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遁世文学的研究-中世知识人的思想与文章表现
读者评分
4.8分

日本遁世文学的研究-中世知识人的思想与文章表现

从中日比较的视点具体考察剖析了遁世文学的作者们的精神世界,详细解读中国的儒释道三家文化对日本中世的遁世文学是如何产生影响的。

1星价 ¥14.0 (4.0折)
2星价¥14.0 定价¥3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0条)
tor***(三星用户)

日本遁世文学是日本人“物哀”精神的反映。 郑重推荐!

2022-10-19 09:34:22
0 0
我本散***(三星用户)

虽然受汉唐文化的影响,日本人的方式还是略有不同

2022-08-17 16:21:20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09176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455
  • 出版时间:2013-02-01
  • 条形码:9787020091768 ; 978-7-02-009176-8

本书特色

  《日本遁世文学的研究--中世知识人的思想与文章表现》共分四篇分别是:**篇使用了安良冈康作译注《方丈记全译注》(讲谈社学术文库,1980年)与三木纪人校注《方丈记·发心集》。但《方丈记》的引用主要依据讲谈社学术文库本。第二篇使用了小岛孝之校注译《沙石集》。根据需要适宜参照并引用渡边纲也校注《沙石集)。第三篇使用了安良冈康作校注《徒然革全注释上·下》。第四篇使用了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宝物集·闲居友·比良山古人灵托》(岩波书店,1993年)所牧的小岛孝之校注《闲居友》,以及西尾光一校注《撰集抄)(岩波文库,1970年)。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日本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现象——遁世文学――所作的系统性研究和阐释。所谓遁世,语源出自中国古典,但在日本古代文学的文本中语义发生了变化。本书从中日比较的视点具体考察剖析了遁世文学的作者们的精神世界。详细解读了中国的儒释道三家文化对日本中世的遁世文学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在日本的文化背景中这些传统的中国文化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容之后得以再生的。

目录

凡例
序论
  一  什么是遁世文学
  二  围绕“隐者文学”的疑问
  三  遁世者佛徒隐者
  四  本书各篇概要
**篇《  方丈记》与鸭长明的文学
  **章  关于《方丈记》先行作品的补遗考察
    **节  兼明亲王的文学与《方丈记》 
    第二节  庆滋保胤的文学与鸭长明
    第三节  《白氏文集》与《方丈记》
  第二章  《方丈记》中的老庄思想
    **节  鱼鸟的对仗表现与老庄自然观
    第二节  养性及其周边问题
    第三节  遁世与知足安分
    第四节  “记”与“赋”与“爱居论”
  第三章  由《发心集》、《无名抄》看长明的遁世观
    **节  长明作品中的“心”
    第二节  《发心集》、《无名抄》和《徒然草》
    第三节  《发心集》和往生传高僧传
第二篇  《沙石集》与无住道晓的思想
  **章  无住对同时代遁世的批判
    **节  遁世该是什么样的
    第二节  遁世者形象的共同点
    第三节  无住的遁世观
  第二章  无住的本地垂迹思想
    **节  《沙石集》中的本地垂迹
    第二节  和光同尘的原理
    第三节  三圣派遣之说的活用
  第三章  唐宋禅佛教的影响
    **节《沙石集》中的儒释道合
    第二节  《沙石集》与禅佛教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受容和三教观的影响 
第三篇  《徒然草》的遁世论
  **章  兼好法师的遁世观
    **节“舍”和“贪”
    第二节  兼好对“闭”的理解
    第三节  遁世的叙述方法
  第二章  名利否定论和老庄思想
    **节  第三八段中《方丈记》的影向
    第二节  第三八段的名利论与老庄思想
    第三节  兼好的老庄思想
  第三章《徒然草》与《景德传灯录》
    **节  树上的法师和鸟窠禅师
    第二节  少年兼好与父亲的问答
    第三节  禅的影响以及《徒然草》的周边
第四篇  中世佛教说话中的“遁世”
  **章  遁世的含义和类型
    **节  遁世含义的变迁
    第二节  遁世的类型
  第二章  中世日本人的遁世理想
    **节  闲居的理想
    第二节  隐德伪恶的思想
    第三节  美丑的两极和澄心
  第三章  中世的遁世者形象的成立
    **节《摩诃止观》与中世的遁世
    第二节  高僧传与中世的遁世说话
  第四章  近世人们眼中的遁世者
    **节  《扶桑隐逸传》的构成
    第二节  元政心目中的“隐逸”
    第三节  《扶桑隐逸传》的赞语
  结论
    一  遁世僧与遁世者
    二  中世知识人的三教融合思想
    三  遁世文学的作品表现
    四  课题展望
附录《方丈记》中译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一 什么是遁世文学
  日本古典文学史上有一种概念叫“隐者文学”①,意指由某些所谓的隐者留下的作品。本书中的关键词“遁世”虽然气氛上与隐者的隐遁活动有相似之处,但其意思的内涵外延,尤其处于日本文化语境中时,其含义有较大不同,因此作为本书的重要用语,基本上采用“遁世文学”②一词,而非“隐者文学”。在明确了用语选择的理由之后,可以来看一下本书的主要考察对象,分别是《方丈记》、《发心集》、《沙石集》、《徒然草》、《闲居友》等等。之所以把这些作品集中起来作为“遁世文学”的代表来看,是因为它们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点。一、作者是遁世者,而且他们都具有作为遁世者的自觉。二、所选的任何一个作品都记述了遁世者的生态,其塑造的遁世者人物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完整性①。三、作者对遁世这一行为,以及遁世者应有的姿态做过深邃的思考,对遁世都持有自身明确的看法和观点。
  这些作品,有的如《方丈记》与《徒然草》,它们属于同种随笔文体,有的却属于完全不同的文体,如佛教故事集(佛教说话);不过,作为文体分类虽不尽相同,但彼此之间具有亲缘关系却是已有研究证明的②。本书把这些作品统一称为“遁世文学”,就能够打破文体分类的障壁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③。比如,如果在此沿袭援用文学史上的传统术语“隐者文学”,那么它不但不能够涵盖本书中提及的所有研究对象(如《沙石集》),而且在解释历来以隐者文学著称的《方丈记》《徒然草》的某些文学表现时难免会产生龃龉。即,“隐者文学”这一命题是有其局限性的,同时,历来以“隐者文学”为关键词的研究对“遁世”一词的诠释理解始终较为模糊,这也是本书要撇开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区别,直接拿“遁世”开刀的一个理由。
  ……

作者简介

陆晚霞,一九七三年生。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日语专业毕业,日本东京大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专业博士。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译有《日本的佛教与神祗信仰》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