 -
诗经-先民的歌唱
¥18.3¥39.8 -
宋代传奇选译
¥6.6¥22.0 -
知道几句三字经
¥21.1¥49.0 -
世说新语
¥12.0¥46.0 -
彩色图解山海经
¥14.9¥55.0 -
随园食单(图文本)
¥10.2¥30.0 -
浮生六记
¥7.9¥15.0 -
柳宗元诗文选译
¥4.9¥18.0 -
素书
¥10.0¥39.8 -
荀子选译
¥6.2¥19.0 -
陶渊明诗文选译
¥5.1¥16.0 -
欧阳修诗文选译
¥7.4¥20.0 -
论语注译(修订版)
¥11.2¥34.0 -
王维诗选译
¥6.0¥20.0 -
楚辞选译
¥7.9¥15.0 -
清代文言小说选译
¥6.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