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儒学传统与文化综合创新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61325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8
- 出版时间:2013-09-01
- 条形码:9787516132531 ; 978-7-5161-3253-1
本书特色
刘伟博士编著的《儒学传统与文化综合创新》一书,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如“儒家强调的是如何尽*大能力去改造世界,尤其是儒者自身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处理所谓'群己关系'来实现社会理想。自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实践被视为**位,而著述立说则是无奈之举,或者说是退而求其次的表达个人理想的方式”;“儒家研究心性学说的目的在于推进修齐治平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孔子的形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塑造。'孔子素王'标志着儒家内部对孔子的*高级别的尊崇。尊崇的背后隐藏着儒家参与政治生活的诉求。面对王权的巨大震慑力,儒家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善于革除弊政,展示自己的治世才能”;“儒家已经告别了帝制时代'王官学'的身份,褪去了备受推崇的光华,成为信息时代的'百家言'。
内容简介
《儒学传统与文化综合创新》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如“儒家强调的是如何尽*大能力去改造世界,尤其是儒者自身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处理所谓‘群己关系’来实现社会理想。自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实践被视为**位,而著述立说则是无奈之举,或者说是退而求其次的表达个人理想的方式”;“儒家研究心性学说的目的在于推进修齐治平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孔子的形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塑造。‘孔子素王’标志着儒家内部对孔子的*高级别的尊崇。尊崇的背后隐藏着儒家参与政治生活的诉求。面对王权的巨大震慑力,儒家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善于革除弊政,展示自己的治世才能”;“儒家已经告别了帝制时代‘王官学’的身份,褪去了备受推崇的光华,成为信息时代的‘百家言’。
目录
导言
一 文化综合创新势在必行
二 心性之学是儒学传统现代转换的内在动力
三 从四个方面探讨儒学传统的基本内容
四 儒学传统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
**章 从心性之学到“主动”的社会实践
**节 儒家的“大丈夫”气概
第二节 “心统性情”的理论来源及其归宿
第三节 “孔颜之乐”与自然法的会通
第四节 “实理”与“先立乎其大”的彰显
第五节 千万不要忘记“主动”的颜习斋
第二章 “孔子素王”与儒家的社会理想
**节 “孔子素王”的历史意蕴
第二节 旅人与黑帝之精的纠葛
第三节 “托始”笔法中的礼崩乐坏
第三章 制度儒学与“正大本子”
**节 儒术与制度儒学
第二节 制度儒学中的圣人正义论
第三节 制度儒学中的孝治思想
第四节 制度儒学的退场与“《春秋》礼”的演变
第四章 儒家意识形态理论的现代转换
**节 作为儒家意识形态理论的“风”
第二节 儒学有助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第五章 儒学的宗教向度
**节 近现代儒家判教理论的出现
第二节 儒家与基督教在乡村建设理论方面的角逐
第三节 平议儒学与儒教之间的争论
第六章 儒学如何走出现代困境
**节 儒学应该慎重对待世俗化的挑战
第二节 儒学与世俗化的结合并不能推导出儒学普世化
第三节 儒学义理价值的出场路径
结语
一 从士大夫之学转向平民之学
二 文化综合创新的开放意义
三 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后记
-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13.5¥39.0 -
了凡四训
¥16.7¥49.0 -
中国哲学十讲
¥15.9¥49.8 -
伦理学与经济学
¥8.2¥20.0 -
庄子的处世哲学-玄妙人生三昧
¥5.9¥14.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7.4¥49.8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3.0¥46.0 -
周易相学精粹
¥14.7¥42.9 -
传习录
¥12.6¥55.0 -
沉思录
¥8.7¥18.0 -
简单的逻辑学:逻辑学入门很简单
¥10.6¥36.0 -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
¥10.0¥36.0 -
存在与虚无-修订译本(九品)
¥30.2¥68.0 -
好的孤独
¥12.5¥36.0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美学十五讲(第二版)
¥15.3¥45.0 -
现象学与家园学-塞普现象学研究文选
¥16.1¥42.0 -
相濡以沫:希腊、罗马与拜占庭的精神世界
¥10.7¥33.5 -
通往世界的禅
¥17.8¥48.0 -
创造进化论
¥14.5¥45.0 -
道教史
¥9.3¥26.0