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坐看水云沈从文别传(刷边版)

知名文史学者、传记作家刘宜庆,又一力作。搜集逾千万字资料,披阅数载,从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还原许多被历史忽略的、不为人知的沈从文的侧面。
一部独特的沈从文传记,一部幽微的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史。
以沈从文在青岛的两年多时间为窗口,盘点沈从文人生重要

1星价 ¥69.8 (10折)
2星价¥69.8 定价¥6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458189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80mm×1230mm 1/32
  • 页数:11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54581896 ; 978-7-5545-8189-6

内容简介

青岛是沈从文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个驿站。1931年8月,沈从文来到青岛,在国立山东大学执教两个学年。1957年、1961年、1962年,沈从文三次来青岛创作和休养。在青岛,沈从文不仅收获了爱情,也实现了文学创作上的丰收,写出了《从文自传》等重要作品,游览崂山时获得了创作《边城》的灵感。

《坐看水云》还原了沈从文在青岛的时光,并以之为线索,赏析他的经典作品,考证三十年代沈从文的交游史,揭示五十年代转型之谜,将之连缀成一部独特的沈从文别传,呈现一位作家与一座城市的交互关系,织就一部幽微的沈从文心灵史。

文史学者刘宜庆通过多年来收集到的大量民国老报刊等一手资料,以温润的笔触走进沈从文在青岛的人生经历,探幽沈从文的精神世界,为读者奉献这本兼具文学之趣味和史料之丰赡的沈从文传记,以青岛为窗口,遥望沈从文波澜壮阔的一生,再现动荡时代,一段关乎理想的挣扎与坚持。

前言

自序
在天为云,在地为水
——读懂沈从文的关键词
水云
沈从文这一生,好似水云。在天为云,在地为水。
云,聚散有时,浑然天成。爱月而不遮月,爱山而不依山,虽被大风改变形状,但内心不变。
水,随物赋形,流动通达,趋于上善。他好似来自湘西的大地的精灵,怀着不可言说的温爱,写农人和士兵,写水边的故事,更是以水为媒介,展开对自然与人性、乡土与文明、历史与社会的思考。他笔下的故事和思考,可谓秋水文章,滋润几代读者的心田。他这一生,凝结风云气,是天地之间的云水谣。

目录

目录
**章 错过与结缘——从中国公学到武汉大学
北漂青年——文坛升起的新星
开学**课——登上中国公学讲坛
大学成立——大师云集青岛
未抵达的港口——1930 年暑假
第二章 教学与创作——1931至1932年在国立青大、国立山大
来到青岛,如远航船归港
居住的房间,窗子内外
开设的课程,旁听的学生
坐看水云,太平角孤独的身影
笔尖下的江河——创作《从文自传》的夜晚
水边的孤独——理解《从文自传》的两把密钥
水边的杀戮——《从文自传》中冷峻的痛苦
展开全部

节选

序 言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查玉强先生来自金庸故乡,同乡、同族,知根知底,加以研精覃思,撰成《闲坐说金庸》一书。查先生还编有一部《同学眼里的金庸》,将金庸各位中学同学的回忆文章搜罗、整理,汇为一编,蔚为大观。两部大著,凡我“金粉”世家,不可不读。
1994 年,金庸在香港大学作《大众传媒与开放社会》的演讲,谈及:“我本人在三十四年的《明报》主席任内,一贯要求编辑部的员工谨记一句格言:‘评论是自由的,事实是神圣的。’多年来我们都在《明报》的‘自由论坛’版刊登这句格言(‘意见大可自由,事实不能歪曲’)。”查玉强先生的两部著作,是**次由金庸的海宁故乡人以“事实不能歪曲”的诚实态度,对海宁查氏及金庸的亲友做系统性的研究与整理工作。
李敖早年就读台湾大学,许倬云教授即已发觉“李敖在《文星》上写文章,其中涉及我的老师们,我熟悉老师们的事情,发现文中有些东西完全出于李敖的编造”,殷殷劝诫:“我们学历史别的没有什么,但基本的行规就是不许编造故事。”
可惜,李敖始终不肯嘉纳雅言。此人毁于“太聪明”。
我与查先生对金庸的解读,有很多不同处,这是“君子和而不同”,是“意见大可自由”,但我们都不会歪曲事实,不会编造故事。
总有人喜欢往牛肉里注水,为有限而珍贵的金庸资料,编造、“填充”数不尽的细节、巧合与奇情、奇闻、奇事。真搞不懂,他是何居心,所为何来,何苦来哉。
真假参半,真伪难辨,这样的传记类作品就失去了所有的可信度,一文不值!一本书,读过几十页,看出作者不能“立其诚”,我便弃之不读。读下去,徒乱人意,无益有损。
我更多是为他惋惜,而不是指责。
我为金庸写传,深知自己作为局外人,对海宁查氏以及海宁查氏查文清、查枢卿、查良镛祖孙三代的家庭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乃敦请查先生帮我匡正,总为求一个“真”字,总要极力避免以讹传讹,误导读者。
当非故意歪曲事实,金庸本人关于其家事的描述也有讹误,也是可能误导读者的。金庸“少小离家”,对于海宁查氏的家史、家事,很多也并不了解,并不了然。
在《连城诀·后记》中,金庸说祖父查文清因“丹阳教案”挂冠而去,“便在故乡闲居,读书作诗自娱”,又说祖父为查氏“义庄”购置数千亩良田,还在编印《海宁查氏诗钞》。此二事皆需耗费大量钱财。我就一直以为,查文清就算不是贪官如韦小宝,却怎么也称不上清官。

作者简介

刘宜庆,作家、文史学者,中国作协会员。研究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研究人文青岛。著有西南联大三部曲、百年中国三部曲、《青岛风物》和《山大的故人们》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