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花列传》今译与翻译研究

包邮《海上花列传》今译与翻译研究

1星价 ¥38.3 (8.5折)
2星价¥38.3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1130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9
  • 出版时间:2013-04-01
  • 条形码:9787308113021 ; 978-7-308-11302-1

本书特色

  本书系作者博士论文。《海上花列传》为晚晴著名方言小说,由张爱玲译成白话文及英文。本书为张爱玲今译与翻译研究。基于《海上花列传》的中文今译和英文外译两个层面,本书涉及古籍今译的语言问题,文化问题,认知问题和形态比较问题。

内容简介

     《海上花列传》是清末韩邦庆所作的章回体小说,是方言文学(吴语文学)的杰出代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张爱玲对该小说作了两次翻译。一是语内翻译,就是将《海上花列传》从方言作品翻译成国语作品。     二是语际翻译,将《海上花列传》翻译成英文。陈吉荣所著的《海上花列传今译与翻译研究》主要对其语内翻译(今译)与语际翻译进行了比较研究。其内容包括:从《海上花列传》的综述研究出发,描述《海上花列传》的翻译研究现状,提出本书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分别从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个角度研究《海上花列传》的翻译策略、翻译问题和翻译过程;分别比较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的共性与差异,指出其五个方面的翻译差异和四个方面的翻译共性。《海上花列传今译与翻译研究》从典型的个案切入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深化了古籍今译的语言问题、文化问题、认知问题、形态比较问题,对古籍研究及翻译理论提供了新的视域和方法。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为方言翻译提供理论线索 二、为古籍今译提供新的文体类型 三、建构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的桥梁 四、为认知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框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重点和难点第二章 翻译世界中的《海上花》 **节 《海上花》研究综述 第二节 《海上花》翻译研究现状 第三节 译者张爱玲研究 一、研究现状 二、问题与原因 三、潜力与制约 四、《海上花》翻译研究的特殊意义第三章 语内翻译中的《海上花》 **节 典籍翻译理论概述 一、国外典籍翻译研究特点 二、国内典籍翻译研究特点 第二节 语内翻译的方言问题 一、《海上花》的语言格局 二、吴语的翻译困难 第三节 语内翻译中的译者阐释 一、语内翻译及译者的阐释 二、同一性与差异性 第四节 对白翻译的语内策略 一、副词的灵活转换 二、形容词的模糊对等 三、名词的详细注释 四、其他词类的转换 第五节 方言翻译再认识 一、方言翻译的边缘化地位 二、方言翻译被冷落的原因 三、方言翻译研究的思路第四章 《海上花》的语际翻译 **节 物质文化特色词翻译 一、物质文化特色词的种类及功能 二、物质文化特色词的翻译 第二节 《海上花》英译的总体特色 第三节 《海上花》总体翻译策略 一、文化因素可分性介入 二、文学形象的认知转换 第四节 译者翻译策略之转型 一、归化的翻译策略 二、异化的翻译策略 三、翻译策略转型的原因 第五节 女性主义翻译诗学第五章 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的比较 **节 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之差异表现 一、默认值差异 二、认知参照点不同 三、隐喻方式不同 四、文化脚本差异 五、本地化差异 第二节 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之共性特征 一、体验共性 二、翻译共性 三、文化资本运作共性 四、翻译社会化趋向共性 第三节 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关系之再认识 一、语内翻译研究现状 二、语内翻译的再认识 三、语内与语际翻译的传承与超越 四、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的互文性第六章 结语 **节 实证性研究结论 第二节 理论性探讨参考文献索引附录1附录2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吉荣女,汉族,辽宁大连人,1972年1月出生。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士后,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现任教于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是翻译学与形象学。曾在《外国语》、《中国翻译》、《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等CSSCI刊物上发表翻译研究论文多篇,出版翻译理论专著一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