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弟的隐喻-从《真理报》(1950-1959)的中国形象谈起
读者评分
4分

兄弟的隐喻-从《真理报》(1950-1959)的中国形象谈起

1星价 ¥14.2 (4.9折)
2星价¥14.2 定价¥2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一星用户)

书上有落灰,有折的情况,快递有点慢,但是书里面完好,不影响阅读

2023-01-06 17:50:0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119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6
  • 出版时间:2012-07-01
  • 条形码:9787516111987 ; 978-7-5161-1198-7

本书特色

     孔朝晖编著的《兄弟的隐喻(从真理报1950-1959的中国形象谈起)》以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中十年(1950—1959)的报道历程为基础研究对象,在《真理报》大量有关中国的文本和中苏从建交到“分裂”之前的历史框架内展开研究,来观察中国作为一个“社会集体想象物”在苏联官方意识形态中的地位。重点考察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特殊化的历史语境下.中国形象在被建构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某些特征和规律性,并摸清这些特征与规律所反映出的苏联的文化心理和自我意识,以及这种心理和意识同整个俄罗斯传统文化思想之间的传承关系。

内容简介


     孔朝晖编著的《兄弟的隐喻(从真理报1950-1959的中国形象谈起)》从《真理报》中勾稽出不少资料,又辅之以理论分析,分五章详加阐述。《兄弟的隐喻(从真理报1950-1959的中国形象谈起)》中不少观点值得关注。如通过第四章的分析,她看出了通过《真理报》等媒体,“兄弟”关系在中国和苏联民众中具有双向塑造作用:尽管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与殖民无关,但实际上从苏联对中国的文化输出上也看到了类似的方式。苏联官方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制度化(政治、经济、土地改革,等等)和符码化(文化艺术的强制性话语形态)的过程,将自身对中国——社会主义阵营中*重要一员 ——的想象转移

目录


绪论   **节  研究意义     一  选择形象学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二  选择《真理报》研究的方法与意义   第二节  课题目前的研究状况     一  国外研究状况     二  国内研究状况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对象     二  方法 **章  在“强邻”与“弱友”之间摇摆:中国形象在俄罗斯的流变史   **节  从神秘大国到弱小邻邦:沙俄时代的中国形象     一  初始想象:遥远神秘的东方古国(约16世纪之前)     二  直面中国:地大物博、文化丰富的贸易伙伴(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初)     三  学习榜样:尊孔奉儒的智者帝国(17世纪末至18世纪)     四  文化大国:俄罗斯传教士与汉学家的贡献(18世纪至19世纪)     五  形象倾覆:可欺可辱的贫弱中国(清朝末期)     六  疑虑:中国——“黄祸”?(19世纪至20世纪初)   第二节  从兄弟到敌人:苏(俄)联时代的中国形象     一  革命者和同盟军:十月革命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形象     二  狂热的毛主义:敌对的中国形象(“大跃进”和“文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孔朝晖女,l977年生,甘肃省兰州市人。兰州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学士、辽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硕士,2008年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现当代俄罗斯文学和中俄文学文化比较。 200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在饿罗斯人民友谊大学语文系访学一年。曾在《远东问题》(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主办)、《俄罗斯文艺》、《中外文化与文论》等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并在201 0年出版的专业工具书《比较文学学科史》中独立撰写《当代苏联比较文学学科史》一章。20l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49一1959年苏联((真理报》对中国形象的建构和文化隐喻”主持人。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